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人生478期:年輕要素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78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71 (9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活用解深密經】調節情緒有方法—— 心念轉化的新世界(1)

↑TOP
起情緒時,老是被煩惱所轉?
本期起,法源法師依《解深密經》,
教我們定位「情緒坐標」,
了解「唯識無境」,禪觀情緒生滅,
有效調伏情緒,創造轉念快樂的人生。

■ 釋法源(法鼓文理學院講師)

現代社會緊張忙碌,不論是家庭、工作及人際關係,都充滿著很多壓力,容易造成情緒失控的困擾。心念決定了我們當下的情緒狀態,痛苦或快樂完全是自心的選擇。如果懂得瑜伽唯識學「轉識成智」的道理,便知道轉化心念的原理和方法,將能不再為情緒所困擾。

《解深密經》讓我們知道心念、意識是可以轉化的,面對情緒煩惱時,需要學習「轉識」的方法,並多加練習,才能得到身心平衡。《解深密經》的「瑜伽止觀」方法,能徹底解決情緒問題,甚至斷除根本煩惱,從而淨化身心。由於唯識學的教法及名相較為繁瑣,所以將《解深密經》的三無性教理及瑜伽止觀方法,轉化為實務運用的三步驟:第一步先「轉念」,第二步再「轉識」,第三步得「轉依」。

為了解情緒壓力調節的效果,運用自律神經平衡的原理,引入情緒坐標幫助「轉念」;再運用腦電圖量測放鬆度及專注力,助人達成放鬆式專注,加上對情緒煩惱的消融觀想,則可幫助「轉識」;養成習慣的健康生活態度,面對問題就不再苦惱,能維持內在的喜悅,達到「轉依」目的。

我們時常陷溺在煩惱中不能自拔,修習止觀法門如同治病妙藥,能徹底藥到病除來加以對治。《解深密經》的〈分別瑜伽品〉讓我們明白,調節情緒煩惱必須運用止禪、觀禪的方法。當情緒產生時,需要運用「止禪」的工夫,先以集中意志的專注力,止息情緒帶來的作用,然後再運用心念、意識的觀照力轉化情緒,進而淨化煩惱,從根本上解決纏縛身心的問題。

(一)平衡自律神經

如何得知情緒是否得到平息呢?可用現代醫學的心律量測技術來確定。當情緒平穩時,自律神經系統也會達到平衡、穩定的狀態。要讓情緒得到完全的平復及消融,必須運用心念、意識的觀照力,避免情緒的反覆生起,也就是用到「觀禪」的工夫。〈分別瑜伽品〉所介紹的瑜伽止觀,正是調節情緒的有效方法。調節情緒的第一步,先要使自己的自律神經得到平衡,才能初步冷靜下來,然後再運用尋找情緒坐標的方法,把自己的心念從情緒煩惱中轉移出來,達到「轉念」的效用。

要想讓自律神經達到平衡,最簡單而快速的方法,就是採用可讓自律神經平衡的呼吸法,也就是藉由深呼吸,來影響心律的作用,透過吸氣調控交感神經活性,並呼氣調控副交感神經活性。如此的呼吸方式能讓我們感到放鬆、安定神經、改善專注力,促進新陳代謝。使用這種方式也能夠讓人吸入最多氧氣,增進自律神經系統的平衡。當自律神經快速得到平衡後,人便能夠冷靜下來。

(二)運用情緒坐標轉念

情緒是一種包含感覺、思維和行為的綜合心理產物。情緒只是在傳達資訊:當下的情境是令人不愉快的、焦慮的、害怕的,抑或是愉快的、興奮的心情。外境與內心的交互作用,會促使我們進行趨利避害的行動。所以,不論出現消極或積極的情緒,都是正常的,不需要去排斥。

解決情緒的問題,先要了解「唯識無境」的道理,所緣的外境是唯心所造、能緣的內心是唯識所現。情緒是受到外境及內心影響而生起的反應,我們的心誤將世間一切現象都當成是實有的;然而,世間一切身心現象其實都是虛妄分別心所現的。情緒是由心念、意識所產生,是內心的煩惱種子接觸到外在的情境,而產生的心理作用。

唯識學是佛教分析和對治煩惱的專業學問,想要有效地調伏情緒煩惱,需要運用〈分別瑜伽品〉的止禪和觀禪來調整身心。先運用止禪來止息情緒的作用,避免因情緒而有失控的言語或行為,再運用觀禪來觀察情緒的生滅現象,不被情緒所綁架,從而造作惡業。

情緒坐標說明



現代心理學對於情緒的認識,常使用「情緒坐標」的方式來進行,詳如圖。先將情緒帶來的感受性質,分為「愉悅」及「不愉悅」兩種,標示為橫坐標軸,右側為愉悅,左側為不愉悅;再將感受的強度,分為「激動」及「不激動」兩種,標示為縱坐標軸,上方為激動,下方為不激動。

橫坐標及縱坐標形成四個象限區域,分別代表不同的情緒狀態。右上方區域的情緒感受是愉悅的,依其亢奮激動強度可分為快樂、高興、驚喜、興奮等不同的情緒狀態。右下方區域的情緒感受則是愉悅卻消沉不激動的,依其強度可分為安詳、平靜、放鬆、昏沉等不同的情緒狀態。在情緒坐標的左側區域,是不愉悅的部分。左上方區域的情緒感受是不愉悅而亢奮激動,依其強度分為挫折、懊惱、發怒、驚慌等不同的情緒狀態。左下方區域的情緒感受則是不愉悅而消沉不激動的,依其強度可分為悲傷、沮喪、無聊、疲倦等不同的情緒狀態。

從唯識學的義理來看,情緒的生成,主要是自己的心意識對外在情境及內在心境的反應。這種心理反應不論是哪一種情緒,都是一種心意識的作用。要解決情緒失控的問題,需要運用心意識的作用來進行,也就是運用「唯識無境」的道理和方法。當情緒生起時,要避免因習慣及習氣的自動反射,而衝動失控,惡言惡行,造作惡業。

情緒坐標應用

此時,第一步可以將心念的焦點,轉換為「情緒坐標」的定位,分析一下現前生起的情緒,在坐標中的區域位置,達到「轉念」的目的。當情緒生起時,依據當時的感受,若感覺愉悅而亢奮激動,則情緒狀態屬於右上方的區域;若感覺愉悅而消沉不激動,則情緒狀態屬於右下方的區域;若感覺不愉悅而亢奮激動,則情緒狀態屬於左上方的區域;若感覺不愉悅而消沉不激動,則情緒狀態屬於左下方的區域。情緒生起時,迅速地為自己的情緒找坐標定位,念頭就可以從自己的習氣自動反應,及時跳脫出來,並且暗示自己的情緒也是心念的作用,都是虛妄分別心。情緒坐標定位看似心理學之世間法,結合唯識學原理,可以善巧地用來快速轉移心念。

常常運用「情緒坐標」定位的「轉念」方法,慢慢地就可以調控情緒,避免失控;進而除遣能緣的妄識,體驗境滅心空的境界。情緒是深層「阿賴耶識」對外在的情境及內在心境,所產生的心理反應。由於每個人的業識不同,心念的反應不同,容易產生的情緒也就各有不同。如果能了解自己的業識狀態和人格特質,可以預防及避免落入情緒的惡性循環。而個人的業識和個性,可以藉助腦波科學來協助了解。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