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校長的午後牧歌

作者:釋惠敏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般若方程式

規格:15x21 cm / 平裝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050061

ISBN:9789575985288

定價:NT$240

會員價:NT$204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筆寫?手寫?心寫?

↑TOP
相較於此兩種習字法,
佛教有《念住經》之「四念住」修習法。
佛陀教導比丘們,
學習認識自己的身體(呼吸與動作)、
受(感覺與感受)、心(心識)、法(真理)等四方面,
時時徹知無常,消除對身心世界的貪瞋,
使「覺察性」念念分明,
憶持不忘,敏銳且穩定的修行,
很類似將「支撐點」穩定與
「動轉點」自在之習字法的原則。



2008年10月8日,我無意間看到日本NHK電視台,所播放有關日常生活中科學實驗的節目,主題是︰「如何於1小時內將醜字體練習成美字體?」由於我的筆跡是屬於醜字體,所以興趣盎然觀賞其原理與方法,覺得與佛教有許多有趣的關聯,簡述如下︰

首先,此節目以日本的詩畫家星野富弘(1946~)為例,探究︰「寫字形體(筆跡)的差別,關鍵在身體哪個部位?」他24歲時,擔任體育教師,有一次為學生們示範作單槓翻滾動作時,摔傷了頸椎,造成頭部以下癱瘓,無法動彈,身心痛苦不堪,一度興起自殺的念頭。由於收到許多親朋好友的慰問鼓勵信,重新燃起求生意志。

筆寫?手寫?心寫?

他很想回信給諸親朋好友,表達感謝之意。因此,以口銜筆練習寫字,天天反覆練習,有時還練習到口唇流血。皇天不負苦心人,他逐漸可以寫字,進而可以畫圖寫詩,成為國際上有名的詩畫家。1991年,他的故鄉為他成立「富弘美術館」,2006年獲頒「榮譽縣民」,為第一位在世即獲此殊榮者。

他回憶時表示︰當初可以用口銜筆,寫信給親友時,親友看到他信中的字,都嚇一跳,以為他已經康復,可以用手寫字了。因為發現星野以口所寫的字體與以前用手所寫的字體,竟然一樣。此也印證最近腦科學研究成果︰個人寫字之形體是存在於腦中。

京都大學的研究團體以「功能性磁共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儀器觀測人寫字時的腦部活動,發現當聽到某一語詞、以口說出、思考其意義時,在腦左側的「言語區」顯示是活動狀態;可是,當只想該語詞的字之形體時,則在「言語區」的後側出現特徵性的活動狀態,此部位被認為是儲存「字形」資料庫。人們從此處回憶起「字形」,因而能寫出字。若此處損傷,則無法寫字,或者想出字形。

所以,當星野不能用手寫字,改用口銜筆寫字,其寫字之形體仍然會相似,因為我們個人的寫字之形體不在手中,也不在口中,是在腦中。此外,我們小時候開始學習寫字時,小學生們所用的是相同的範本,但是為何每個人卻寫出不同的字體?特別是,不再用範本之後,我們腦中的範本字體被「自以為是」的字體逐漸取代,變成個人獨特的筆跡。
對此「筆寫?手寫?心寫?」問題的探討,我們也可聯想到中國禪宗「風動?幡動?心動?」的議題。

風動?幡動?心動?

禪宗六祖惠能(638~713)從五祖弘忍(602~675)得法之後,經過一段隱跡的生活,到了廣州之法性寺,聽印宗法師講《涅槃經》。當時因風吹幡動,引起了僧人的議論。有人說是幡在動,也有人說是風在動,惠能則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語道破眾生心之動念虛妄分別,直指現前一念本來解脫自在(「無住」),「明心見性」成佛。因此,禪宗也稱「佛心宗」。此對話情節,令當時眾僧驚異,傳頌後世,開展接引禪修者之各類各樣方便。

對於「眾生心之動念虛妄分別」,佛教唯識學派則以「阿賴耶識」(根本心識)之「種子」或「習氣」,來說明諸法生起差別、變化的原因。佛典也說︰「心能導世間,心能遍攝受,故能集起,說名為心。」「染淨諸法種子所集起故,說名為心。」所謂「種子」是以比喻來說明諸法生起差別關鍵,譬如︰生長成豆葉、豆的花與稻葉、稻的花的差別關鍵,不在陽光、水、土等條件,而是豆種與稻種之差別。

心念口念「間距均等」習字法

其次,此節目探究︰「如何有效地將醜字體練習成美字體?」以及「寫字美醜的判斷關鍵是什麼?」。節目製作單位請同樣寫字不漂亮的18歲雙胞胎姊妹,練習如何將字寫漂亮。姊姊以範本密集練習3天。妹妹只在最後一天的夜晚,以邊練寫字,邊念「均等」的口訣,不斷提醒寫字應保持各筆畫「間距均等」,練習了1小時。結果是:姊妹改善的程度幾乎相同。

為何寫字時,筆畫保持「間距均等」會產生美感?根據視覺心理學研究,我們有所謂「視覺誘導場」(Induction Field on Vision)的機制。人眼看字形或圖形時,不只是看所寫、所畫的線而已,還會感知筆畫或線條之間距配置的平衡感,來判斷是否「美麗」。因此,構成字形的線條之「間距均等」不僅是容易閱讀,也會產生美感。若能以一邊注意筆畫「間距均等」、一邊作寫字練習,養成「間距均等」的寫字習慣,可以使自己的字成為易讀美麗的字形,並且逐漸會記憶成腦內字形,則自然可大幅度改善自己的字跡。

「支撐點」與「動轉點」的習字法

最後,此節目比較書法家與寫字劣拙者之運筆的差別,發現︰因書法家寫字時,手腕穩定之故,「支撐點」穩定,手指筆尖運筆靈活故,「動轉點」自在。寫字不美的人,因手腕浮動之故,「支撐點」不穩定,手指筆尖運筆雜亂故,「動轉點」不自在。為了改進此缺點,教導寫字劣拙者經常做「穩定手腕,反覆畫大圓圈練習」的習字法。若能保持靈活伸展握筆,穩定手腕於桌面,反覆畫大圓圈練習,逐漸能畫出較大的圓圈時,則是運筆自在的證據。其次,再練習畫四角形、三角形,也會有相同效益。

正念、正知「緣起中道」於行住坐臥的修行法
相較於此兩種習字法,佛教有《念住經》之「四念住」(又譯為「四念處」)修習法。佛陀教導比丘們,學習認識自己的身體(呼吸與動作)、受(感覺與感受)、心(心識)、法(真理)等四方面,時時徹知無常,消除對身心世界的貪瞋,使「覺察性」(心念,awareness,mindfulness)念念分明,憶持不忘,敏銳且穩定(住,setting-up,establishment)的修行,很類似將「支撐點」穩定與「動轉點」自在之習字法的原則。

「四念住」中,與身體有關的「身念住」修習階段中,有大家熟知的「憶念出入息法(數息觀)」。此外,還有正念、正知於行住坐臥等行為、動作的修行法,《念住經》教導修行者︰當行走時,正念、正知於行走的狀態;當住立時,正念、正知於住立的狀態;當坐下時,正念、正知於坐著的狀態;當躺臥時,正念、正知於臥著的狀態;不論身體處於何種狀態,他都能保持正念、正知;以及在前進後退之間、在前瞻後視之間、在屈伸俯仰之間、在穿衣持缽之間、吃喝嚼嘗之間、大小便利之際、在行住坐睡醒語默之間,應正念、正知於他的一舉一動。

此猶如心念口念「間距均等」習字法,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各種姿勢、動作的變化,能夠正念、正知,不是做散漫的姿勢、動作而已,卻是能夠感知各種姿勢或動作,剎那生滅(緣起)之間距配置的平衡感與適當性(中道),所謂「緣起中道」,因而判斷是否「良善」,並且逐漸會記憶成腦內的姿勢、動作,則自然可大幅度改善自己的行為。

因此,注意「間距均等」,養成穩定手腕、手指筆尖運筆靈活的寫字習慣,可以改善字體。而且乾淨美麗的字形,會提昇寫字樂趣與欣賞回饋,自然增進習字習慣,更加能改善字體。如此良性循環,逐漸可以成就書寫美麗字跡的能力。

同樣地,注意「緣起中道」,養成穩定「覺察性」(心念)、言語、動作的表達習慣,可以改善行為。而且乾淨美麗的行為,會提昇修行樂趣與欣賞回饋,自然增進修行習慣,更加能改善行為。如此良性循環,逐漸可以成就乾淨美麗行為的能力。

(原刊於2009年2月《人生》雜誌3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