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07期:當佛陀遇到神鬼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07

定價:NT$150

會員價:NT$30 (20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已搶購一空
目前無法購買

訂閱雜誌 可購買時通知我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佛門師長小記】高瞻遠矚的佛門文字工作者——陳慧劍居士

↑TOP
修行路上,善知識的指引往往影響深遠。
《聖嚴法師年譜》編者林其賢,
自本期起,分享學佛過程中,受佛門師長、諸善知識的種種感召與啟發。
首篇是曾為弘一大師、聖嚴法師、證嚴法師等作傳的陳慧劍居士,
從點滴的見聞事蹟中,益發彰顯其為佛教文化耕耘的見地與器度。

■林其賢(國立屏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有許多人認識聖嚴法師,是讀了他的《歸程》;也有許多人認識聖嚴法師,是因為讀了陳慧劍居士寫的一本小書:《聖嚴法師》。而早在寫聖嚴法師小傳前,他還寫了《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也是一本流傳非常廣的小書。這兩本傳記當然是陳居士的力作,但他寫作傳記的成名作則是《弘一大師傳》。上個世紀從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有許多人是因為讀了《弘一大師傳》而學佛,甚至有人讀了這本傳記而出家。

因《弘一大師傳》結緣

《弘一大師傳》是我在大一時,從佛學社的藏書裡借來讀的。那是三民書局出版,三本一套橙紅色封面的文庫隨身版,字體非常小,社裡藏有三、四套,借閱的人很多,我們把這書奉為圭臬。只是學不來弘一大師的寬容和自律,就只能學著偶爾過午不食,並且在假期間照著書裡十分簡單的敘述,練習弘一大師出家前的「辟穀法」,體會斷食。後來社友們去參加懺雲法師舉辦的「齋戒學會」,期間都要遵守「過午不食」,我們早就適應了。

《弘一大師傳》原於1962年在《菩提樹》雜誌連載。連載三年後,於1965年自費出版,一時洛陽紙貴,三個月即告售罄;1969年再交由三民書局出版。我讀到這書時,已經是初版問世十年以後的事,仍然熱銷不斷。當年,陳居士又有新著《寒山子研究》出版,這是被當時西方嬉皮奉為祖師的時髦人物,於是遠至北投陳府拜訪,敦請蒞校演講。

我接任東吳佛學社社長後,陳慧劍居士是第一位邀請的外賓,演講過程與內容已印象模糊,但特別記得兩件事。走在校園,路經素書樓時,陳居士一再讚歎,更有幾分感慨,連說了幾次:「錢賓四先生這樣的人物,以後再也不會出現了。」我因此見識了佛門中人不自限的文化器度。也是緣於陳居士的提醒,大三時,聽說錢先生在素書樓講課,顧不得開課對象是博士生,也顧不得是否聽得來,就是要擠進樓裡,與聞末座。

另外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則是演講後,他把演講費收據照章填具簽名後,就把演講費交給我。他知道簽名是向學校請款的手續,也知道社團經營不容易,所以直接就把演講費交給社團運用。他沒問什麼,也沒多做解釋,做得理所當然,可見是慣常如此的。後來我才知道,他的生活並不寬裕。

同一年稍後,他又自費印行李芳遠編,經他校勘的《弘一大師文鈔》,以及弘一大師手稿《藥師經析疑》。電話召我,說要送佛學社若干部,要我前去取書。這次逗留較久,見到了師母和他一對兒女。陳居士留我用餐,餐桌上陳居士和兒女言笑晏晏,一家人還拿小兒子邊洗澡邊看書,看到睡著的事奚落著,和我常見佛教徒嚴肅的親子氣氛十分不同。

堅持版權,對佛書出版負責

陳居士有三個子女。大兒子弱水念臺大歷史系,應該是住校,當天沒遇著。但幾個月後在臺中蓮社舉辦的明倫講座上遇到。當時明倫講座課程很緊,大部分學員上課教材都來不及消化了。但弱水兄一下課,就是捧著影刻本的古籍在用功。他後來到美國耶魯大學跟隨錢賓四先生的大弟子余英時先生讀博士,優異的文史素養是早就顯示出來了。講座舉辦期間,偶爾和他談起父親,他非常明確地表示,陳居士對佛書出版的觀念,和佛教界當時主流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兒子對父親的觀念如此明晰,可見平時在家裡就談論許多。當時佛教界沒有什麼版權觀念。一般市面發行的出版品,版權頁上都會註明「版權所有,禁止翻印」,而佛教界當時最流行的說法是:釋迦牟尼佛說法就是要流通的,佛陀的教法「沒有版權,歡迎翻印」。陳居士反對這種說法。他認為,「版權所有」為的不是獨占利益,而是要為發行負責。沒有版權,就沒有負責任的單位,發現錯誤也不知道該請誰修改;而新舊版本多處流通,也無法確認各種版本中哪一個版本,是修訂校改過的。

陳居士後來應邀主持天華出版公司編輯,就是他對佛書出版觀念的具體呈現。不但系統地分類出版各叢刊,也將原書重新校對重排。注重裝幀、注重排版,以及注重印刷品質,天華各叢刊的出現,把佛書從結緣流通的善書層次,提昇為面向市場的知識產品。這些觀念和出版形式,今天回頭看,也許覺得十分普通,但四十年前,可是唯一的高音。

陳居士子女三人對佛教都有接觸,但都不算佛教徒。他自己曾閉關一百天,期間拜佛十萬次,持〈虛空藏菩薩咒〉十萬遍;很早就受菩薩戒,是實修的佛教徒。曾教子女持〈虛空藏菩薩咒〉,也教打坐,但試了個把月,小孩沒興趣,也就不再勉強。但是,小孩十一、二歲時,他親自講讀《論語》,並要求通本熟誦,這倒就嚴格要求沒有通融餘地。

自學有成,佛教文化園丁

陳居士和聖嚴法師相似的另一點是,缺乏完整學歷,但努力自學成功,行伍十年,拚命學習,猛跑圖書館。1959年從部隊退伍後,不論是在學校任教,或是從學校退休,同時間也兼任佛教界的各種文化工作。

擔任雜誌月刊編輯工作的有:接受星雲法師邀請,出任《覺世》旬刊主編;應道安法師邀請,任《獅子吼》月刊主編;接受朱斐推薦,為菲律賓自立、唯慈法師在臺出版《慈航》季刊,任臺灣區代理人兼執行編輯;應周宣德居士邀請,擔任《慧炬》月刊主編;應靈山講堂邀請,指導編輯《現代佛教》月刊。

專書的編輯工作則有:把李炳南老居士在《菩提樹》雜誌連載十年的「佛學問答」,精校、分類、編輯成《佛學問答類編》兩冊;為東初法師編輯成書《佛法真義》、《民主世紀之佛教》、《佛教文化之重新》三冊;為悟明長老撰寫自敘傳記《仁恩夢存》,以及《美遊心影》;還為華嚴蓮社編成《南亭和尚年譜》。

文字編輯生涯中,最有成績而且能把個人理念實現的有兩項,一個是前述擔任天華文化公司總編輯大約六年(1977~1984年)。不但整體提昇佛教出版品的層次,也大力發掘佛教寫作人才和出版品,馮馮有關天眼通的系列作品,以及會性法師的名著《大藏會閱》,都是顯例。而聖嚴法師舊作《正信的佛教》及《戒律學綱要》,早年初版後未見再版,亦是陳居士於主持天華編務初始,即徵詢同意後再版。從此二書長銷不衰。聖嚴法師許之為「二書的伯樂」。他看到舊友于凌波居士,究心於文學掌故,寫作《古今藝文誌趣》、《古今笑料誌諧》等書,力勸老友:「人生光陰有限,把寶貴光陰浪費在這些世俗文字上,豈不可惜。」于居士敬謹謝過,從此不再作此文字遊戲,潛心佛學。(節錄,更多內容請見《人生》雜誌4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