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尋找善知識:《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作者:陳琪瑛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8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琉璃文學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288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700251

ISBN:9789575985929

定價:NT$320

會員價:NT$272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壹【行到水窮處】妙高山頭不容商量:第一參德雲比丘

↑TOP
妙高山頭不容商量
第一參德雲比丘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為勝樂;其國有山,名曰妙峯;於彼山中,有一比丘,名曰德雲。汝可往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菩薩云何修菩薩行?乃至菩薩云何於普賢行疾得圓滿?」

我們習慣了人的語言,但忘了最初的語言——自然的語言,天地萬物都有一種共通的自然語言,不需要翻譯,也不需要學習,它是存在於天地之間,一切生命能夠心領神會的語言,並讓天地萬物達到和諧共融的自然平衡。

每個人都想成為完整健全的人,卻不知道成為完人的方法就是包容一切,像《華嚴經》中的佛境界,一切淨穢、雜染、好壞、美醜都在華嚴境界,沒有高下差別,沒有善惡獎懲,一切境相都在佛的心海中一體呈現。在華嚴的思想裡,天地萬物與我都是一體的,一個完整的人與天地萬物會有一種同體互融的心境,他能懂得萬物的語言,天地萬物也能相應於他的心靈,因為,他是萬物,萬物也是他,整個天地宇宙的一切萬物都是互為一體,不分彼此。

紅塵俗世,或許較難窺見華嚴境界;但在大自然界,依舊可以看見華嚴境界,花草樹木倘佯在陽光和雨露的滋潤中,依著四季時序,各自綻放出最美的姿態,含苞的羞澀,盛開的豔麗,綠葉的陪襯,青苔的蒼翠,即便是枯木、落葉,亦有它的蕭索之美。我們想要尋找佛境界,且讓我們傾聽大自然的法音宣流!

山的語言

《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參訪的善知識,都很擅於運用空間的語言來說法,善財童子參訪的第一位善知識,讓善財童子學會了傾聽山的語言。

文殊菩薩開啟善財童子求道之心而展開的朝聖之旅,第一參是要善財童子參訪在妙高峰上的德雲比丘。當善財童子得知他參學修道的老師在妙高峰上,便急切地往主峰山頂上攀登;然而,登上主峰,卻是怎麼樣也尋不到德雲比丘,心愈急切,愈是沒有線索,此刻的善財,一心只想找到能啟悟他的德雲比丘,卻未能靜心體會,為什麼德雲比丘要在妙高峰上尋求?

過了七天,善財童子不再膠著於主峰山頂才有善知識的渴求之時,他的心放下了,山之頂的一無所得,使他體會到以無所住的心態,下到別峰隨心遊履。

攀登第一高峰

我們往往會認為,最珍貴的寶藏必然是在第一高峰,即使已然登上第二、第三高的山峰,也不以為意地嗤之以鼻,總以為自己的欲求只有在第一高峰才能得到滿足,但是當心目中的第一高峰果真被征服之時,欲求依舊不滿,於是幻想著下一座第一高峰才能滿足自己的心願,因而又不斷地追尋,又不斷地攀登,但卻始終不能得到滿足。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腳下的風光盡是如此迷人可愛,而自己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迷於第一高峰,鄙視別峰,這才恍然。

當善財童子不再執著於主峰山頂,他才能知曉這趟尋訪德雲比丘的意義,他的欲求放下了,他的心打開了,他開始懂得欣賞每一座山,主峰有它的高偉,別峰何嘗沒有它的美麗?他看見了山的壯麗、山的靜穆、山的莊嚴、山的神奇,當他領略到,每一座山都是自成天地的小宇宙,他發現了山的生命,山的語言。當他懂得欣賞山、傾聽山要傳達的宇宙意義,這時,山即以自身全然的美好,啟悟善財童子,使善財童子回歸自然、純淨、充滿生機的性情。

就在這時,德雲比丘出現了!

修道之路即是上升之路

在東方文化中,山可以遠離塵囂,是修道人適合居住的場所,白雲繚繞、拔地通天、幽深僻靜、超塵脫俗。山,具有淨化人心的作用,走入山林,能令人放下塵世的煩惱,洗滌身心的雜染,忘卻人為所形成的矛盾和紛擾。善財童子的求道之路,一開始就要登上高高的山頂,並尋找象徵清淨的比丘為參訪對象,這意味著,修道之路即是上升之路,並且修道是以淨化心靈為要,不帶有目的性,不將世俗功利的心態帶進修道之路,是生命的上揚、靈性的提昇,還歸最自然、清淨的本心。

當善財童子開始融入當下他所處的空間情境,山所具有的清淨特性,便喚醒了善財童子心靈本具的清淨特性;當他開始體悟到,修道路上的一草一木、一切情境,都是啟悟他的「善知識」,不只特定對象才是「善知識」之時,他就正式踏進了修道的行列,能與真理之道相感相應,於是,象徵真理的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也就相應地出現在他的面前。

德雲比丘教導善財童子念「佛」法門,讓善財童子明瞭,他所追求的「佛」道,就是一場追求自己心性清淨的道路,一切的境界和法門,都是要還歸本心去涵泳、去體味,當心地清淨,一切境界皆可成為開悟自性的佛境界;若不與清淨心相應,一切境界都是勾動貪、瞋、癡的魔境界。善財童子以此心地工夫為參學原則,從而展開了五十三參的朝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