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471期

跟著禪師學休息

放假即使大睡一覺,似乎補了眠,卻還是覺得好累,或者明明什麼都沒做,身心卻仍是疲憊不堪?多工的時代,我們的心永遠在遺憾過去、憂慮未來,行住坐臥都在人事裡打轉,不得休息。如何打開真正的休息開關,讓大腦不再妄念紛飛,產生疲累?時興的「大腦休息法」、「最高休息法」等,主張將意識導向當下的「心靈練習」,其實是向佛教禪修取經,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任鄧偉仁指出,禪修是心的訓練與休息,不易受外境影響,讓身心「真休息」。

何不學學禪師的淡定、一心與自在,禪修就是休息的藝術,聖嚴法師主持默照禪時,為我們提供了休息的最高原則:「發現心中有事,就是『照』;不討厭它,不去管它,休息心中所有的事,則是『默』」,達到「放捨諸相,休息萬事」。一行禪師的弟子釋真士嚴演繹在微笑、行禪等修習中體驗呼吸,利用「卵石禪」、「懶人日」,覺知當下,享受當下。周育騰、楊孟芬、蔣素娥分享自己在修習中休息,真正放鬆,療癒身心。

「心靈環保.在地實踐」看見30歲前每天都想死的花藝設計師林秀玲,遇見了觀音菩薩、聖嚴法師與心靈環保,翻轉了她的生命。她以雲林的一間老屋為根據地,以藝術視角、人文關懷、食農交流實踐心靈環保,讓心靈環保在雲林的土地上扎根。「電影不散場」《神隱少女》導演宮崎駿用充滿想像力的故事,與豐富的視覺元素,呈現三界六道的眾生相,暗喻所有眾生須戒貪、互重互敬,才能啟動善的循環。

►內容試閱

【本期專題】

修習禪法 讓身心真休息

正念,被許多腦科學家視為「最高休息法」,其源頭就在佛教的禪修傳統。跟著禪師學休息,了解佛教禪修的本質,讓身心合一,練習真正活在此時此地,才是真療癒、真休息。

【本期專題.分享篇】
默照在生活,生活在默照

因為車禍意外,顛覆周育騰所追求的人生,在絕望痛苦的機緣下,參加默照禪49,藉由減法的修練,真正體會「休息」的真義,這套不同的運作模式,進入周育騰的生命中。以默照方法為生活:心中無事,萬事皆休息;心中有事,即便千萬種休息法也在事裡打轉,不得休息。……

【電影不散場】
神隱少女——欲界眾生的因緣網

《神隱少女》不僅是千尋的報恩、救親之旅,導演宮崎駿用充滿想像力的故事與豐富的視覺元素,呈現三界六道的眾生相,讓我們體會了多重世間的存在,所有眾生須戒貪、互重互敬,才能啟動善的循環。……

【清心自在】
人渺小否?——聖多娜與大峽谷之旅心得

法師一行人來到聖多娜、大峽谷,在時間的鬼斧神工下,景觀令人歎為觀止,面對眼前山勢巍峨,絕壁如削,常啟法師冒出「人渺小否」的公案,參吧!透過外境往往能讓人更看清自己的心。……

►延伸閱讀

►前期推薦

人生470期:
阿彌陀佛成佛之路——《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並稱「淨土三經」,其中《無量壽經》又稱《大阿彌陀經》,是淨土法門中最早受到重視的經典。如果以河流來比喻,《無量壽經》是上游源頭;《觀經》是中游,河系密布;《阿彌陀經》是下游,接入大海,一片汪洋……

人生469期:
從佛典「譬喻」學智慧


佛陀善說譬喻,巧說故事,依眾生根機應病予藥。初期佛教經典《阿含經》記錄了世尊和弟子們,詮解法義和修行方法的種種譬喻巧說,一則則生動的譬喻故事情節,不僅能看到當時生活的現場實況,從與請法者一問一答中,更能看到佛陀洞悉世間萬象……

人生424

人生468期:
省思死亡,積極人生


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間,想要學習如何好好活著,省思死亡是最直接的修行下手處。念死無常、思惟死想是佛教中殊勝的修行法門,佛陀曾用四種良馬譬喻四種善男子,警策弟子在老病死面前,要生起怖畏心,如理思惟,把握人身精進修行……

人生424

人生467期:
大家來持〈準提咒〉


〈準提咒〉的內容在講什麼?為什麼如此受重視?明末四大師憨山、蕅益、雲棲、紫柏,皆修持與弘揚準提法,使〈準提咒〉的弘揚至明末達到鼎盛。還有《了凡四訓》作者袁了凡居士,持〈準提咒〉翻轉短命無子的命數,也讓〈準提咒〉更添傳奇……

人生424

人生466期:
學永嘉大師過禪系生活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這些開悟的禪偈出自《永嘉證道歌》,流傳千餘年,至今仍是學佛證道指南與禪修生活指引。聖嚴法師認為《證道歌》的真諦,在說明悟後是既無心,也無塵……

人生465期:
發菩提心,我願意!


菩提心對於修行佛道的人意義何在?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寫過:「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何為菩提心?利他為第一。」可知發菩提心是成佛的法門,應將所有的人都視為恩人,用財物、無畏及佛法來知恩報恩、利益眾生……

►2022人生雜誌訂閱方案

人生雜誌訂閱特惠

客服問題請洽:[email protect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