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64期:三時繫念,淨土照見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64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35 (7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佛教藝術維基解密】超現實主義的迦畢試佛像——佛教藝術中的波斯密碼(上)

↑TOP
佛像的造像風格除了熟知的犍陀羅,
迦畢試佛像以雙肩出火的佛像造型聞名於世,
其中的「火焰」元素,據推測應是受波斯文化影響,
其中又藏著什麼有趣的典故,讓我們一探究竟。

■ 徐潔

佛像最早誕生於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羅文化影響區,其範圍大約在今日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喀什米爾、烏茲別克、塔吉克以北的中亞諸國。這些區域大多曾受過希臘後裔統治,誕生於此的犍陀羅佛像,自然就具有濃濃的希臘風味。

然而,印度西北部不只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波斯文化的影響力也不小,其中與伊朗接壤的阿富汗首當其衝。如阿富汗東北方的迦畢試古城(Kapisi),就是一個受到希臘與波斯文化雙重影響的多元文化之都。玄奘大師在《大唐西域記》中形容此地:「北背雪山,三陲黑嶺,國大都城周十餘里,宜穀麥、多果木,出善馬、欝金香,異方奇貨多聚此國。」大師眼中的迦畢試似乎是一個山川秀麗、物產豐饒的國度,但是它的名產可不只有善馬與鬱金香,這裡所出產的「焰肩佛」,以雙肩出火的佛像造型聞名於世,其中的「火焰」元素,據推測應是來自波斯文化。

焰肩佛於迦畢試古城出土

迦畢試古城的具體位置在今日阿富汗帕宛省(Parwan Province)的貝格拉姆(Begram)。這座現代城市距首都喀布爾僅約80公里,今日是著名的美軍空軍基地,但公元前6世紀左右,卻是橫跨歐亞非的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 Empire,又稱波斯帝國)的行省之一。

公元前327年,希臘的馬其頓帝國軍隊攻入印度河流域,逐退波斯人,在此建立「高加索的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 in Caucasus),為亞歷山大大帝所建的20個希臘殖民城市之一。玄奘大師形容此地「異方奇貨多聚此國」,點出此地貿易發達的事實。英國考古學家查理斯.梅森(Charles Masson)1833至1838年間考察印度西北的佛教遺址時,收集了數萬枚來自貝格拉姆的錢幣,年代從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5世紀都有。

1934至1940年間,由法國考古學家約瑟夫.哈金(Joseph Hackin, 1886~1941)所率領的法國阿富汗考古隊(DAFA),於貝格拉姆舊城區發現一處貴霜王朝遺址,其內有兩個類似儲藏室的空間,裡面裝滿了來自埃及與敘利亞的水晶杯、印度的象牙浮雕以及羅馬的銅雕、希臘的陶瓶等,甚至還有來自漢地的漆器。數量龐大的貨幣與來自四面八方的精美工藝品,證明迦畢試確實是絲路貿易的重要據點。而這批價值不斐的商品,則被稱為「貝格拉姆寶藏」,分別由喀布爾國家博物館與法國吉美博物館典藏。

法國考古隊所發現的寶藏不僅只於此。1924年至1925年間,考古隊於距離貝格拉姆7公里遠的郊區,發現貴霜王朝的拜特瓦僧院遺址(Paitava Monastery)。對照玄奘的紀錄,此地應該就是玄奘遊記中所說的霫蔽多伐刺祠城。拜特瓦僧院發現時已經非常殘破,但是其中出土的幾件較完整的佛像,仍能看出迦畢試佛像的基本特徵。

如典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的一座拜特瓦浮雕立佛所示,佛像基本上還具有犍陀羅佛像的特徵,如通肩寬袍、波浪狀捲髮與高髮髻、唇鼻間有短鬍髭等;屬於典型好相則有手足網縵、掌心輪相、眉心白毫、身形圓好、身七處滿等特徵。特別的是,這件佛像的雙肩出現朝上的火焰紋,雙足則踩著朝下的水流紋。火紋與水紋都是動態表現,雖然是以堅硬的石頭為底,卻刻畫得十分生動。此外,佛像左右兩側的小龕中也各有一座坐佛,肩上也有火焰紋。這麼奇妙的超現實主義佛像,到底具有什麼意涵呢?

佛陀的火、水雙神變

吉美博物館的研究團隊將此立佛命名為「佛陀舍衛城雙神變」,這個名稱的典故出自佛陀於舍衛城展現雙神變折服外道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南北傳的經典中都有記載,如南傳《本生經.舍羅婆鹿本生譚》與北傳的《佛說義足經.異學角飛經》等;不同版本的故事情節雖大致相同,但描繪的細節卻不盡相同。

《義足經》版的故事內容如下:某次,佛陀造訪拘薩羅國舍衛城時,受到外道的挑釁。其國波斯匿王請求佛陀施展神變:「……使未聞見者生信意、已聞見者重解、使異學無餘語。」佛陀答應了請求,七日後,在舍衛城施展神變。神變的過程,如《義足經》所述:「……佛時現大變神足,即從師子座飛起,往東方虛空中步行,亦箕坐猗右脇,便著火定神足,出五色光,悉令作雜色,下身出火、上身出水;上身出火、下身出水;即滅乃從南方來、復滅乃從西方來、復滅乃從北方虛空中住,變化所作,亦如上說。

這裡描述的「下身出火、上身出水;上身出火、下身出水」,就是吉美博物館雙神變像的造像依據,進一步也可以說是迦畢試佛像的圖像學文本之一。不過,雖然吉美博物館將這件立佛命名為「佛陀舍衛城雙神變」,佛陀展現水火雙神變的地點,並不只有舍衛城,而且施展的對象、目的也都不盡相同。

展現神變為信樂

不只佛陀,佛經中也有佛陀的阿羅漢弟子施展神通的記載。如《中阿含.頻鞞娑邏王迎佛經》中記載:一日,佛陀與1000名弟子造訪摩羯陀國王舍城,國王頻鞞娑邏王親自出城迎接。這群弟子原來都是「編髮」的外道修行者,其中一位欝毘羅迦葉是這群修行者的老師。欝毘羅迦葉在摩羯陀國早已是備受敬重的尊者,眾人看見他與佛陀同行,心中不禁納悶:到底是佛陀跟隨了迦葉,還是迦葉跟隨了佛陀?

佛陀知道眾人心中的疑慮,於是轉頭對欝毘羅迦葉說:「迦葉,你原來是事火的修行者,請你說說,你為何中斷事火之路,來跟隨我?」迦葉回答:「世尊,我過去事火,是為追求人天的欲樂,但我已見到寂靜、滅靜的無為法,所以不再事火。我已經知道世尊是最好的老師,我已接受最勝之法。」佛陀聽了,便請欝毘羅迦葉施展神變,令大眾皆得「信樂」。於是,迦葉尊者「入火定已,身中便出種種火焰,青、黃、赤、白中水精色,下身出火,上身出水;上身出火,下身出水」。

關於神變這件事,在《舍羅婆鹿本生譚》中記載,佛陀曾制戒禁止弟子使用神變,也就是禁止弟子「炫技」,但是佛陀卻在信眾與外道面前施展神變,這又是為什麼呢?當頻鞞娑邏王提出這個疑問時,佛陀對他說:「大王,這個戒律是針對佛弟子,不是針對佛。就像您花園中的香花與水果,雖然禁止外人取用,但是卻不禁止自己人取用,不是這樣嗎?這是同樣的道理。」也就是說,佛陀認為,佛為取信於信眾、或為制伏外道而展現神變,是不在戒律的規範之內。

不管是佛陀的舍衛城神變,還是迦葉的王舍城神變,其中的共同點,就是為了「信樂」。連佛陀度化原信奉拜火教的迦葉三兄弟時,也多次運用了神變的能力,在《四分律》中有詳細的記載。當時佛陀展示各種神變,讓侍奉火神的迦葉心悅誠服,因而才會「中斷事火」,帶領「編髮」的教徒加入佛陀的僧團。

現禪定像的焰肩佛

佛陀展示神變,除了為前面所說的「信樂」外,其實還有一個「教學」的功能。如《雜阿含經》第八卷197篇記載,佛陀為1000位比丘教化三種示現,分別是:神足變化、他心、教誡,其中關於神足變化的教化,「佛隨其所應,而示現入禪定正受,陵虛至東方,做四種威儀,行住坐臥,入火三昧,出種種火光」,從這段文字約略可知,神足變化的開頭就是「禪定正受」,結尾就是「入火三昧,出種種火光」。而在迦畢試古城的另一個遺址「修多拉克僧院遺址」(Shotorak Monastery)出土的一件坐佛,就呼應了這種「火焰三昧」的禪定相。

這件坐佛與吉美博物館的雙神變像相比,顯得安穩平和。佛像雙肩有朝上火焰紋,雙手持禪定印,身形安穩,衣服皺褶自然柔順,雖然面部與胸前毀損,但不影響「焰肩佛」的判定。如前所述,吉美雙神變像的左右兩側,也有兩件這類佛像。此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典藏的一件於新疆發現的小佛,也屬於同一類型。

這種類型的佛像只有「出火」而沒有「出水」,所以從「雙神變像」排除。依照它的特徵,可以將其歸類為迦畢試焰肩佛的第二類:禪定像。在「修多拉克僧院遺址」出土的一件焰肩佛浮雕立像,卻又出現了「燃燈佛」這個主題,歸為第三類。

神變像、禪定像與燃燈佛,是迦畢試焰肩佛的三大主題,其共同的特徵是「火」。究竟在這個火的元素中,隱藏著什麼神祕的密碼呢?欲知詳情,下回分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