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老老實實的僧人本色—淨海長老傳記
A True Buddhist Monk: Biography of Elder Venerable Jan Hai

作者:淨海長老傳記編輯小組編著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平裝 / 15*21cm / 26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371

ISBN:9789575988647

定價:NT$300

會員價:NT$255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赴泰國留學——素食及托缽

↑TOP
自炊素食

淨海法師到泰國讀書,住進泰寺後,首先要解決的一件事,就是保持素食。法師覺得他是一位中國比丘,仍希望堅持素食的習慣,只要在經濟和環境許可之下,決不會放棄吃素的宗旨。同時,他從小出家,一向吃素習慣了,見到葷食聞到味道就感覺厭惡。恰巧在寺裡,住有一位泰人修梵行吃長素的優婆夷,寺裡也有七、八位泰僧吃素,於是她就發心組織了一個僧人素食團,只要是素食的,她都歡迎參加,淨海法師就參加了她的素食團,每月津貼一些伙食費。每天早、中兩餐,到了一定的時間,他們就聚集在一間清潔的小樓上,在地板上席地而坐就食。早上吃稀飯,有炸花生米及醬菜三、四樣;中午一餐比較重要,飯菜豐富些,有四、五樣菜,飯後還有一、兩樣水果。

這位優婆夷做的素菜,與中國人口味不同,有些是生吃的,在炒菜和湯裡,她歡喜放些辣椒和椰子粉,味道很濃烈。泰人多數歡喜吃冷飯、冷菜及飲冷水,淨海法師卻覺得不習慣,不容易適應,所以很快退了出來,辜負了這位優婆夷的發心。

南傳佛教出家人因為保持佛教托缽制度,所以寺院裡都不設廚房及爐灶,也不供給信徒飲食。所以淨海法師退出優婆夷的素食團後,只有自己設法解決。龍華佛教社因距離大舍利寺比較遠,也不可能每日煮早、中兩餐送來。又因為住在曼谷的出家人比較多,泰僧如托缽的飯食不夠吃飽,就要托淨人到市場或餐館購買飯菜回來吃,不然也要自己煮食。所以有些泰僧就備有一個小煤氣爐或酒精爐,蹲在地上煮些簡單的食物填飽肚子。淨海法師因每日都要炊煮,所以也托淨人從市場買些蔬菜回來,每日早晨煮一餐素食,分為早、中兩次食用。

體驗南傳托缽的生活

淨海法師住進泰國寺院求受南傳比丘戒,過一、兩年後,為了體驗泰僧托缽的生活,每個月出去托缽一、兩次。每次托缽得到的食物,很多是用植物青葉包著,大多是葷食或是甜品糕餅,香酥美點。淨海法師除了有時留下些水果,其餘食物都轉為供養同住的泰國僧人。

泰僧外出托缽的時候,一定要三衣具足,沙彌則只著二衣。三衣即是大衣(僧伽梨)、上著衣(鬱陀羅僧)、下著衣(安陀會)。上著衣和下著衣,是僧人日常所著之衣,大衣是在舉行正規儀式時的正裝。泰國在東南亞處於熱帶,所以平常大衣都是摺得很好,很少打開,到舉行正規儀式時(如入佛殿課誦、托缽、見國王、重要場所),就將大衣掛搭在左肩上。如遇到天氣真的很寒冷時,當然也可以披著在身上(本來大衣也是為了御寒的)。三衣著好了,然後赤足持缽,在清晨天色微明時,出外沿街或到村落人家托缽乞食。

淨海法師住在大舍利寺時,學習南傳比丘的托缽。外出托缽的時候,披著滿肩袈裟,赤足。飯缽大約可裝盛五磅的食物。托缽時用雙手將缽平持在胸前,也有人用缽帶繫在右肩下,還有人加攜一個分層的食格,以備放菜湯等。大舍利寺裡規定缽要雙手平持在胸前,最好不要攜食格,因為既不方便,也不甚雅觀。

清晨,當伸手可以看到掌紋時,就是出外托缽的時候。在晨曦中,沿著靜謐的街道行走,想要供僧的人會提早起床,準備好供僧的食物,在家門口等著。他們虔誠地將食物舀入僧人的缽內。供養畢,施主會恭敬地向僧人合掌,表示已供養完了,出家人不必對施主說感謝。通常一個早晨需要跑好幾家受食,才足夠一天的飲食,真的是一缽千家飯。

在托缽過程中,受供養時,眼睛應該要看著自己的缽,不可以看供養的人。如有女眾供養香花燭等,應在受食後把缽蓋蓋好,讓她們把香花燭放在缽蓋上面,然後再用手去拿,不能直接伸手去接;如果施主是男的,才可以伸手去接。施主供養香花燭,是請出家人回到寺後,代他們供養在佛前。透過托缽,出家人可以降伏驕慢,不貪美味,平等受食,為人說法;在家人則是借著布施供養的因緣,廣種福田。這種托缽與供僧的制度,使僧眾與信徒間產生緊密的聯繫。(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