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人生474期:工作好修行,修行好工作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0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74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71 (9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世界佛教村.京都】我的弘法路

↑TOP
有暋法師暫告日本留學生涯,回到馬來西亞,
許多師長關心法師的未來規畫,
出乎意料地,他接受了香港慈山寺「文教法師」的新任務,
將負責教學與推廣佛教文化工作,
自我期許「不忘初心」,以最正確的知見弘揚佛法,
讓大眾得到最可靠的精神支柱。

■ 釋有暋(日本京都大學博士生)

天空下著雨,家門前種的蔬菜及果樹,很努力地展開翠綠的葉子,吸取來自天上的甘露。

母親如往常一樣,雙手扶著助行架,在外籍幫傭的協助下,在門前的小菜園裡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著。看見圓潤的小番茄開始泛紅,爬藤上的絲瓜已長成瓶子般大小,母親很滿足地微笑著。

安母親的心

從日本留學回來後,在俗家這半年間,陪著母親經歷了許多事情。母親有一次跌倒,摔傷腳踝和膝蓋,後來又感染了新冠肺炎,雖沒有出現嚴重症狀,卻也得入院治療好幾天。出院以後,她雙腿變得無力,得使用助行器行走。向來喜歡跟朋友出外溜搭的母親,生活陡然發生一百八十度轉變,讓她難以適應。

為了緩解母親的憂慮,我們姊弟商討了一些對策。首先,我們把客廳改成了給母親專用如飯店般的套房,備有雙人床、衣櫃、化妝台、沙發、藤椅、空調、零食飲料、各種電子產品插座,當然也少不了大螢幕電視。到了晚上,只要拉上隔間窗簾,這空間則變成獨立睡房。母親睡的大床,是我們姊弟最愛坐著看電視、滑手機和聊天的地方。有時,我們一起擠在床上聊天聊到很晚時,母親不得不叫幫傭熄燈,拉上窗簾,我們才作鳥獸散。

為了讓母親生活不無聊,我們還想出一些方法好讓母親打發時間。譬如,我們買了拼圖回來,但母親眼力不好,最後還是靠我們姊弟努力才把拼圖完成。我們也買了益智遊戲書本,但母親沒有耐性,一下子就放棄了。還有一台可以坐著運動的機器,也得不到母親的青睞。我還送給母親念珠,教她念佛,而為了不讓我失望,母親在開始時努力念了幾天,但最終還是放棄了。

我們試圖改變母親的生活,希望她嘗試新鮮事物,並接受生活上的轉變。到後來,我們發現,其實母親想要的很簡單。她只希望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得到陪伴、關心與諒解,而不需要我們刻意給她帶來生活上的轉變。

性格與初心

在回國(大馬)的這一段期間,臺灣的師長也不斷關心我從日本回來以後的計畫,為了提拔我進入佛教學術界教學,也有師長將我推薦給佛學研究單位。日本的學長也很熱心,向我介紹不同學術單位,好讓我可以繼續在日本大學做研究。更有趣的是,日本臨濟宗的柴田法師,還曾邀請我留下來接管沒有法師住持的寺院。以上這些善知識的關心,都讓我感恩不盡。

其實,關於畢業後前進的方向,我曾經歷一番掙扎。經過這幾年的研究生活,我發現,比起一個人埋頭苦幹做學術研究,我更喜歡寺院裡的群體生活,並在弘法、講課中與大眾互動。加上身為法師,我傾向於聆聽別人,幫人解決生活、修行上的各種問題。與此同時,在我師兄有晢法師的牽引之下,香港慈山寺的負責人跟我聯繫,有意請我去當文教法師,負責教學與推廣佛教文化工作。對我而言,這種弘法模式無疑更適合我的個性,亦是可遇不可求的學習機會,便欣然接受了邀請。

前往慈山寺當文教法師的決定,意味著我將暫時離開佛教學術研究的領域。我清楚知道,這多少會讓在學術界栽培我多年的師長們感到失望。其實,與其迎合大家對我的期許,我更願意秉承法鼓文理學院前校長惠敏法師給我的一句勉勵:「不忘初心。」而我的初心是:「致力於佛學教育,以最正確的知見弘揚佛法,讓大家得到最可靠的精神支柱。」

朋友問:「到佛學院當講師豈不符合你的初心?」此話是沒錯,但若以自己的個性及喜好來作為考量的話,到慈山寺當文教法師,籌備各種類型的佛學課程及活動,更能讓我生起熱情。由此可見,出家而立下廣大的初心固然很重要,但在付諸於行動時,還必須考量個人的性格與能力。

寫作即弘法

在日本京都大學留學期間,有幸得到《人生》與《佛友資訊》的邀稿,讓我連續三年寫了多篇日本留學之所見所聞。我向來喜歡書寫,因為透過文字,可以很輕易地把所觀察的及所學習的做整合,因此,寫作對我而言,是更得心應手的弘法工具。

現在,到慈山寺領職之事已塵埃落定。我曾擔心,耕耘了幾年的日本生活觀察的文章,是否也到此告一段落?沒想到,當我就此事詢問兩位主編時,他們異口同聲說,早就為我設想好以香港弘法生活為主題的專欄,並期待我的投稿。得到文壇前輩之認同,讓我對香江之行多了一份心靈上的篤定。

其實,有幾位老朋友曾對我的決定感到些許擔憂。他們認為,雖然喜歡團體生活,但我畢竟比較習慣安定、有規律的生活,而相對活潑的對外社交活動,對我而言是比較吃力的。他們顯然比我更清楚,我每天都需要有足夠的獨處時間。

但是,我始終相信,初心是一個需經過不斷細化與調整的過程。在我們心靈成長的過程裡,初心會被我們的經歷不斷雕琢,且輪廓會變得愈來愈清晰,稜角也會磨得更圓滑。在日本留學這幾年,我學會了接受想法的改變,以更柔軟、開放的心態接納新時代的弘化方式,亦讓自己隨環境調整與別人的互動方式。但是,無論如何改變,作為法師的原則是萬變不離其宗的。

母親的祝福

雨依然淅淅瀝瀝地下著。今天正好是冬至的前一天。朋友問我:「為何不在冬至,或農曆新年過後再出發?能陪老人家過年過節不是更好?」

我笑笑說:「陪伴應該是在日常的每一天,而不只是在過年過節。」

這一趟回家,我的目的是陪伴母親。不論是到星馬巡迴弘法或外出跟朋友聚會,我都盡量減少邀約,或改成線上活動。在家裡,我們姊弟幾人幫母親打造了最適合她居住的環境,亦弄了一個小菜園。沒想到,這小小的菜園,竟然成為母親的小小樂園,讓我們度過多少個溫馨的早晨。

此刻,出發前往香港的因緣已經成熟,這意味著,弘法將成為我接下來最主要的任務。母親也明白這一點,因此,在我離開前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不捨,而只是給我循循善誘:「要好好努力,發展前途,如果工作太辛苦,不能適應那裡的生活,就回家裡來。」

以上這番話,母親在二十年前我剛踏入社會工作時曾對我說過。如今,我的身分已經不同,服務的對象亦不同,但母親對我的關愛及期許,依然不變。這些善因緣,都鞏固了我的出家初心。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