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66期:學永嘉大師過禪系生活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66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35 (7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佛學線上】南泉斬貓的生態啟示——瘟疫下的模仿暴力和禪宗非二元理性的藥方(下)

↑TOP
佛教的「空性」和「無我」思想,
可視為化解世俗中模仿暴力的解藥,
從南泉斬貓公案來看,
「殺貓」可視為是移除貓作為物化的隱喻。
禪師直接移除欲望對象,
並且當機立斷地轉為一個道悟生死關頭的契機。

■ 張嘉如(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現代語言文學系系主任)

殺貓,移除貓作為物化的隱喻

禪宗公案裡也不乏模仿三角暴力的主題。此主題經常被用來作起疑情的「疑點」,來幫助參禪者開悟。就拿「南泉斬貓」的公案來說吧!

這個公案背後的故事是講禪堂裡的兩派僧人為了爭奪一隻貓而起爭執,完全沒有在用功。南泉禪師(公元748~834年)見狀,將貓舉起來,說:「如果你們當中有誰可以道出一句見性的話,我就放過這隻貓。」當場無人回應,所以南泉只好把貓殺了。晚上,他的弟子趙州禪師回來,南泉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他。趙州聽完後,把鞋脫下,放在頭上,然後走出房間去。南泉說:「如果當時你在那裡,貓就不會死了。」

此公案是否為真實狀況的記載,我們不得而知(也許我們也可以說南泉禪師為了點悟弟子,不惜犯下殺生之罪),但作為一個開悟的教學法,它啟發參禪者自身的非二元深層意識。在此公案裡,我們看到再熟悉不過每日都在上演的人性戲碼:社會裡的一群人被困在一個模仿三角的競爭當中,相互爭奪他們的欲望「物件」,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這群尚未開悟的弟子們誤把貓當成是一個欲望他者,可以通過暴力來占有。因此,作為禪師的南泉,「殺貓」除了平息這場鬧劇之外,從「模仿暴力」的角度來看,「殺貓」可以將之視為是移除了貓作為物化的隱喻。禪師的解決之道是:移除欲望對象,並且將此事件當機立斷地轉為一個道悟生死關頭的契機。

南泉禪師突如其來的「殺貓」之舉,並威脅他們「道得即救取貓兒」(也就是,用見性之心來挽救貓的性命),逼迫弟子們一時無法用理性思維來回應,進而促發開悟經驗。可惜地,這些沒有好好修行、未開悟的弟子們全部停留在表層的意識層面、精神停滯(stasis)的狀態上,囚禁於自我封閉的個人和二元意識裡面,當場沒有人得到意識上的突破(也就是頓悟到當下的物我兩空)。

「南泉斬貓」公案的故事發展到此,還沒有完全結束。敘事的後半部,如趙州將鞋放在頭上,走出了房間,就是代表一個從stasis過渡到ekstasis的過程。也就是,從一個精神停滯的日常二元意識,轉向超越自我封閉的個人意識,進入「處於自身之外或轉移到別處」(ekstasis)的深層意識。那個狀態是一個法喜充滿、非一非二的空的體悟。參公案或西方人所稱的公案訓練(koan training),要求我們通過參禪來體驗這處於自身之外的主客體統一感。此統一感即為「同體大悲」的慈悲基礎。

佛教徒也是人,當然也不能免於模仿三角的政治與暴力,上述已經談過了。將佛教高度理想化為一個和平的宗教,一部分是西方的身分政治操作,或對東方他者理想化的結果。這樣的操作會讓我們無法理解歷史上出現過的佛教暴力,如現今緬甸的僧侶對羅興亞人屠殺的支持。當然,我們也可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將此暴力合理化,譬如,將其根源歸咎於東南亞國家等地區的多民族、多宗教的複雜性,以及與西方殖民歷史息息相關。然而,事實上,我們必須把歷史上出現的暴力與佛教根本教義分開:緬甸僧侶的所作所為事實上是對教義的否定。巴利文的經典中沒有任何內容為暴力辯護。

空性體悟的重要性

此次疫情凸顯出模仿三角暴力和代罪羊的問題。我們必須認清暴力是基本二元意識形態和價值體系維繫的必要特徵,如善與惡、上帝與魔鬼、文明與野蠻、健康西方與東亞病夫等等。如前所說,我們的社會是透過對立面來維繫我們的族群連結(social bonding),此模仿暴力在佛陀的時期也存在過。但是如何救治根深柢固的二元對立和暴力?佛陀的解藥是:空。

此世間與出世間共同的基礎藥方就是:認識到萬事萬物的本質是空的,沒有所謂的獨立的自我和永久的「內在本質」,更沒有二元對立的衝突。從這樣的「空」視角下,沒有所謂的「佛教DNA」,來確保佛教徒天生就比其他人更有慈悲心、更愛和平或更有智慧,而身穿著僧袍也無法保證修行者不落入俱生我執和模仿三角的貪瞋癡之深淵裡。如果是這樣,那就沒有必要修行了。

作為療癒的學程,一個通往非知性來直接經驗空性的過程是艱苦的。不管這個學程被冠上佛教的標籤與否(畢竟佛教也只是一個名相而已),在這條療癒之路途上,我們需要ekstatic 的經驗,並由此建立一種格式塔(gestalt)意識,來意識到在這個全球或地球生態體系的層層網路當中,我們都是一體的,進而「入廛垂手」(如《十牛圖》裡所說的)。

回到世俗的生態實踐層面來看,就是看清我們物種的弱點、脆弱性,以及相互依存性。這也意味著我們認識到我們是問題的一部分,進而擔責,而非代罪於人類或非人類者。而參公案這個看似一個只關乎自身明心見性的宗教行為,實則可以拿來作為菩薩道上一個斷除社會上模仿暴力永恆循環的「治療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