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揭開身心的奧秘:阿毗達摩怎麼說?

揭開身心的奧秘:阿毗達摩怎麼說?
Unravelling the Mysteries of Mind & Body through Abhidhamma

作者:善戒禪師

譯者:雷叔雲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13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22*17*1.9cm

商品編號:1150772111

ISBN:9789865613464

定價:NT$420

會員價:NT$357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前言 帕奧禪師

↑TOP
「比丘們!我說諸煩惱的滅盡是屬於知者、見者的,非不知者、不見者。比丘們!知、見什麼者有諸煩惱的滅盡呢?

比丘們!知、見『這是苦』者有諸煩惱的滅盡,知、見『這是苦集』者有諸煩惱的滅盡,知、見『這是苦滅』者有諸煩惱的滅盡,知、見『這是導向苦滅道跡』者有諸煩惱的滅盡。比丘們!這麼知、這麼見者有諸煩惱的滅盡。

比丘們!因此,在這裡,『這是苦』應該作努力,『這是苦集』應該作努力,『這是苦滅』應該作努力,『這是導向苦滅道跡』應該作努力。」

這段話引自《煩惱的滅盡經》(相應部56:25經),本經中佛陀教導我們,如沒有體證四聖諦,煩惱不可能滅盡;只有體證四聖諦,煩惱才可能滅盡。

如果禪修者想滅盡煩惱,成為聖者(ariya),他首須體證四聖諦,其中苦聖諦(dukkhasacca)和苦集聖諦(samudayasacca)是觀禪(vipassanā)的目標。

首先,禪修者應努力體證苦聖諦,什麼是苦聖諦呢?在《法輪轉起經》(相應部56:11經)中,佛陀簡單說明五取蘊是苦。在《念住大經》(中部10經)中,他說:

「比丘們!簡而言之,什麼是五取蘊?即: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本書作者爬梳整理巴利聖典,幫助讀者了解五蘊。五蘊其實等同心、心所和色,這樣便建立起了解阿毗達摩的基礎。另一方面,阿毗達摩的功用是從究竟名法和究竟色法 的觀點,對五蘊提供統一而細密的圖像或「地圖」。若缺了這張地圖來引導進程,我們很容易墮入邪見的陷阱,不能正確了解苦諦。

在體證第三聖諦涅槃之前,我們不但需要對第一聖諦有知有見,還要對第二聖諦──苦集──具備知見。在《宗派教義等等經》(增支部3:62經)中,佛陀這樣說明第二聖諦:

「比丘們!而什麼是苦集聖諦?以無明為緣而有行,以行為緣而有識,以識為緣而有名色,以名色為緣而有六處,以六處為緣而有觸,以觸為緣而有受,以受為緣而有愛,以愛為緣而有取,以取為緣而有有,以有為緣而有生,以生為緣而有老、死、愁、悲、苦、憂、絕望生起,這樣是這整個苦諦的集,這被稱為苦集聖諦。」

當四聖諦、八支聖道使我們的觀智成熟,我們便對無為界(asañkhata-dhātu)──涅槃──有了知見。於是我們證悟了第三聖諦,道智有四層,一階段一階段摧破煩惱。在每一階段,禪修者對四聖諦的智慧越來越清晰,逐漸去除多生多世把心覆蓋於黑暗中的無明暗雲。

本書作者從阿毗達摩的觀點──最深刻說明佛法的方法,並引用各種角度的實際例證,來呈現四聖諦,異常清晰,一般人很容易了解,同時也讓我們用另一種觀點來了解佛陀的教法。無論我們來自哪一個宗派傳統,本書敘述並連結起我們的生命經驗、禪修體驗、對法的知識性理解,並提供基本理念。

我強力推薦本書給有意廣泛了解阿毗達摩及其利益的人士,這些利益不僅在禪修、人生方向,還在日常生活中。作者交代了哪些行為是善(kusala),哪些是不善(akusala),讀者將會受到潛移默化。而且她還說明了造作這些活動的果報。

佛教徒應了解哪些行為是善,哪些是惡,這樣才能為自己和他人的利益來累積善業,避免不善業。

在本書描述的善法中,戒(sīla)、定(samādhi)、慧(paññā)三學是最重要的。沒有三學,就沒有道;沒有道,就沒有道智;沒有道智,就沒有苦滅,也就無法解脫生死輪迴。因此,三學其實是證得涅槃最重要的法。

願一切眾生都有機會承擔這三學的訓練,願眾生感受到永續的安詳和涅槃的安樂。

帕奧 於緬甸帕奧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