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人生483期:信心,貫徹佛道的基石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83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71 (9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本期專題.經論篇】〈信心銘〉信心不二

↑TOP
禪宗的信心從何而來?其特色為何?〈信心銘〉是最先提出該如何修信心的叩問,清楚地指出禪修的核心問題,如何將凡夫的凡心轉化為無心的智慧,〈信心銘〉開宗明義地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最後提醒我們「信心不二,不二信心」,期許我們做心的主人,不要有二分法。

禪宗的信心不是身心美好的體驗,而是要我們有「信心」,從淨化身口意根塵,漸次放下自我中心好惡,最終能覺悟不二的空性智慧。

■ 釋果興(法鼓山禪堂板首)

一般人在漸修法門中,是靠修行過程中的「身心的經驗」為信心,但禪宗的頓悟法門不是靠身心經驗,而是要相信「眾生的自性」,才能修行成功。

開悟詩偈建立修行信心

印度佛法傳到漢地經過五百年後,擺脫了經教義理的漸修束縛,始自菩提達摩的頓悟禪法:「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凡聖同一真性……無自他,凡聖等一。」從此之後的禪法,就沉浸在華人文化中,經過儒家的性善思想,加上道家的自然思想的熏習後,漢傳佛教才形成具有人間化的「禪」。而傳承這個頓悟法門的內容,首先是要相信自己再怎麼差勁也能修行,最終也能修成佛的智慧與慈悲。

漢傳佛教所創造的「禪」,其特色在於直指人心、教外別傳;直指人心是簡單樸實的心地法門,教外別傳是不透過思考的「自性絕觀」。但是為何修行人會有信心來修「禪」呢?因為有頓悟典範的師資傳承,而記載這種典範的文字,是藉由已經頓悟佛道的詩偈,來激勵修行人,最有名的開悟詩偈,從歷史的開展來看,依次有〈信心銘〉、〈無相頌〉、〈證道歌〉。

〈信心銘〉的信心

〈信心銘〉是最先提出信心如何修的問題,其作者傳說是三祖僧璨,後來在趙州從諗禪師多次的借用下,引導禪眾悟道,如《趙州和尚語錄》卷二:

問:「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如何得不揀擇?」

師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云:「此猶是揀擇。」

師云:「田庫奴,什麼處是揀擇!」

這個機鋒對話內容,是徒弟聽到〈信心銘〉之後,心還是不得自主,而從諗禪師對徒弟說,你是整個心田庄稼的主人,怎麼現在變成了奴才了?

〈信心銘〉,清楚地指出禪修的核心問題,如何將凡夫的凡心轉化為無心的智慧,如其開頭兩句:「至道無難,唯嫌揀擇。」這是凡夫由於取捨而產生的心病,如果能夠不取不捨,進一步「欲趣一乘,勿惡六塵。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智者無為,愚人自縛。」原來明鏡的心本來無一物,六塵因緣就是鍛鍊心的影子,正覺是覺一切萬法自性,是由六根塵識因緣而生,我們的身心就是因緣如此的現實和合,但對於身心是萬法之六塵因緣和合而生,凡夫無「信心」成為主人。

所以〈信心銘〉接著說:「心若不異,萬法一如。」指出禪修重點的「信心」,就是要將有取捨的凡心,轉化成修「平常心」的自性智慧;當下用平等的智慧心,來體驗好與不好的身心狀態,就是萬法的自性因緣如如呈現,這道理很簡單,要從相信來實踐,卻很困難。

現代人普遍對修行沒信心

現代人的一個普遍想像誤區,認為古代人的生活比較悠閒,而現代生活是繼工業化之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並沒有好的環境,也沒有好的方法,可以提供現代人修行;但事實是在禪宗興盛的唐代日常,是在繁忙的人力勞務中互動,生活沒有多麼悠閒,但有老師的心法指導,修行成功的人很多,而那些在深山獨自修行而成功的人卻不多。

聖嚴法師過去在西方指導的對象,以年輕的嬉皮居多,紐約駐錫東初禪寺也不在山裡,而是位於市中繁忙的馬路上,經常有消防車呼嘯疾駛而過,打禪七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鍛鍊年輕嬉皮對好惡平等的「信心」。

〈信心銘〉最後兩句,也是結語:「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語道斷,非去來今。」讓人對修行的信念有很大的激勵,指出禪法是可用在任何時代的生活中。但是不要心急速成,時間是心分別出來的,特別是老一輩的人覺得修行了一輩子,真有無所得的蒼涼感,下一輩子又要從頭來,然而我們要有「信心」,修行是走在三大阿僧祇劫的成佛之道,修行的生命除了成長智慧,就是與無數菩薩結善緣的好時機。

我們不可能天天打禪七,〈信心銘〉在日常生活中還有用嗎?

生活中如何練習信心

我個人讀到〈信心銘〉所說的「纔有是非,紛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感受到滿心的信心,日常的萬法受用,要從看自心的起伏變化而消融自我,用單純的心來過生活最幸福。如同聖嚴法師開示所說:「從佛的觀點來說,只有一心,非真非妄,無須分別,因為事事處處皆永恆不變。」禪宗所傳承的方法,不是只在禪期才可以用功,過去聖嚴法師在紐約街頭帶領的禪七,戶外有人潮的喧囂與消防車的呼嘯,這就是現代人的生活寫實,但求心能清楚而隨緣不動。

一般人的信心,是相信修行過程中發生好的體驗,如:集中繫念、身心輕安、一心明靜等等,有好的身心經驗之後,凡夫的自我就會更加頑固,堅持這麼好的經驗就是「禪」的內容。實際上,修行過程隨人的因緣而異,從禪的智慧來看這些好的經驗,只是因緣和合的身心無常體驗。尤其好的身心經驗,是可以分出次第來,慢慢修,透過慢慢消磨「自我中心」,就稱為漸法。其實身心經驗、自我中心、自性萬法,都是心觀察到因緣當下的現象,只差我們相不相信。

最後我要分享的,禪法所講的頓法,是以「信心」來相信自性,不是隨著身心與環境而轉的,所以我們要「相信與實證」真的只有一心,生活中練習放鬆身心,同時也可以體驗放下身心,只要我們有「信心」,最初是淨化身口意根塵,漸次放下自我中心好惡,最終能覺悟不二的空性智慧。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