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62期:大家來讀《吉祥經》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0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62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35 (7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人生導師】菩提心的五個層次

↑TOP
■ 聖嚴法師

根據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菩提心一共有五個層次:發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無上菩提。菩提心雖分五種,但五種都要發。

學佛一開始就要發菩提心、成佛的願心,此即發心菩提。「發心菩提」非常重要,要天天發、時時發。因為發心後很容易忘記,所以每天早晚課都要誦〈四弘誓願〉。但不是誦了就表示發菩提心,有時雖然口在誦,但是心中並沒有發菩提心的念頭和心態,所以也產生不了力量。不過念熟了,至少別人提醒的時候,會立刻提起「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念頭。

眾生無邊要怎麼度呢?重要的是你遇到眾生時內心的想法。譬如我雖然修行不好,只是個普通人,但是每見到一個人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先思考自己可以為他們帶來什麼好處?如果不是我去或者不是和我談話,是否都能達成相同的目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不必畫蛇添足,浪費彼此的時間。

發菩提心,布施為先

另外,發菩提心不是投資、買賣股票,所以只管自己能給別人多少利益,而不問別人能給自己什麼好處。因此演講也好、談話也好,我不會先考慮對方是否會供養我大紅包?以後會不會繼續護持我們?我只希望這些菩薩能從佛法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從此繼續來學習佛法,這樣,我的目的就達成了。

發菩提心,首先就要布施,六波羅蜜的第一項就是布施波羅蜜。我沒有錢,只能用佛法來引導他人、幫助他人處理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因此是用「法」布施,而一般人不知道有佛法,就用財物、時間布施。

我們法鼓山有一個勸募的護法體系,我經常告訴勸募會員們,勸募的目的是要勸人來學佛、募人來修行,出錢還是其次。不論是捐一元或一億,都能讓對方與我們產生關係,並且開始關心我們,我們才有機會讓他們得到佛法的利益,這就是互動。而且這些款項並不是為我募的,是為他們做功德、種福田,讓他們福慧雙修。

募款不是做吸血蟲,專門吸人家的血,把別人的錢一塊一塊都變成自己的,這樣罪過很重。我們要讓人得利益,而且不是專門讓有錢的人得利益,同樣也要讓沒錢的人得到利益。出家人有一句「一缽千家飯」的口頭禪,出家人不可以而且應該避免被同一個人供養,讓所有的人都有機會供養、布施。

釋迦牟尼佛的弟子須菩提,他托缽專門找有錢的人家,佛陀問他為什麼?他說沒錢的人連自己都吃不飽了,實在不忍心再向他們托缽了。佛陀就告訴他,他們窮就是因為沒有種福,而你現在連種福的機會也不給他們,不是更不慈悲嗎?所以,托缽應該是沿門托缽,不分貧富。我們勸募組織的運作就是在學習佛陀募化的精神。

對眾生救濟幫助是利益眾生,希望眾生布施、種福田,也是利益眾生。很多人只曉得給錢、給物品是度眾生,其實能讓眾生知道如何種福田、布施,也是利益他們,也是度眾生。因此,我們自己發菩提心,也要勸眾生發菩提心。所以,我們勸募就是募人學佛、勸人發菩提心。如果只是自己發菩提心,不勸眾生發菩提心,不管眾生能不能成就,都是小乘,應該同時自利利他,才是發菩提心。

伏心菩提,用佛法伏煩惱

第二是伏心菩提,「伏」是降伏的意思,就是降伏煩惱魔。自己知道心產生煩惱的起伏,就要用佛法的觀念、方法來調伏,譬如苦、空、無常、無我等觀念。

曾經有一位菩薩罹患癌症非常痛苦,醫生判斷大概只能再活三個月,每個來看他的人,不是安慰他不會死,要他好好調養;就是直接告訴他趕快念阿彌陀佛,等佛來接引。他感覺自己好像一腳已經踏入棺材,沒有前途和希望了,十分痛苦。突然他想起我說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念頭一轉,自信心又生起來了。從此不再恐懼死亡,也沒有準備一定要死,只是面對它;對於別人的態度,也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於是豁然開朗,結果到現在都還活著。這就是用佛法來伏煩惱的例子。

有的人說,我知道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但再怎麼念,煩惱都還在,該怎麼辦?那就念佛。當你煩惱起,知道情緒在動,就趕快念阿彌陀佛,什麼都不要想。當你念到只有佛號,其他什麼都不管時,你的煩惱也沒有了。如果再進一步念到一心不亂的理一心不亂,就是見性,也進入下一階段——明心菩提。

廣度眾生,圓滿菩提

第三是明心菩提,明心是明智慧心,見清淨的佛性,也就是一般所講的見性或見佛性。明心菩提已斷煩惱一分,得無生法忍,所以到明心菩提階段,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薩了。

第四是出到菩提,「出」是出去、出離,也就是解脫;「到」是到達彼岸,也就是波羅蜜,度的意思。從生死苦海的此岸出離到達不生不滅的彼岸,這是第八地菩薩,從此不再受三界任何煩惱所困擾、影響。依小乘的佛法來講就是阿羅漢,不過,阿羅漢沒有修慈悲行、沒有修福、沒有度無量的眾生,因此從菩薩道來講,尚未解脫。如果阿羅漢要成佛,一定要迴小向大,廣度眾生,等圓滿了菩提,才能成佛,也就進入最後一階段——無上菩提。

「無上」是最圓滿的,是證到妙覺的果位,也就是佛。佛還是有菩提心,叫作無上菩提心。

(摘自《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