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人生477期:競賽人生 好輸好贏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05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77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71 (9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生命的園丁】范綱信︰病人在哪裡,我就在哪裡

↑TOP
病人出不了門,那麼醫師就去家裡為他們看病。
這群病人不只牙爛口臭,更久處貧病困境,
即使能做的有限,他還是盡心盡力為他們減輕痛苦。

■ 張靜慧

在臺北市中山北路狹小的巷弄停好車,恩主公醫院贋復牙科主任范綱信和同仁提著器材箱,爬上幽暗的樓梯,進入老舊公寓的四樓,俐落地展開各種器材,開始為病人調整假牙。

病人周先生已臥床三十年,范綱信替他看牙一年多,先是洗牙、拔掉保不住的牙、再做假牙,讓他可以順利進食。最近因為假牙戴起來不舒服,所以范綱信帶了修磨假牙的器材來替他調整。

約十二年前,做居家護理的護理師告訴范綱信,很多臥床病人及家屬不知怎麼清潔牙齒,因此常常一口爛牙,希望牙醫能跟護理師一起去病人家中做口腔保健衛教,他便開始參與。

隔年政府開始試辦到宅牙醫,他一路投入至今,為重度身心障礙、臥床病人及失能長者提供居家牙醫服務。「這些病人連下樓梯都有困難,如果不是痛到難以忍受,通常不會去看牙。他們出不了門,如果牙醫也不去,他們就這麼一直痛下去。」

牙齒蛀到只剩牙根

到宅看牙,范綱信好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病人的口腔狀況比能自行就醫的病人糟得多,比如大量的結石、蛀牙、牙周病等,就算不張嘴,口臭還是非常強烈。

他還記得第一個病人是水泥工,工作時從高處墜落,下半身癱瘓,已十餘年沒看過牙,太太忙於工作及照顧孩子,也顧不及他的口腔衛生。「他的牙齒全蛀光了,只剩牙根。一定有段時間非常痛,後來不痛了,因為連神經都壞死了。」他回想起來仍感不忍。他陸續幫病人拔牙、做假牙,讓他恢復咀嚼功能,可以進食。

他曾去替一位女性病人看牙,臥室放了十餘盞精油燈,他嚇了一跳。問家屬才知道,因為病人口臭嚴重,家人實在受不了,才點了這麼多精油燈掩蓋異味。

他幫病人洗牙,也教家屬如何幫病人清潔口腔,隔了一陣子再去,精油燈減少,後來完全沒有了。

出不了門的困境

口腔衛生其實攸關整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他解釋,牙齒沒做好清潔,細菌經年累月侵蝕齒槽骨,引發牙周病,牙齒逐漸搖晃、掉落,臥床的病人很可能吞進食道、吸進氣管,造成生命危險。

他有位病人就曾發生牙齒掉進氣管的意外,當時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要等PCR檢測結果才能辦住院,在等待時,牙齒愈掉愈深,本來應該可以用支氣管鏡夾出來,變成要開刀,住院兩星期才出院。

另一大風險是肺炎。當口腔細菌滋生,嗆咳時進入肺,長者或臥床病人免疫力通常不好,很可能就感染肺炎,同樣危及生命。即使用鼻胃管、沒有用牙齒咀嚼食物,口腔內仍有細菌,也可能得肺炎。「如果定期清潔口腔,感冒、肺炎的風險都會降低,更減少一半以上的住院機率。」

進入病人家中看診十多年,他目睹這群病人的困境:行動不便、無法照顧自己、出入困難、沒有交通工具、復康巴士需要預約及等待、照顧者忙於生計,無暇顧及病人的口腔衛生……尤其經濟能力不佳者,更是貧病交迫。

「我們能做的有限。」他感慨,受限於法規,到宅牙醫每次只能做簡單的治療,比如洗牙、拔牙、單面補牙、調整活動假牙等,而且每兩個月才能去一次,複雜的治療如根管治療、植牙,仍需去醫院。「一般人一個多月就可以完成的療程,他們需要一年。我們可以幫忙解決當下的不適,但要恢復牙齒的正常功能,他們需要的時間比一般人長,是長期煎熬。有時候牙齒最痛的時候已經過了,病人也不想看了。」

許多牙醫雖然有心從事到宅診療,但法規綁手綁腳,無法充分發揮,再者健保給付也與在診所看診一樣,因此真正願意投入者有限,目前全臺僅有146位到宅牙醫。

老將軍的叮嚀成為動力

約十年前,范綱信開始為一位退役將軍看牙,第一次見面,將軍就說常年配戴的活動假牙不方便,希望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植牙。當時植牙手術還不普及,但將軍做了不少功課,堅定地表示,即使植牙只能用五年也值得。

「他是位有遠見、與時俱進的老人家。」范綱信先居家協助將軍洗牙,同時轉介他到醫院植了兩顆牙。之後每三個月到將軍家一次,檢查他的口腔狀態,也聽他聊國家大事。

將軍常鼓勵范綱信:「你們做的事是對的,要堅持下去,多幫助行動不便者和獨居老人。」范綱信十分感動,「每次都得到了莫大的療癒力量。」

不久前,他準備回訪將軍家,沒想到家屬告知將軍過世了。「家屬告訴我,將軍最滿意的就是我幫他完成的植牙,咬合力改善很多,直到生命盡頭,都能自如用餐,胃口也不錯。」

「我會記得他的囑咐。」范綱信說。生命有限,然而醫病結的善緣,如同漣漪層層擴散,影響力無限。

-
【採訪後記】老宅裡的生命實相

周先生住在臺北市精華地段的中山北路,然而,大馬路上的熙來攘往、五星級飯店裡的美食佳餚都與他無關,因為他已經因車禍半身癱瘓、臥床三十年了。

得知他的年齡,我心裡一驚。他才比我大幾歲,竟然有一半的人生躺臥床上,當同齡的朋友成家立業,開展人生,他只能意識清楚地看著自己困在這張床上,視野僅限天花板和牆。如果躺在那裡的是我,該如何自處?

「歹運啊。」他年邁的母親苦笑著說。一場車禍不只改變了周先生的命運,母親也從此成為全職照顧者,再也沒有自己的人生。如今她也衰老到無法照顧兒子了,必須倚賴外籍看護。

所幸有到宅醫療團隊,如同聞聲救苦的菩薩,至少為他減輕了牙疾的不適,可以順利吃飯。

跟著范醫師離開周家,剛剛看到的生命實相仍衝擊著我,默默為周先生和母親、為受苦的眾生祝福,感恩心也油然而生:每天能夠醒來,頭腦清楚、四肢健全、做想做的事,已足以感恩。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