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人生483期:信心,貫徹佛道的基石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83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71 (9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佛陀的生命教育】舍利弗的心永不退轉

↑TOP
持戒甚嚴的舍利弗,連婆羅門都讚歎他戒行清淨,
為何他被佛陀令其在大太陽下罰站?
甚至隨佛陀遊方在外,也沒有床位睡覺?
佛陀自有一番用意,除了讚歎舍利弗有不退轉的道心,
更因此制定了〈恭敬法〉,讓僧團和樂無諍。

■ 文/蘇利波.圖/菊子

佛陀的聲聞弟子中,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其中有性格乖戾難教化的,如六群比丘,也有戒行、德行都令人讚歎的模範生,如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因為擔心佛滅度後,正法不能久住,因此請求佛陀制定教誡。佛陀制戒之後,舍利弗尊者身為僧團的模範生,對於佛陀所制定的戒律認真持守,絲毫不敢踰越。他是如何維持清淨的戒行,而得到僧俗四眾的讚歎呢?

婆羅門也折服

當佛陀居住於王舍城時,一日,舍利弗入城托缽乞食。當他走入城中時,有一位婆羅門發現他容貌莊嚴,舉止安穩,即使走在人多嘈雜的市集中,依然守攝諸根、心不散亂。婆羅門心想:「世尊的弟子在人前維持著很好的威儀,但是在沒有人的地方,是否也一樣呢?就讓我偷偷跟在他後面看個端倪。」

婆羅門跟蹤舍利弗尊者來到獨居的阿練若(或譯阿蘭若)。他看見尊者一回到住處,先把乞食的缽放好,僧衣脫下來抖一抖,摺好,收在平常放置衣物的地方。尊者繼而整理坐處,取洗腳板與水盆,脫下鞋子,先取布巾擦洗手臂,再清洗鞋子,然後開始洗腳,連腳趾都仔細擦過。全部都洗完後,再將布巾洗好擰乾晾起來。接著,用剩餘的水再沖洗腳,以右手潑水,依序洗左膝、右膝、左腳、右腳,每一個動作都是那麼慢條斯理、井然有序,沒有一個多餘的步驟。

一旁觀看的婆羅門內心充滿歡喜,忍不住朝舍利弗尊者走去:「尊者,您的戒行是如此潔淨,潔淨到連您的洗腳水都可以喝了。我婆羅門教也有淨水法,但是與尊者的戒行相比,遠遠不及。」舍利弗聽到婆羅門的讚歎也很歡喜,於是便為婆羅門說法。

舍利弗受罰?

戒行清淨的舍利弗,是佛陀所有聲聞弟子學習的榜樣。但是,一日,他卻受到佛陀的處罰。究竟發生什麼事呢?

當佛陀住在舍衛城時,有一次,弟子們在法堂開會討論僧務。會中幾位比丘都提出一個問題:「各位長老,世尊制定的尼師壇(可當坐具與臥具的布)尺寸可能太小。如果用來當坐墊,就沒有東西可以覆蓋膝蓋,如果想要覆蓋膝蓋,就沒有坐墊可用。」

佛陀制定所有戒律都有他的理由,僧眾不能隨意更改。於是大家就一起來見佛陀,向佛陀表達訴求。佛陀沒有直接回答他們的訴求,反而問:「你們的上座比丘是誰?」眾人答:「舍利弗。」佛陀於是對舍利弗說:「這麼多比丘有這個問題,你為什麼只是默默地在一旁聽,什麼都不做?我要你在太陽底下罰站。」舍利弗接受處罰,獨自到太陽底下站著。

剛剛那些為了尼師壇的尺寸跟佛陀大小聲的比丘們,看到舍利弗因此受罰,頓時悔悟,羞愧不已。他們向佛陀求情道:「世尊!舍利弗尊者身體虛弱,請原諒他的過錯,不要讓他受委屈而心生不悅。」

佛陀對所有比丘們說:「我不是故意要為難他。我讓他去曬太陽,是為了他的身體好。他身體虛弱,體內有風濕症,曬曬太陽排除濕氣,對身體有好處。」原來佛陀並非真的要處罰舍利弗,而是出於愛護之心,找個機會幫他治病而已。同時,佛陀也藉由處罰舍利弗,讓這群比丘知道慚愧。佛陀接著說:「你們覺得舍利弗是那種受了委屈就會退轉道心的人嗎?天上的日月星辰或許會迴轉,但舍利弗的道心,絕對不會退轉。」

舍利弗沒床睡!

舍利弗尊者在僧團中受委屈的事,還不只這一件。有一次,佛陀帶領弟子在拘薩羅國遊方。當佛陀與弟子們出遊時,僧眾的住房通常由居士們籌備供應,不過,因為人數眾多,未必每個人都可能分配到床位。當天晚上,佛陀為弟子說法之後,就回房休息,而有些弟子搶先一步占得床位,搶不到床位的人只好自己去找地方睡覺。舍利弗尊者與目犍連尊者,就是搶不到床位的人。兩位長老比丘,一個睡在屋簷下,一個睡在樹下。搶不到床位就已經夠悲慘的了,偏偏晚上還下起雨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第二天,有位居士聽說了這件事,非常不悅地說:「佛陀的弟子沒有恭敬心,這樣的大德,竟然連一張床都不給。」佛陀聽見居士的怨言,對弟子們說:「這確實是一件該被譴責的事。等我們回到舍衛城以後,記得對我說:『請為比丘制〈恭敬法〉。』」

那麼,〈恭敬法〉的準則是什麼呢?該恭敬誰?如何恭敬?印度的社會是以種姓制度為基礎,如果照印度的傳統,最受恭敬者應該是婆羅門出身的比丘。但佛陀的理念是種姓平等,所以此法不通。還有比丘說「世尊子應受」、「阿羅漢應受」、「剎帝利應受」等等,這些話語佛陀都不同意。佛陀說:「這些都是傲慢者的話語。從今天起,先出家者應受恭敬,應坐上座,應先受請,先坐,先取水,先受食。」

舍利弗與目犍連是僧團中德高望重的長老,不僅修為境界值得尊敬,平時為管理僧團勞心勞力,也是值得感恩的人。這樣的大德,只因為內心慈悲柔軟,在僧團中仍不免被欺負、受委屈。佛陀制定〈恭敬法〉就是為了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他希望藉由此法建立一套僧眾間互相對待的禮儀,使得僧團更加長幼有序、慈愛和敬。生活在俗世中的我們,也應該學習〈恭敬法〉的精神,尊敬長輩、善待身邊每一個人。

資料來源:
《摩訶僧祇律》卷第三十五,明威儀法之二,T22n1425_035
《摩訶僧祇律》卷第二十,明單提九十二事法之九,CBETA T22no1425_020
《摩訶僧祇律》卷第二十七,明雜誦跋渠法之五,CBETA T22no1425_027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