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校長的午後牧歌

作者:釋惠敏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般若方程式

規格:15x21 cm / 平裝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050061

ISBN:9789575985288

定價:NT$240

會員價:NT$168 (70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禪與腦︰自我與無我

↑TOP
禪宗訓練的初步,
要先認識此I-Me-Mine複合體(complex)的存在,
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應,
進而對它探究和修剪。
因此,放棄掌控的I,
放棄Me的保護舉動,
和消除被Mine奴役指使,
達到「無我、無我所」的境界。



法鼓佛教研修學院(自2008年8月起,更名為「法鼓佛教學院」)於2007年招收第一屆碩士班15位學生,秋季開學後,在原有中華佛學研究所25年辦學經驗上,更進一步開展將學術「研究」與實踐「修行」結合的嘗試,以及跨學科整合的可能性。於是,在2007年11月2日邀請國際著名的腦神經科學家詹姆士‧奧斯汀(James H. Austin)教授到法鼓佛教研修學院,以「禪與腦」為題演說。

奧斯汀教授的成名研究是神經系統的白質疾病,例如︰羅倫佐症與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奧斯汀氏症(Austin's disease)。1974年,他接觸日本小堀松年禪師,而走上禪修之路。1998年出版有關禪宗與腦神經科學的書《禪與腦》(Zen and the Brain),即獲得美國的科學和醫療網圖書獎(Scientific and Medical Network Book Prize)獎項。目前,此書已出版第七版,並已有好幾個國家的譯本,中文節譯本也由奧斯汀教授高足,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朱迺欣教授完成,於2007年9月出版。本人也因受邀撰寫推薦序的因緣與兩位教授結緣,並且促成法鼓佛教研修學院的第一次大師講座。

雖然,我已經拜讀奧斯汀教授的大作,但是有幸現場聆聽演講,如沐春風,法喜充滿,想記錄聽講與閱讀有關「自我與無我」議題的心得一二,就教諸方,並資紀念。

內隱自我(implicit self)的結構:I-Me-Mine(主格的我─受格的我─所有格代名詞的我)

腦神經科學家認為︰嬰兒在大約18個月大的時候,腦部之下皮層路徑會將所有腦葉(lobe)連結,才能區別「我」和「你」;並且對擁有物堅定表示:「是我的東西!(Mine)」。此外,在15到24個月大時,嬰兒的動作已含有自我意識。在鏡子前面,他或她會認出,鼻子上的一小點雀斑是一種自我的不完美。內在的「我」(I)已經知道:可怕的「不好」污點破壞「我的」(my)鼻子。

此外,當「自我感覺」(self-feeling),包括最高的自尊和最深的煎熬,與這些情緒連結在一起的是我們的本能行為,包括自我尋找與自我生存。從孩提時代起,我們已依著皮膚,建立自我/他人(self / other)的界線與障礙。當你我互相注視時,我們兩人都把彼此當作是「他人」(other)。同時,在場的第三者也將我們兩人當作是「他人」(other)。但是,若有第四位觀察者來到,他恰好是一位開悟的人。雖然他見到不同的眾生,他會超越我們虛構的分別,把我們四位看成比較大的「一體」(one)的一部分,不會以皮膚的界線來分彼此。

相對於比較明顯的身體自我,此內隱自我(implicit self),似乎有三種不同的運作成分:(1)主格的我,此「我」靜時,可能又高又強壯;動時,可能呈現威脅。(2)受格的我(Me),此「我」比較脆弱,可能會被傷害。(3)所有格代名詞的我(Mine),此「我」想擁有,向外要抓住物質東西,向內要控制別人的生活。這三種「我」的連結,緊密、複雜又互補。我們可以稱呼此種心理建構為I-Me-Mine。

禪宗訓練的初步,要先認識此I-Me-Mine複合體(complex)的存在,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應,進而對它探究和修剪。因此,放棄掌控的I,放棄Me的保護舉動,和消除被Mine奴役指使,達到「無我、無我所」的境界。

對此議題,我們可以在佛典找到相似的分析。例如︰《阿含經》權威楊郁文老師,在〈以四部《阿含經》為主綜論原始佛教之我與無我〉論文中,分析阿羅漢聖者斷除四種「我執」:(1)宗教性或哲學性分別的我、我所見。(2)常識性分別的我、我所見。(3)俱生性我見。(4)我慢、我欲、我使、我慢使。

I-Me-Mine(主格的我─受格的我─所有格代名詞的我)的消融

奧斯汀教授對於I-Me-Mine(主格的我─受格的我─所有格代名詞的我)的消融境界,有如下的說明︰(1)主格的「我」消融之時,可從強迫性作為(compulsive doing)與「時間」的壓力中解脫。(2)受格的我(Me)消融之時,則無有恐懼。(3)所有格代名詞的我(Mine)消融之時,則可體悟萬法「如是」(不來不去),消除「我要擁有」的執著;並且也可消除自他分別,體悟萬法平等一體。

教授在講演最後,以一般人路見惡犬的恐懼,非常生動地讓聽眾體驗「受格的我」(Me)的作用,惡犬的主人立了「小心」(BEWARE)惡犬的警示牌,行人也非常害怕(圖1)。但是,若此惡犬可學習覺察(BE AWARE)心念,學習禪定,則可讓行人無有恐懼(圖2)。

此時,我體會人人內心都有惡犬,如何時時學習降伏?則是禪修者的要務。同時,也讓我突發奇想︰法鼓佛教研修學院可以在新生入學時,每人分配一隻惡犬,若能學習將惡犬降伏成為禪犬,無有恐懼,則可作為畢業評量的指標。但可不希望讀者因此不敢來報考法鼓佛教研修學院。
在佛典《清淨道論》中也有記載類似的故事︰據說,已經斷除「我執」煩惱的曇摩陳那比丘,為度化他的恩師摩訶那伽長老,故意讓長老展現神通,變化成狂象,向長老自身方向奔騰而來。此時,長老看到自己所變化的狂象來勢恐怖,便開始逃跑!曇摩陳那比丘便伸手捉住長老的衣角說︰「尊師,斷除我執煩惱者還有怖畏的嗎?」以此測試,讓長老知道他依然是凡夫,因而繼續努力修行,很快也完全斷除「我執」煩惱,證得阿羅漢果位。

大家所熟悉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說:「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知佛法對消除「恐怖主義」的根源是否有幫助?

(原刊於2007年12月《人生》雜誌2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