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老老實實的僧人本色—淨海長老傳記
A True Buddhist Monk: Biography of Elder Venerable Jan Hai

作者:淨海長老傳記編輯小組編著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平裝 / 15*21cm / 26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371

ISBN:9789575988647

定價:NT$300

會員價:NT$255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外現聲聞內祕菩薩的長者

↑TOP
淨海法師說:「我對佛教是有熱情的,但我個人很平庸,無德無能,沒有什麼成就。平常我與人及信徒之間相處,比較平淡,真誠而不攀緣,不懂得外交手腕,又羞於開口向人化緣,所以有力護持者不多,開創道場比較辛苦,成就佛教事業艱難。但德州佛教會在美南地區,四十年來,能穩定地成長,發揮弘法道場的功能,我還是要感激很多人的護持,三寶的加被。」

在信眾的訪談中,幾乎每個人都曾提到,法師謙和近人的個性,完全沒有出家耆老的高儼孤冷。年輕的信徒義工說,親近法師,就像是見到家中的長輩一樣親切。法師對義工總是關愛讚歎,從未見法師大聲說話。

法師處事的原則通常是「有多少因緣,有多少能力,則做多少事情」,隨順因緣而行,較少逆勢強為或是擇見固執。法師體卹信徒義工勞心勞力地為寺務活動,不分日夜辦得焦頭爛額,給予「不必辦得那麼辛苦」的安慰。法師隨緣做事的方式,多年下來,佛教會的事情仍然繼續推動,也沒有減少。或許隨緣盡分,才是細水長流的動力呢!

團體裡大家一起做事不免有意見相左或人事紛爭的時候,人事的事情本來就不容易處理,更何況是帶領義工團隊。曾經有信徒對法師在面對一些雜音時,未能仗義執言、現身力挺,覺得法師的領導風格太軟,慈悲有餘,威嚴不足。但經過多年之後信徒重新回想檢討,認知事情有很多的角度和看法,高度、角度不同,所見所聞風景自然迥異,處理的方式也就不同了。法師的言行舉止謙和有讓,有時候甚至會讓人忽略他的存在;在團體中他可能不是聚光燈的焦點,卻是支撐台面的骨架。

至於淨海法師對信徒的教導,通常不是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或是引經據典的佛法理論。法師話不多,很短,點到為止,比較偏向以身作則,以德感化別人。信眾也異口同聲地對法師的德行和簡單話語印象深刻。

有信徒表示之所以會學佛,有部分的原因是受到淨海法師的感動。在這之前,對佛教的印象都是從書本來的,覺得很有道理,但並不入心。後來在玉佛寺有機會接觸法師,深受他德行的感召,心生景仰,特別親近學習。這位信徒表示:剛進入職場時,常常感到不適,覺得自己在職場中做的事,和修習佛法格格不入。每次提到這個問題,回答的人總是滔滔不絕地說了一大套佛理,但似乎是隔靴搔癢,感覺沒有幫助。有一次這位信徒坐在玉佛寺廊道的板凳,淨海法師剛好走過,輕聲地問候,信徒即如洩洪般地把煩惱全都倒出來。法師坐下來靜靜地聽完這位信徒訴說,因工作如何繁雜,而沒有時間修學佛法後,法師慢慢地、靜靜地告訴他:「我覺得您很用功,天天都在修習正命。」然後他笑笑地跟信徒說「加油」。就這樣,沒有什麼長篇大道理,但卻讓信徒受用無窮。

也有信徒因家中瑣事,如夫妻爭吵等一類煩惱向法師訴苦,法師在聽完冗長的牢騷抱怨後,輕聲地告訴該信徒說:「不要太認真。」確實,相逢自是有緣,父母子女、兄弟姊妹,能成為一家人,是有很深的緣分的,是值得感恩珍惜的,生活中的小摩擦,真的不要太認真。

還有信徒自己覺得靜坐和禪修狀況不錯,可以久坐。但是卻發生身體氣動現象,手會不停抖動,連拿咖啡,倒水都會抖動,不知如何處理。請教淨海法師,法師回答:「一切皆妄念,抖動也是妄念,『知而不隨』。」信徒本來以為「知而不隨」只是針對心裡的妄念而已,透過法師解釋,才知針對身心現象都可以應用。信徒依教奉行,實行「知而不隨」,一個星期之後,手就不抖了。

法師領眾的方式則是隨順授權,給予在那個位置任事的人完全支持,很少以自己的想法強介過問。曾經擔任過德州佛教會總幹事的資深會員,形容他和法師每次討論到工作如何進行,法師總會說:「你自己就看著辦!」而他則以「深信因果」答覆,彼此心照不宣地互相信任。法師用人充分授權和給予信任後,通常會退居到「盡力做到就可以了」的平常心狀態,也因此而減低增長煩惱的機會。

畢竟寺務弘法人多事雜,沒有哪一種領導方式,是可以令所有的人全然滿意的。當然也沒有哪一種人格特質,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法師的平淡而不攀緣,謙和而不爭鋒,隨順而不堅持的領眾風格,自然無法取得每個人的認同或欣賞。即使對於這些不同意的看法,法師還是保持一貫的退讓謙和。法師說:「很多事情不能在乎,在乎則問題多。」(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