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迎向現實人間—聖嚴法師的倫理思想與實踐
Engaging with Social Reality: Master Sheng Yen's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modern Buddhism

作者:林其賢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海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50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000661

ISBN:9789575988425

定價:NT$480

會員價:NT$40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繼承與發揚:聖嚴法師人間淨土思想的抉擇

↑TOP
四、聖嚴法師思想根本立場

(一)聖嚴法師對人間佛教的繼承與發揚

聖嚴法師自述思想來源,即是太虛大師以來諸位大師倡導奉行的人間佛教運動的延伸,而與前輩大師又有些許不同。

前輩大師們或無明確的經證,或有經證,都難免有點偏重或偏輕。太虛大師及東初老人重在契合現代社會的時機,雖有人格標準的十善為依據,但缺乏具體的經證,尤其印度的後期大乘及中國以如來藏系思想為主流的佛教,比較偏重理想層面。印順長老則主張在契理及契機的前提下,提倡人間佛教,但是重於《阿含經》據,對於中國大乘佛教未免有些微言大義。我們法鼓山所提倡的人間淨土,是承接這三位大師的創見,同時也發揚漢傳大乘佛教的優點,希望能承先啟後,而適應各種人及時空的。

若要概括人間佛教運動中,聖嚴法師和太虛大師、印順導師的相異處,則主要來自於問題意識的不同和現實事業的差異。聖嚴法師曾形容印順導師是「會看病而不會治病」的學者,並指出:

(印老)不是拘泥承襲律制傳統形式的人,而是深入律藏而對現代社會,指出方向原則的思想家。可惜他自己沒有建立僧團,也未真的依據印度律制的精神原則,設計出一套比較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僧團制度來。單從這一點看印順長老,倒頗近於只會看病而拙於治病的學者風貌了。他是開了藥方及藥名,卻未告訴我們每一味藥的分量及焙製方法。

聖嚴法師這樣的評論,印順導師許為「非常正確」;印順導師並自述對於太虛大師所提倡的佛教(教理、教制、教產)改革運動,原則上是贊成的,但覺得不容易成功。而「出家以來,多少感覺到:現實佛教界的問題,根本是思想問題」。因此,不像虛大師那樣提出「教理革命」,卻願意多多理解教理,對佛教思想起一點澄清作用。

印順導師偏重於人間佛教本質的定義(What)和原由(Why)的探討,聖嚴法師則較側重於人間佛教如何實踐(How)的層面。這一點,聖嚴法師和太虛大師比較接近,有較強烈的現實感。但這些不同,在「苦集滅道」框架中,都是屬於實施方法(道)的層次,在滅的層次屬於主軸方向核心理念上,是略無扞格的。

例如:聖嚴法師於一九八九年創設法鼓山,即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做為法鼓山志業的核心理念。以人品為著眼,當是源自於太虛大師「人成即佛成」,人間淨土則是人間佛教一貫的佛土觀。二○○五年,法鼓山開山大典,聖嚴法師提出「大悲心起」做為開山的精神象徵。這與前輩大師特別以「悲心增上」做為菩薩特質的見解亦完全相符。其中最能表現出對人間佛教「菩薩」內涵的認同,厥為菩薩戒儀軌的編創。

聖嚴法師於一九九一年起,開辦菩薩戒傳授法會。授戒的儀軌和各佛教道場多年來遵行以明代讀體法師《傳戒正範》為準的戒儀有些不同。其中最關鍵的是「受十善戒」。歷來通行的各種傳戒儀軌幾無授受十善戒的,聖嚴法師則不但提出,且列為重要條目。

聖嚴法師的考量是各戒經的輕重戒條對現代人來說太繁複,而且難度高,受而不持實在缺少教學效能。但若僅以三聚淨戒、〈四弘誓願〉做為菩薩戒的內容,簡則簡矣,卻嫌太過抽象,會使學者缺乏遵循與憑依。因此聖嚴法師在主張:「在三聚淨戒的原則下,如何來考慮菩薩戒的時空適應, 而予以簡化並且認真實踐」的同時,便進一步的思考。並從日本佛教、藏傳佛教以及《大智度論》等教法中總理出十善戒的重要性。 近代對十善戒的提倡,是太虛大師,列為佛教革命應興事項。他在一九二八年發表的〈對於中國佛教革命僧的訓詞〉一文提出「革除、革改、建設」三方面的策略,其中要「建設」的就是以「十信菩薩」的「十善」為主要內容。 印順法師的見地也對十善與菩薩的關聯充分地支持,他說:

對佛有了充分的信解,就得從十善菩薩學起。……

以菩提心去行十善行,是初學菩薩,叫十善菩薩。……十善正行,是以發大悲心為主的菩提心為引導,所以即成為從人到成佛的第一步。

法師於是判斷:十善既是初發心的菩薩戒,也是通於在家出家的菩薩戒,更是從人間的賢者直到成佛為止的菩薩戒,是最能普及又有彈性和實用的菩薩戒。於是以十善法為菩薩戒是印漢藏諸大論師的共識,主張將十善律儀與三聚淨戒配合,視為菩薩戒的根本。 此為人間佛教「從人間正行廣學菩薩行而成佛」的具體實踐。

聖嚴法師創建法鼓山,試圖建構僧俗四眾合作可長可久的組織體系,這是對應於太虛大師所倡應適應普遍世界文化「組織的群眾化」,從組織建立出家與在家菩薩團體。教導學習觀音學當菩薩、傾聽他人關懷社會,則是延續了太虛大師「現實人生化」的方向;而對應於普遍世界文化「證據的科學化」,太虛大師提倡以教產興辦適應現代的教育事業,聖嚴法師創辦佛學研究所、佛教研修學院等高等教育機構,以佛教學術化來深化「證據科學化」的方向。這些都是人間佛教理念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