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人生480期:把禪帶回家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80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71 (9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生命的園丁】平路:即使明天癌症復發,今天還是要好好生活

↑TOP
罹癌給生命一記重擊,
卻也讓她得到更自在的心境與生活。
未來不可知,何不把握每個當下?
好好讀一本書,好好吃飯、睡覺,好好生活。

■ 張靜慧

如果罹癌如同晴天霹靂,那麼在半年內兩度罹癌,又該如何形容?作家平路在2019年先後發現肺癌、乳癌,「如同拳擊術語knock out,硬生生被擊倒在地。」她說。拿了兩張重大傷病卡,接受一連串治療,自此肉身成為修練場。

一般人遇到重大衝擊,常經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悲傷等階段,不斷問「為什麼是我」,然而平路回想起來,那些階段似乎都非常短暫,「甚至我都沒有覺察到。」

她安頓身心的力量來自閱讀。候診時手裡握著書,手術前枕邊也放著書;閱讀帶來慰藉,讓她專心,進入另一個有趣的世界,而非專注在「生病」這件事上。

「人生有過不去、有煩惱的時候,我的解方都是書。知道自己生病,我沒有想立刻找人分享,第一個反應也是找書。它就像迴轉壽司一樣,需要的時候就會到眼前來。」她輕輕笑著,說話速度舒緩。

甚至過去讀不懂的書,生病後再讀,也有了不同的領會。比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說:「有一個與生俱來的錯誤,那就是認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目的是要過得幸福快樂。」她延伸思考:「正因為以為快樂是目的,才種下許多不快樂的源由。」義大利小說家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說,死亡是「我加上這個世界再減去我」,也讓她會心一笑。

珍惜每個「最後」

罹癌給生命一記重拳,但平路也視它為「隱藏版」的禮物。「罹癌後的生活,其實更多的是自在。以前匆忙做的事,曾不耐煩的事,比如縫鈕扣,病後,想著未來不可知,可能是此生最後一次做針線,這個間隙多麼值得珍惜。喝咖啡的時候,想著這會不會是此生最後一杯咖啡?跟朋友最後一次相聚?這樣想著,度過的每個間隙,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意義。」

她將罹癌的經歷寫成《間隙》一書,引起許多回響,許多相識與不識的人都願意向她敞開心房,吐露生病、失戀或各種痛苦,「人跟人之間的隔閡好像自動消失了。可能他們覺得我已經這麼衰了,再衰的事跟我講也不會覺得不好意思。」她俏皮地笑出聲。然而心中更多的是感動與感激,「他們給我機會,碰觸到痛苦時的心境,我們可以互相安慰,甚至更多相知,這個片刻非常非常好。」

健康與疾病王國的鴻溝

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疾病的隱喻》中說:「任何人生來就有雙重國籍,一個是在健康國度,另一個是在疾病國度。雖然我們都寧可使用健康國度的護照,但有朝一日,人人都至少有一段時間,有義務得驗明自己身為另外那個國度的公民身分。」

是人都會生病,然而健康王國的子民往往不理解疾病王國的人。平路有位同樣罹患乳癌的朋友說,罹癌後很痛苦,因為別人會自動幫她貼上「沒人愛」的標籤,覺得是婚姻出了問題、丈夫不愛她才導致生病。「那是一種被推開的感覺。事實上,罹癌的原因很複雜,也許得乳癌只是因為長了一對乳房。」

也別誤解病人,以為病過的人不再是原本那個人。「其實,他繼續做原本愛做的事,就像我還是愛看星星、愛胡思亂想,仍然是那個尋找趣味的頭腦。」

把控制不了的事交出去

平路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不過她喜愛讀聖詩、《聖經》,也讀佛經及佛學相關作品,「文字帶給我安定的作用。」她中學時讀教會學校,聖詩集有首〈主未曾應許天色常藍〉,少女時不懂深意,只是喜愛旋律,在經歷了人生的許多艱難,現在讀來感受自然不同。

聖嚴法師面對疾病的智慧,也讓她深受啟發。法師曾說:「有痛,但沒有苦。」又說:「把病交給醫師,把命交給菩薩,如此一來,自己就是沒有事的健康人。」她覺得對病人來說,「無論有沒有信仰,若能把不能控制的事一併打包『交』出去,總是輕鬆多了。」

她也讀宗薩欽哲仁波切、星雲大師的著作,「這些有智慧的人就像一面鏡子,讓我看到自己生命中欠缺哪一塊。」

復發是許多癌症病人心裡的陰影。平路坦言,等著回診,多少仍忐忑,「我現在覺得自己是健康的,可是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然有變化。不過就算明天癌症復發,今天我的腦袋裡也沒有憂慮。因為不論我憂不憂慮,都不會改變結果。」

在無常來臨之前,該工作就工作,該吃飯睡覺就吃飯睡覺,好好讀本書、喝杯咖啡,與親友相聚,如常生活。「不確定下一刻會怎麼樣。唯一確定的是,手邊這僅有的間隙多麼寶貴。」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