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63期:憶念一行禪師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63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35 (7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詩文賞析】慈眼視眾生

↑TOP
一行禪師說:「對事物的洞察、慈悲心與能寫出動人作品的才華,都是綻放在修行樹上的花朵。」展讀禪師對生活的深刻觀察所寫下的首首詩篇,猶如欣賞一樹花開的燦爛。

■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老師在尋找他的學生
作者:一行禪師

老師一直在尋找你,我的孩子,
自天地伊始,山河無名,
老師就在尋找你。
縱使螺號聲聲,響徹十方,
你依舊在沉睡中,
老師在尋找你。
未曾離開古老群山,我遙望遠方大地,
於萬千道路中認出你的腳步,
我的孩子,你要去往何處?

有時,迷霧漸進,籠罩偏遠村莊,
而你,仍在遠方的土地流浪。
老師於每一次呼吸中呼喊你的名字,
深信,即使你迷了路,
也將找到回老師的路。
有時,老師出現在你走過的街道,
你看著我,恍若陌路,
你看不到我們的前緣,
記不起曾許下的願。
你沒有將老師認出,
因為你的心,在憂思遙遠未來。

前世,你常執我手,一起漫步,
在古柏青松下促膝久坐。
我們並肩,默然佇立,
靜聽風的溫柔低吟,
仰望白雲掠過。
秋天的第一片紅葉落下,
你拾起贈予我,
老師帶你穿過皚皚白雪的樹林。
不論去往何方,
我們終將回歸那古老的山,
與星月為伴,
在每個清晨邀請洪鐘響起,
喚醒沉睡的生靈。

我們與竹林大士一起靜坐於安子山上,
身旁的島嶼花樹盛放,陣陣芬芳。
我們乘船出海,解救漂泊中的船民。
我們幫助萬行師父設計京城昇龍。
我們一起共建草庵。
當錢塘河岸震耳欲聾的隆隆聲響起,
我們結網營救濯泉尼師。
我們共同開闢道路,踏入空間之外的空間。
勞作數載,戳穿時間之網。
我們蓄起流星的光,
照亮那些在歲月中漂泊的人,
幫助他們踏上回家的路。

然而,有些時候,
你內在流浪的種子萌發,
離開老師,離開兄弟姐妹,
踽踽獨行……

我望著你,滿懷慈悲,
雖然老師知道這不是真正的分離
——我已在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裡,
而你,只是需要再一次出演窮子。

因此我發願,無論何時,
當你處在危險之中,我將為你而存在。
有時你躺在沙漠邊陲滾燙的沙地上,昏迷不醒,
我化作一朵雲,為你帶去蔭涼,
半夜再化作慈悲雨露滴入你的口中。
當你坐於黑暗深淵,遠離自己真正的家,
我化作一條長梯,輕輕放落,
讓你能拾階而上至光明地,
再次發現天藍、溪水和鳥兒的歡唱。

有時,老師在伯明翰認出你,
在都靈或新英格蘭認出你。
有時,在杭州、廈門、上海遇見你。
有時,在聖彼得堡或柏林找到你。
有時,你雖只有五歲,
我也已看到你,認出你,
因為在你柔軟的心裡有菩提種子。
我的孩子,見到你,
我便對你揮手致意,
不論京北、西貢還是順安港。

有時,你是空中的一輪金色滿月,
照耀金山頂。
有時你是冬晚掠過大老樹林的一只鳥。
老師常常見到你,
你卻未看見我,
你行色匆匆,夜晚的迷霧打濕你的衣襟。
最終,你會回家。
你已歸來,坐在我身旁,在古老的山腳下,
聆聽鳥兒歡唱,猴子嬉鬧,
晨頌從禪堂傳出,餘音繞梁。
你已回到老師身邊,從此不再流浪。

今早,山間鳥兒歡快地迎來閃耀的太陽。
你知道嗎,我的孩子,
白雲依然在蒼穹飄浮。
你現在何處?
古老的山川依舊在當下此地。
白色的浪花仍想去往他方。
再看一看,
你將看到老師在你之中,
也在每一片葉子和花朵中。
當你呼喚老師的名字,你將立刻見到我。
你要去往哪裡?
老桂樹今晨奉上芳香。
你我從未分離。
春天已至,
松樹長出閃亮的綠色松針,
森林邊的野梅樹繁花似錦。
(摘自梅村網站)

師生之間緣分深厚,緣不深,何來師生?常見的是,從學生角度記述親炙老師,受益於言教身教之處;較少從老師角度描寫對學生的教導、期許、關愛、呵護。師生的關係是互動的,有道是「徒訪師,師觀徒」,何況事關法身慧命的佛門師徒?!

對佛教徒來說,師生更是累世的緣分。〈老師在尋找他的學生〉一詩便是刻畫師尊甚或世尊的心境,對弟子生生世世的深深關懷、殷殷照拂。弟子或因無明迷障,縱使法螺高聲長鳴,卻「依舊在沉睡中」;或因出外闖蕩,「仍在遠方的土地流浪」;或因不辨前緣、忘卻宿願,甚至陌路相逢不識師。然而,一日為師終身父,永矢難忘弟子,「自天地伊始,山河無名」以來,就「一直在尋找」沉睡、流浪、迷惘中的「我的孩子」。心心念念,「於每一次呼吸中呼喊你的名字」,堅信迷途弟子終有歸返之時。此中的不捨深情與翹首期盼,一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尤有甚者,「若子逃逝」,依然憶念不已,深信師徒終能相會。

洞悉三世的老師,憶起無數前生中與學生相伴共處、攜手並肩,「在每個清晨邀請洪鐘響起,∕喚醒沉睡的生靈」,「乘船出海,解救漂泊中的船民」,「共同開闢道路,踏入空間之外的空間。」往事歷歷,刻骨銘心。

奈何學生「內在流浪的種子」萌發,驛動之心使他「離開老師,離開兄弟姐妹,∕踽踽獨行……」。而內心了然、「滿懷慈悲」的老師,即使不捨,也只能放手,目送弟子,因為「知道這不是真正的分離∕——我已在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裡,∕而你,只是需要再一次出演窮子。」一如《法華經.信解品》中的窮子,必須經過一番周折,方得父子相認。

學生獨自踏上征程,老師身影雖未緊隨,但以悲心弘願時時護佑,天南地北,無處不在,學生遇險,便應時化現,守護他安度苦厄。即便「你雖只有五歲」,老師也能慧眼認出,「因為在你柔軟的心裡有菩提種子」。如此,或一生,或生生世世,直到學生結束行腳,「歸來,坐在我身旁,在古老的山腳下……從此不再流浪。」正如神話中的英雄,經歷出發——冒險——啟蒙,才能完成功課,真正回家。

就在「今早」,朝陽朗照白雲下,鳥兒歡唱飛舞,返回亙古靈山的弟子諦觀,「將看到老師在你之中,∕也在每一片葉子和花朵中。∕當你呼喚老師的名字,你將立刻見到我。」至於老師的形體在或不在,了無差別。

於是,在早春的芳香老桂、嫩綠松針、似錦野梅中,師徒合一,心心相印,「你我從未分離」。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