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人生477期:競賽人生 好輸好贏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05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77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71 (9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本期專題.觀念篇】勝負無別,豐富生命最可貴

↑TOP
為什麼人類世界充滿競爭?
勝負之間,我們學到了什麼?
佛教徒是否拒絕競賽、不談勝負?
所謂的「佛系打法」又是怎麼一回事?
本文帶您一探究竟。

■ 釋演穩

202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決賽,「二刀流」大谷翔平(Otani Shohei)站在投手丘上,「神鱒」麥可.楚奧特(Mike Trout)走進打擊區,九局上半,二人出局兩好三壞,一場世紀對決,全世界屏息以待,而當「大谷三振楚奧特,日本隊重返世界棒球頂端!」隨著全美電視轉播傳出,那一刻,讓人看得熱血沸騰,也不禁反思:一場賽事對於運動員、觀眾,乃至於場邊的小販,究竟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猶記得去年卡達世足賽,法國隊在冠軍賽敗給阿根廷隊之後,巴黎市政府必須出動上萬民鎮暴警察,才得以維持秩序。競賽的結果,贏的一方歡天喜地,輸的一方唉聲嘆氣;輸贏,對參賽者與觀賽者來說,往往造成極大的情緒波動。為什麼人類世界充滿競爭?勝負之間,除了跟著搖旗吶喊,我們學到了什麼?

無論輸贏,都是好事

競爭是一種求生本能,而優勝劣敗則是進化的原則,所以,人類文明最早便是從對大自然、對非我族類的挑戰或應戰而逐漸形成的。體能的鍛鍊最初或許出於自我保護,隨著時代推演,競賽不只是一種體力活動,也是一門均衡身心、互相激勵、追求卓越的藝術。從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與發展,即可見運動競技,從身體健康到精神激勵,從社會凝聚到國家形象的提昇,都有其正面影響和價值。

但是,只要有競賽,就會有輸贏。

被譽為「桌球教父」的莊智淵卻說:「其實外人不會了解,贏一場比賽和輸一場比賽所獲得的,其實是一樣的東西。」一般人看到的勝負,或許是表象的冠軍頭銜、獎金、積分的多寡,但對一個全生命投入賽事的選手而言,每一場比賽都是自我認識與自我突破的契機,那是心智的鍛鍊與提昇,所以,無論輸贏都是好事。

話雖如此,在各種競技之後,我們經常只在意輸贏,即便頂尖選手也不例外。如何化解或消融「勝負」所帶來的自負、不甘、嫉妒、挫敗等情緒波動?

瑞士網球好手費德勒(Roger Federer)去年宣布退休後,昔日的對手們紛紛排開工作趕赴倫敦,參與球王的最後一場賽事,「頭號宿敵」納達爾(Rafael Nadal)也來到現場,再度和費德勒合體打球。

兩人對決了十八年,賽事中你來我往,難免出現各種情緒起伏,但兩位好手依然相知相惜,可以互相叫陣也可以攜手雙打,費德勒直言:「要是我的網球生涯少了他,也許我不會變得這麼強,我倆的球風南轅北轍,不過,若沒有他這號人物,我可能早就多贏下幾個冠軍頭銜了。」話鋒一轉,多了一份詼諧,可見兩人交情之深。

這也讓人體悟到,輸贏是一時的結果,那些在人生競賽場中,不斷陪著自己向前,甚至讓自己飽嚐挫折、繼而能持續地調整、蛻變的善知識們,更加難能可貴。

真正的對手,是自己

一般人的印象中,佛教徒似乎不在乎輸贏,相對消極,因此,某些比賽過程若不夠激烈,甚至會被嘲諷為「佛系打法」。但真的是這樣子嗎?佛法怎麼看待輸贏?真正的「佛系打法」又是如何?

《增一阿含經》卷23記載,佛陀時代曾發生這麼一件事,是目犍連的弟子和阿難的弟子,兩人約好同聲讚誦經唄,比賽看看誰背誦的多、知道的多。其他比丘聽到後,便去告訴佛陀,佛陀把他們兩個找來,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後,對弟子們說:「如果比丘懷有勝負、競爭的心態,那和其他外道有什麼不同?佛所教的法,是在調伏煩惱、止息爭論,比丘在領受佛法時,一切的言行要能與法相應,否則自己起了競爭、比較的心,如何化導眾生?」

由此可知,佛法並非排斥正向的競賽,而是不去爭強鬥勝,坦然面對結果而不被輸贏所困,如同《大智度論》所說:「勝者墮憍坑,負者墮憂獄;是故有智者,不隨此二法。」

在上述的故事中,佛陀進一步開示,讀誦許多經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這就像在數牛隻,對修行一點幫助也沒有,修道最重要的是對於所誦習的法義,好好地奉行與實踐。即便可以誦出眾多的章句,如果無法通達義理,不如聽聞一句,好好信受奉行,終能解脫自在。最後佛陀點出:「千千為敵,一夫勝之,未若自勝,已忍者上。」一語道破了真正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但如何超越自己?

「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六祖壇經》指出,如果不能消融人我之別、勝負之心,最終只是不斷鞏固「自我中心」罷了。

雖然我們不是運動健將或體育選手,無論外在的挑戰如何,終歸要回到心地上來看見內在的敵人;換句話說,就是在一場接著一場的人生競賽中,看見因我執而生起的我慢、我貪、瞋恚、嫉妒等種種習氣,懂得抽絲剝繭、向內探詢,就有機會調伏、轉化,乃至於超越。

為體驗生命而來

因此,真正的佛系打法,是不執著於輸贏,把時空凝聚到眼前當下,「努力於現在,在心上用功」,抱持這種態度來面對工作或任何挑戰,必然也會減少壓力和焦慮感,反而更能保持清楚、放鬆,享受過程,發揮最佳水平。

聖嚴法師在《禪的體驗.禪的開示》曾說:「禪七的修行,沒有競賽,不打分數,不頒獎牌,只管練習放鬆就是。」回到人生這場賽事,由於各人有自己的因緣和善根,每個人生命所累積的厚度也都不太一樣,因此只要默默地耕耘,不問結果如何,也不問何時有結果;縱然沒有結果,那也是一種結果,因此,競賽也好修行也好,都是為了體驗生命而來。生命裡的每一次交手,都是豐富自己生命與心靈的滋補養分,增添無限風光。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