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64期:三時繫念,淨土照見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64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35 (7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本期專題.歷史篇】即心自性彌陀佛——中峰明本與〈懷淨土詩〉

↑TOP
「江南古佛」中峰明本禪師晚年所著的〈懷淨土詩〉,
可視為其佛學造詣與文藝完美搭配的奏鳴曲,
「禪即淨土之禪,淨土乃禪之淨土。」
禪師書寫的淨土詩,以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通貫兩邊,
為禪淨兼修之風開創了重要理論依據。

■ 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

時至今日,出自元代大禪師中峰明本之手的《三時繫念儀軌》(一名曰《三時繫念佛事》)依然廣泛流行,歷久不衰。作為元代以後影響最大的禪門宗匠,許多民眾卻是因為中峰明本的《三時繫念》,才認識到這個佛教史上如雷貫耳的名號。從禪宗史的角度來看,南宋的大慧宗杲之後,聲名最著、影響最廣的禪林巨擘,首推中峰明本,大概是學界一般的看法,不僅在中國,其法乳流衍至日、韓、越等地。

淨土法門本是諸宗共法

淨土法會常用的《三時繫念儀軌》,竟然出自禪師之手,經常有認真的民眾感到不解。淨土法門本來是諸宗共法,念佛、觀想、往生極樂,並非專屬於任何宗派。歷代弘揚淨土法門的祖師,出身台家的有慈雲遵式、幽溪傳燈,雖然不是台家門庭,卻同時兼弘天台與淨土法門的蕅益智旭也應記上一筆;華嚴宗有月川鎮澄、雲棲袾宏(後人雖然推尊雲棲袾宏為蓮宗八祖,但史料卻明記雲棲袾宏弘傳華嚴法脈,清代的柏亭續法即是此一法脈),禪門中人更屬大宗,例如傳說中的五代的永明延壽、宋代的長蘆宗賾、天衣義懷,元代的中峰明本、天如惟則,明代的楚石梵琦、獨庵道衍(姚廣孝)、一直到晚明的無異元來,幾乎可以說是代不乏人。

儘管對禪淨兼修的定義、作法、內涵有不同的認識和解讀,宋代以後,禪門中人弘揚淨土法門即便不是上下一心,但至少可以說是不足為奇。後世建構的蓮宗祖師系譜,傳承禪宗法脈更是所在多有。近代學者受到日本學界過分強調「純禪」一路,這種先入為主的看法,將禪與淨土視為兩種劇烈衝突的元素,但在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很明顯地,兩者即便不是徹底水乳交融,涵融互攝卻是隨處可見,其中一個重要的人物即是中峰明本。即令禪淨兼修與「懷淨土詩」並非中峰明本首創,但在中峰明本手上,開創了一個新的紀元。

雖然儀式中使用韻文偈頌十分常見,但多數帶有極強的說教意味或禮節儀式,中峰明本的《三時繫念》多處引用〈懷淨土詩〉,故《三時繫念》的文辭以優美著稱,在一般的儀軌文本中實不多見,中峰明本禪詩過人的才學又可見一斑。

淨土詩體道玄妙

中峰明本,元代臨濟宗僧人。杭州錢塘(浙江杭縣)人,俗姓孫。又稱智覺禪師、普應國師。幼於天目山參謁高峰原妙。二十四歲從高峰出家,其後並嗣其法。自此居無定所,或泊船中,或止菴室,自稱幻住道人,僧俗瞻禮之,世譽為江南古佛。仁宗曾招請入內殿,師固辭不受,僅受金襴袈裟及「佛慈圓照廣慧禪師」之號,元英宗且歸依之。世壽六十一,遺有《廣錄》三十卷,其墨跡亦著稱於世,號稱柳葉體。

中峰明本與元代的詩人、畫家過從甚密,特別是大書法家趙孟頫皈依門下,是元代文藝史上的一重佳話。中峰明本之詩藝亦冠絕一時,為梅花所做的《梅花百詠》,也在中國眾多的詠梅詩作當中,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懷淨土詩〉可以說是中峰明本的佛學造詣與文藝才能完美搭配的奏鳴曲。例如:

一句彌陀作話頭,單提不用別參求。
工夫徹透泥團破,鐵佛通身也汗流。

這是表明中峰明本以佛號作話頭的獨到工夫,這首詩偶爾也成為後代禪師上堂說法的依據。中峰明本在《三時繫念》中的偈頌,被後世收入《蓮邦詩選》,題為〈淨土詩〉,用以區別他原先另外一組〈懷淨土詩〉。

關於中峰明本的地位,晚明的蓮池大師曾說:「中峰本禪師,得法於高峰妙公,人仰之如山斗,有〈懷淨土詩〉百篇,盛傳于世。」又就〈懷淨土詩〉在佛教思想史上的地位如是說道:

自古〈懷淨土詩〉相望後先,而惟中峰大師「百詠」,事理兼帶,性相圓通,息參禪念佛之嘵諍,定即土即心之平准。

據雲棲袾宏所言,中峰明本淨土詩體道玄妙,境界圓通,評價之高,幾乎無以復加。現代學者每喜謂中峰明本:「禪即淨土之禪,淨土乃禪之淨土,昔永明和尚離淨土與禪為四料揀,由是學者不識建立之旨,反相矛盾,謂禪自禪,淨土自淨土也,殊不知參禪要了生死,而念佛亦要了生死,原夫生死無根由,迷本性而生焉,若洞見本性,則生死不待蕩而遣矣,生死既遣,則禪云乎哉?淨土云乎哉?」這樣的說法近於禪主淨從,而非純粹的淨土觀,此固禪者本色,何足深訝。

淨土詩中懷自性彌陀

然而中峰明本不廢淨業的基本立場,對於明清禪淨兼修法門的深入普及,成為一個重要的標竿,「禪即淨土之禪,淨土乃禪之淨土」與「禪外不曾談淨土,須知淨土外無禪」等說法,更成為佛教學者關注討論的重要課題。〈懷淨土詩〉原則上可視為其禪淨不二思想形態具體而微的縮影,例如其言:

禪外不曾談淨土,須知淨土外無禪。
兩重公案都拈卻,熊耳峰開五葉蓮。

「禪外不曾談淨土,須知淨土外無禪」,是中峰明本膾炙人口的名言,熊耳山,尤以其兩峰並峙如熊耳,故稱熊耳山,乃禪宗初祖菩提達磨之塔所。「熊耳峰開五葉蓮」即禪淨不二之謂也,可謂中峰明本的基本態度。

中峰明本的〈懷淨土詩〉中強調自性彌陀之處不可勝數,諸如「誰知自性黃金佛,常共千華轉法輪」、「即心自性彌陀佛,滿面塵埃又一年」、「自性彌陀絕證修,只消扣己便相投」、「長鯨一吸四溟乾,自性彌陀眼界寬」云云,莫不當作如是觀。「自性彌陀」的說法與思惟在中峰明本〈懷淨土詩〉出現頻率之高遠邁前賢,也是一個最獨特的醒目標誌。

禪淨雙修風氣推動者

從淨土思想史的角度看,元代是非常關鍵的年代,中峰明本同時創作了〈懷淨土詩〉與《三時繫念》。對當時禪門中人來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也是通貫禪與淨土的重要關鍵,中峰明本提點了一個重要的新方向,元代以後,中峰明本既為盛極一時的禪淨兼修之風開創了重要理論依據,也是此一風氣最重要的推動者之一。

中峰明本雖然備受推崇,但始終遠離權力與富貴,一直堅持修行人本色的理念,且大行教化,上自帝王貴族,下至孩童孺子,莫不沾其法雨,透過〈懷淨土詩〉與《三時繫念》,江南古佛彷彿在我們周遭,那堅持佛陀本懷的身影從來不曾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