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07期:當佛陀遇到神鬼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07

定價:NT$150

會員價:NT$30 (20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已搶購一空
目前無法購買

訂閱雜誌 可購買時通知我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本期專題】「智」信不迷信

↑TOP
面對各種禁忌、似是而非的現象,
經常讓人感到困惑與不安,
究竟佛教怎麼看待怪力亂神?
在迷與信之間,佛教徒的覺醒之道又是什麼?

■許翠谷

假鬼假怪久了,真的會煞到嗎?
仙姑真的有辦法收服鬼靈?
鬼可怕,還是人可怕?……

前陣子影集《通靈少女》播出後大受歡迎,劇中情節引起大眾對於鬼神、通靈、宮廟文化的熱烈討論。儘管從小琅琅上口「子不語怪力亂神」,偏偏愈是禁忌神祕,愈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讓人不禁好奇:佛教怎麼看待所謂的靈異現象?談神論鬼就是迷信嗎?如何區別迷信與正信?讓人迷惘的是什麼?該相信的又是什麼?

迷,來自於無明

迷信與正信之間的迷惘,從古至今一直都有;不論信仰天主、基督、伊斯蘭或佛教,如果只停留在「信」的階段,而不去理解和實踐的話,都不能算是正信,而且很容易掉入迷信的陷阱。就像許多佛教徒久病不癒或諸事不順時,就會懷疑:明明信佛信得很虔誠,為什麼佛不保佑我?

「這是由於我們不了解緣起法,」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指出,一般人在無助、無知的狀態下,一遇到災難或變故時,還沒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及背後的道理,就會習慣性地以過去的經驗妄下判斷,而這個解釋不見得合乎因果、合乎邏輯,尤其遇到不明所以的現象時,就順勢推給鬼神,並信以為真,這種盲從、人云亦云,其實就是佛教所說的無明。

「迷的心態來自於無明,衍生缺乏自信,因而害怕未知。」惠敏法師建議,任何一個現象發生,應該先反問自己:佛教的基本立場是什麼?然後學習去找答案,而非照單全收。

以「鬼壓床」來說,有可能是睡姿或生理現象引起,不見得是鬼靈跑出來作怪,如果不追根究柢,了解身體動彈不得的背後原因,即便誦經迴向了,無形中還是會形成一種陰影,也可能讓負面的「怪力亂神」有機可乘。

所謂的靈異事件,無論是出於敏感體質或好奇心,聖嚴法師曾提醒,如果你相信它存在,它就會存在,也會一直影響我們的生活,產生無謂的困擾,因此如果真的撞鬼或是被鬼靈干擾,不要害怕,就是專心念佛或持咒,但心態上不是對抗,而是祝福。

法鼓山僧團常寬法師曾分享,禪七時遇過一位從小當乩童的禪眾被鬼靈附身的情形,當時大家對著他念佛、打手印,試了各種方法都無法奏效,法師以為對方只是單純的氣動,而對著他大吼一聲,沒想到竟被鬼靈給吼了回來。

事後常寬法師回想,鬼靈所發出的聲音語氣,幾乎就是他大吼一聲的口氣。原來,那一股力道正是自己聲音的反彈與心理狀態的反射。這事件也讓他深刻體會到:「不是念佛無效,也不是打手印無用,而是我們沒有以慈悲相對待。因害怕而念佛,以反擊的心打手印,在那個當下敵我對抗已產生。」

相信因果,實踐善法

「靈媒真正遇到的難題,大多來自於人,解決不是鬼的問題,而是人的欲望。」因拍攝《通靈少女》而深入宮廟文化的導演陳和榆便有感而發,例如劇中小男孩一次次假裝中邪,其實是為了引起形同陌路的爸媽的關心,凸顯現代人內在的不安與疏離。

環顧生活四周,釀成各種災難的其實是人類,不是鬼神。「鬼不可怕,人才可怕。」惠敏法師笑說:「而且最恐怖的鬼是自己,最大的障礙是自己。」

人類在面對問題、感受到苦的時候,會想要尋求解決之道;求神問卜無可厚非,因為神聖的宗教場域會讓人生起敬畏的心,如此一來,面對或接受困境的力量也會比較強。這類方法或許短時間內有效,但仍是將自己的命運交由一個外在的力量來主宰。

惠敏法師解釋,佛教的法會或戒場也有請聖降壇的儀軌,但請來的不是鬼神,而是自己本具的佛性,因為真正對自己的生命產生影響、發揮力用的,是納受善法,實踐善法。因此養成身心健康、終身學習的習慣,從心理上、觀念上和行為上來改變,才是最可靠的。

佛教談六道輪迴,也承認鬼神的存在,但佛教的重點不在於相不相信鬼神,而在於相信因果。聖嚴法師在《大法鼓》節目不只一次提到正信與迷信的分別,只有一個原則,就是相信因果、因緣:「相信因果,就不會貪圖不勞而獲;相信因果,就不會怨天尤人;相信因果,對於現前所擁有的一切會懂得感恩;相信因果,遇到逆境就能勇於面對、接受。」

你走的是哪一條學佛路?

多年前,在「平安的追尋」座談會上,聖嚴法師曾將臺灣宗教信仰的現象,概分為幾個層次:

1.急診型:將信仰視為急診室,臨時遇到困難、問題,找不到辦法解決,才想到求神祈佛。

2.賄賂式及投資式:也就是人與鬼神「談條件」;信教者心中帶著回收的預期,希望這輩子的行善、布施,能換得將來的福報。

3.證人式:把宗教信仰作為個人的招牌、通行證,證明自己是好人;或對著神明向他人發誓,證明自己的無辜。

4.健身房式:用氣功、養生術等包裝宗教,信教是為了求健康、保平安。

5.經驗式:強調神祕、靈異的經驗,著重於神通力和感應。很多人用禱告、打坐、持咒、誦經、加持的方法,以獲得這樣的神祕經驗為滿足。

6.學問式:把宗教當作一門學問或哲學來研究,宗教的論理吸引他,或者出於好奇而成為宗教學專家,但立身處世,未必與佛法相契。

7.愛與布施式:信徒能以愛和布施來身體力行宗教教義。施是為了慈悲的愛,不為求取名利等回饋。

8.超越式的宗教信仰:它是無我、無執著的,不以自我為中心的信仰,是以「空觀」、「中觀」來體驗空性的智慧,實踐無緣慈悲的佛法。

你的學佛路,屬於哪一種?

也許雜揉了多種模式,老是在正信與俗信之間徘徊、猶疑,也或許你只願意相信科學實證,尚未走入宗教……無論如何,在面對每一個現象時,可以試著去思考和觀察:採取每一個行動的當下,有多少來自於自己的無明,貪心、傲慢、惶恐和盲目,我們可能無法明辨,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些舉動背後的複雜動機,但只要願意真誠坦然地問這個問題,就是走在覺醒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