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人生488期:安靜的力量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04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88

定價:NT$200

會員價:NT$190 (9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精選專欄.走讀吉美】塞納河畔的佛教藝術

↑TOP
編按:
在法國巴黎有座以亞洲藝術及佛教為典藏重點的博物館,由埃米爾.吉美創辦,是怎樣的熱情讓他收藏亞洲文物?位於塞納河畔的吉美博物館究竟擁有什麼樣的佛教藝術珍寶?邀請您一起走讀吉美,品味佛教藝術。

■ 文.圖/徐潔

說起法國的首都巴黎,您的腦海中會浮起什麼影像?是浪漫的香榭大道?雄偉的巴黎鐵塔?還是羅浮宮神祕的《蒙娜麗莎》?對一般大眾來說,這些地點或許是必去的打卡景點,但對喜愛佛教藝術的人來說,在花都巴黎還有一個不可錯過的地方,即位於塞納河畔的吉美博物館(Guimet Museum)。

亞洲佛教文物館藏豐富

吉美博物館成立於1888年,是全世界最早的亞洲藝術博物館之一,也是這類博物館中典藏最豐富、最完整的一座。在它為數眾多的典藏品中,以佛教典藏最為聞名。吉美博物館的佛教典藏品,可以說涵蓋了佛教藝術發展史各個重要時期的經典代表.如無像時期的阿瑪拉瓦提石浮雕(Amaravati)、西元一世紀前後的貴霜王朝佛像,還有犍陀羅佛像、迦畢試神變佛像,以及流傳於恆河流域的秣菟羅佛像、那爛陀佛像等。這些作品就算在全世界最有名的博物館中,如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等,都只有寥寥數件;連在印度本土或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也只有特定的考古博物館才看得到,但是在吉美博物館卻有非常完整的典藏。

此外,吉美博物館還收藏了一批大眾較不熟悉,但卻受到佛學界人士關注的文物,如著名的吳哥窟佛像、敦煌莫高窟文物,以及二十世紀初法國考古隊從哈達僧院遺址(Hada)、貝格拉姆遺址(Begram)、豐都斯坦僧院遺址(Fondukistan)等地帶回的珍貴佛教文物。跨越時空的多元典藏,使我們走入吉美博物館時,彷彿進入佛教的時光隧道。這麼豐富的典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博物館創辦人埃米爾.吉美

關於吉美博物館的典藏史,首先要提到它的靈魂人物--博物館創辦人埃米爾.吉美(Émile Guimet,1836~1918年)。他是活躍於二十世紀初的企業家,同時也是著名的旅遊家、古文物收藏家、文化贊助者。他出生於里昂,年紀輕輕就繼承家族鋁金屬事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但吉美先生並沒有滿足於「富二代」這個身分,他除了將事業經營得非常出色,為家族累積了龐大的資產外,本身亦培養了對藝術文化的高度涵養。在中年之後,他萌生了探索世界的夢想,於1865~1866年間,及1876~1877年間數度環遊世界,陸續造訪埃及、印度、中國、日本、美國等國,這些豐富的旅程不僅開拓了他的人生視野,同時也使他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的遠東藝術文物。

吉美先生是一位藝術愛好者,但是,當他收藏了許多珍貴的亞洲文物後,卻發現自己無法解讀這些文物。他曾在一段訪談中說道:「我收藏的這些作品,看起來是如此沉默。我覺得他們似乎有話要對我說,但我卻連如何提問都不知道。」

一般人對於自己不了解的文物或藝術品,或者轉身離去,或者棄之不顧。但吉美先生為了了解這些作品,卻花了大量時間閱讀與東方文明有關的著作,可見藝術確實是他的「真愛」。為了讓更多人可以一起欣賞這些文物,他著手籌畫博物館,他的首座博物館於1879年在里昂成立。經過十年的努力,另一座更具規模的博物館,也就是今日位於巴黎塞納河畔的吉美博物館終於落成。吉美先生不僅承攬了成立博物館的經費,同時也把畢生的收藏品全部捐贈給政府。為了紀念他的貢獻,這座博物館以他的名字命名。

埃米爾.吉美生活的年代,正是「東方學」熱潮興起的年代,像吉美先生這樣對東方文化充滿熱情的西方人很多,如同時代的路易斯.德拉波特(Louis Delaporte, 1842~1925年)。不過,德拉波特並不是像吉美先生那樣的大富豪,而是一位具有軍官背景的考古學家;1860年他於探勘湄公河的過程中,意外發現吳哥窟遺址。神祕的叢林宮殿吸引他走向獨立研究之路,他以繪圖、攝影等方式記錄遺址現狀,並且將他搜集的文物帶回法國展示。而他記錄遺址的手稿,也成了研究吳哥窟遺址的第一手資料。他的考古研究最終獲得政府的支持,在眾多機構協助下,於1882年成立「印度支那博物館」(Musée Indochinois du Trocadéro)。

吉美博物館的整併

時間來到1927年,吉美博物館經歷第一次重大的轉型,從成立至今一直以私人力量營運的博物館,於這一年被法國博物館總管理部門收編,成為國立博物館。收編後的首要變革就是與前述的印度支那博物館合併。吉美博物館目前最著名的吳哥窟佛像,以及緬甸、越南、柬埔寨、寮國、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文物,大多透過這個途徑獲得。

此外,法國政府另一項措施是將法國學者於亞洲考古的成果集中放置到吉美博物館,其中的重點文物包括考古學家伯希和(Paul Eugène Pelliot)以爭議性的手法從敦煌莫高窟帶回的佛教文物。敦煌的文物加上法國考古隊於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等地所收穫的考古文物,使吉美再度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再一次提高吉美博物館的地位,

1945年以後,法國政府將吉美博物館最早期的一批埃及文物移入羅浮宮,另一方面則將羅浮宮原有的東亞文物移至吉美博物館。經過這一番整頓,吉美博物館以亞洲藝術為主軸的定位更清楚;以亞洲藝術及佛教為典藏重點的吉美博物館,在巴黎浩瀚的博物館群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存在豐富了巴黎的文化內涵,也讓塞納河畔吹起一陣陣佛教的智慧漣漪。

您想知道塞納河畔的吉美博物館究竟擁有什麼樣的佛教藝術珍寶嗎?邀請您一起走讀吉美,品味佛教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