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校長的三笑因緣
The President's Three Smiles

作者:釋惠敏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般若方程式

規格:13x19 cm / 平裝 / 240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050101

ISBN:9789575986209

定價:NT$240

會員價:NT$204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我的八個夢想歷程與築夢方程式

↑TOP
夢想是人類的特色

2010年4月13日,敝人以〈我的八個夢想歷程〉為題目,受邀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精彩人生」講座演講。主辦單位希望主講者分享其生涯發展規畫經驗,讓學生們更有追尋夢想的智慧與勇氣。

對我而言,談論我的人生故事的演講或採訪的次數不少,但是我想藉由這次的演講達到兩個目標:㈠我想仔細地計算我過去、現在、未來到底有幾個夢想?㈡以我個人的經驗,探究如何追尋夢想?或者是尋找「築夢方程式」,以便自我檢討與分享他人。

在長達46億年之地球形成時間與38億年之生命演化時間,人類大約在500萬年前才登上世界舞台。想像地球46億年的歷史是一天24小時,那麼人類的歷史紀錄只是最後的十分之一秒。但是,由於人類演化成有夢想的智能,因此也發展成各種文明的發展。人類文明的洪流是由無量無邊眾生夢想點滴,經過長久時間匯集而成。以下則是我的八滴夢想歷程。

四個學習夢:晴耕雨讀、出家、佛典語言、出國留學

我的國小時期(1960~1965)是懵懂期,除了應付緊張的初級中學升學考試的上課與補習之外,快樂的時光是在夜晚熄燈後,在蚊帳中點手電筒偷偷地閱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與《安徒生童話》等的遐想,以及夜間補習後,偷空到廟口看布袋戲的片刻。

到了初中(1965~1968)與高中(1968~1971),對於文學與生物學的喜好,讓我對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歸去來辭》等情景,有無盡的幻想。因此,填寫大學聯考志願時是以農學院為主,以「晴耕雨讀」的田園生活為人生夢想。但是,卻因「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詩句,無意間多填了藥學系的志願,結果因為考試成績的分發,我的第一個夢想則以臺北醫學院藥學系(1971~1975)為結局。

在大學期間,經由佛學社團而接觸佛教,也因閱讀李叔同(1880~1942)出家為弘一法師的傳記,醞釀出家的夢想。大學畢業後,雖然也順利通過藥劑師考試及格(1975年),以及中醫師檢定考試及格(1978年),沒想到可以在1979年完成了出家的願望。

出家後,經過傳統的寺院學習(1979~1982;25~28歲),從諸古今善知識處,學習漢傳佛教諸宗大要。我也從近代前輩法師得知日本與歐美的現代佛學研究成果,因而對於現代佛學研究所需的經典語言(梵文、藏文、巴利文)學習,引發強大的興趣。所以,於1982年報考文化大學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前身)。進而於1986年(32歲)考取日本交流協會獎學金,到日本國立東京大學留學,完成碩士學位(1987~1989;33~35歲)與博士學位(1989~1992;35~38歲)。

四個教學夢:佛學資訊、佛教學院、社區淨土、健康助人

學成歸國後,有緣擔任大學與寺院的教職與行政職,也有幸於1998年(44歲)開始參與電子佛典、佛教文化時空資訊系統等「佛學資訊」相關的各種計畫,是我人生第五個夢想。2007年,「法鼓佛教學院」成立,我(53歲)受聘為首任校長,有機會與諸上善人合作建立將學術「研究」與實踐「修行」結合之機構,則是我的第六個夢想。
2004年,敝人曾發表〈淨佛國土與社區淨土〉(《人生》雜誌254期,2004年10月)小文,說明「淨土行:自他行淨=眾生淨>佛土淨」的理念,以及以民眾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單元「社區」,做為「淨佛國土,成就眾生」的行動基點。於2009年底,西蓮淨苑僧伽教育期末回饋活動中,讓我確認「社區淨土」的「三願、六行」之菩提心(《人生》雜誌319期,2010年3月),則是我第七個夢想。此外,2009年,我(55歲)發表〈臨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人生》雜誌316期,2009年12月)小文,希望︰我的身心狀況能在臨終前一天還可以幫助別人,是我人生第八個夢想。

築夢方法:發揮天賦?刻意練習?

有不少的書籍教導如何追尋夢想?例如:最近的《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 - 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 2009),強調「資質」:什麼是我真正的力量所在?「熱情」:哪件事情讓我永遠充滿活力?「態度」:我讓際遇左右我的生命嗎?還是用態度創造運氣?「機會」:如何讓我的熱情找到實踐的管道?等四項要素。或者《我比別人更認真:刻意練習讓自己發光》(Talent Is Overrated: What Really Separates World-Class Performers from Everybody Else),則提醒:天賦被世人高估了,其實都必定經過「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才有可能嶄露頭角。

築夢方程式:淨土願景=四無量心(利人)+多元智能(意樂)

我個人則參考佛教「四無量心」與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加德納(Howard Gardner)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語文、邏輯數學、空間、肢體運作、音樂、人際、內省、自然探索),每天從自他的感受開始,學習發現與處理問題的各種適當的心態。

㈠學習「慈心」,思考我有德何能?可以幫助「無樂受」眾生。㈡學習「悲心」,思考我有德何能?可以幫助「有苦受」眾生。㈢學習「喜心」,思考我有德何能?可以幫助「有樂受」眾生。㈣對於不需要我們協助的眾生,學習「捨心」,平等不染,默默祝福。

其實,這也是母親對其子女的四種感覺。因此,若能找出那種人、事、物適合讓我們可以發揮「母性」,將一切苦樂眾生當成家人,將波譎雲詭的世局當成舞台,隨時隨地,培育才德與智能,終身歡喜做自利利人的事業,應該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原刊於《人生》雜誌322期(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