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迎向現實人間—聖嚴法師的倫理思想與實踐
Engaging with Social Reality: Master Sheng Yen's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modern Buddhism

作者:林其賢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海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50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000661

ISBN:9789575988425

定價:NT$480

會員價:NT$374 (78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全面開展的生死關懷

↑TOP
二、生命意義的新詮釋:受災受難是菩薩

(一)親子關係與身心障礙

聖嚴法師從生命的最直接親切的關係來建立起生命的正面價值:生命中的一切遭遇都是有價值的;人間的際遇、親子的相逢,甚至生命中的災難都是有價值的。

民間常俗有認為父母子女是「相欠債」,佛教常見的說法也有以子女是來報恩或者報冤的。聖嚴法師對這樣的說法雖未直接否定或反對,但卻教導父母要保持正向思考正面解讀。他說:

懷胎的時候要想:這是菩薩來入胎,我們懷的是一尊小菩薩。千萬不要認為:「生孩子嘛!把小鬼生出來就好了。」如果你認為那是小鬼,他真的會變成小鬼;如果你視他為菩薩,他會是個菩薩。心的念頭是非常重要的。

不只是把平常小孩視為菩薩,即使是需要父母更加費心照顧的身心障礙小孩,也都視為菩薩,並把這樣的關係理解為是父母過去所作業在今生要受的罪報,因此連帶讓小孩折磨受苦是父母對不起小孩。用這樣的理解,就會生起慈悲心來願意好好照顧小孩。

非正式地統計,據了解,身心障礙的朋友如果有宗教信仰的,信奉佛教者為數較少,大部分都是基督教或天主教。主要原因來自於對佛教因果業報說法的排拒。常招致身心障礙者的抱怨,認為這種業報業障的說法對身心障礙者是二度傷害。因此甚至會有質疑的聲音,認為「這種歧視殘障的宗教,如何能成為心靈的寄託、生命的依歸」。因此學者也贊同並根據聖嚴法師前述的觀點主張身障者是「另類的菩薩示現」 。

(二)災難罹難者

把身心障礙視為菩薩是一種正面解讀、正向思考的理解方式。這樣的理解方式,對遭受意外災害的當事人或是罹難者的家屬親友更是意義重大。一九九九年,臺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很多家庭從此破碎,很多災民遭遇遽變,哀慟、悲傷、恐懼、無助至無法自拔;心理學及精神科專家都擔心災後會出現自殺潮。聖嚴法師鼓勵受苦災民從已逝親友者的立場來感覺:「已逝去的人,一定會希望活著的親人能平安在人間,這樣他們才能平安地轉生,或是到天國、西方極樂世界。」 並且在當時各媒體普遍刊布的「台灣,加油」公益廣告,現身說法致詞鼓舞人心,他說:

我們什麼都損失的時候,你還有一口呼吸,表示說你還非常的富有。在受苦受難當中,還能夠把自己的苦難放下,還能夠幫助他人、利益他人,那就是大菩薩。事情已經過去,我們一定要面對現實,樂觀奮鬥,這次在災難之中,受苦受難的人都是菩薩們。

聖嚴法師這種理解方式便起了極大的撫慰作用,他說:「所有罹難者是大菩薩、是老師,用生命做為教材,現身說法,代替二千二百萬的臺灣人受災受難,救了我們下一代;我們應該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重生、感恩,讓社會充滿祥和與善良。」 聖嚴法師提示大家,二千多條的寶貴生命,「都是對『生命』做現身說法的菩薩,是活教材、最好的老師」。因為他們教導世人領會到:每一個人生來就確定會死亡,因此對於生死都要有所準備,如此才會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他人的生命,同時也善用自己的生命;如此一來,自己什麼時候死亡都沒有關係,也不會被死亡嚇到。 如此一來,遭遇災難便從「罹難者是因為過去造惡業所以今生罹患災難」的認知,轉化為「罹難者現在的受苦受難是為了幫助我們末來不再受苦」的正向價值。

二○○一年,美國發生「九一一事件」,聖嚴法師代表中國佛教界於百日祭時親履受難現場祝禱,也特別於禱詞中向罹難者致謝,感謝罹難者都是菩薩的化身,為全人類承受了苦難,為人類的後代做了消弭種族及宗教仇恨的教材。禱詞是這麼說的:

諸位罹難的先生女士,自從事件發生以來,今天已是百日,全世界的善人,都在懷念你們,人類的歷史上,永遠感恩你們。站在佛教徒的立場,你們都是菩薩的化身,為我們全人類承受了苦難,為人類的後代作了消弭種族及宗教仇恨的教材。現在,雖然尚有你們之中的數千位遺體,已無法找出被你們的家人領回安葬,但是,你們已完成了這一生的偉大任務,願你們放下一切,面對無常的事實,讓我們一同祈禱:由於你們的信仰和善行功德,早日上生天國,求生佛國淨土。

(三)為人生善與對治悉檀

這樣對遭遇災難的詮解,與傳統佛教對因果業報的解說有別,但卻是當前社會所需要的。教育心理學的「比馬龍效應」也是如此:積極正面的期待與評價會產生正面的結果,負面消極的期待與評價則會產生負面的結果。有人質疑:這會不會太唯心主義太一廂情願了?如果是與事實不相符合而硬要如此解釋,便會是酸葡萄或阿Q式的心理防衛機制,但如果是無法否證的,既然沒有可以確定的事實可以核對,就沒有與事實符不符合的問題。而從這樣的解讀中,建立起正向的感情關係,對生命發展確實是有幫助的。

這樣的解釋方式並未否定因果業報的基本教說,而是在不同情境做適度的調節。曾經有身障朋友向聖嚴法師抱怨佛教這樣的說法對他們不公平,他們並沒有做壞事,為什麼說盲、聾、啞、瘸、跛是受業報。聖嚴法師仍然是根據三世因果的善惡業來談受苦樂報,鼓勵面對現象、繼續努力。 只是在時機、對象等各種條件的考量下,需在契理與契機間有所調節。《大智度論》曾解說有四種成就眾生的教法名為「四悉檀」,除了最初的世界悉檀和最高的第一義悉檀,中間的為人生善悉檀和對治悉檀,所以排序有第二和第三的差別,當就是在於需先考量對象的根機時機是否已經成熟。根機尚未成熟,只宜擴大優點,從擅長專長處鼓勵而不宜批評缺點從不足處鍛鍊。

聖嚴法師在呼籲宗教對話交流以促進世界和平時,也提出這種新的詮釋策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