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24期:拔苦予樂的菩薩行者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24

定價:NT$180

會員價:NT$30 (17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電影不散場】仙人畫家:熊谷守一——「無一物」的生活哲學

↑TOP
日本畫壇大老熊谷守一,
人生最後的三十年,後院是他的全世界,
即使一顆小石頭,對他也是「一石即一宇宙」,
在這座心靈花園,孕育了他的傳世名作「仙人物語」:
本來無一物,年紀是他唯一標記。

■ 文/曾偉禎 圖/東昊影業 提供

靜觀時,恆河沙之任何一顆沙粒,等同無垠宇宙。
繼《南極料理人》、《橫道世之介》之後,導演沖田修一以最新作品《仙人畫家:熊谷守一》,向這位1977年逝世的日本國寶級畫家致敬。全片以畫家的晚年生活為主軸,呈現他三十年足不出戶的日常。

日本畫壇的隱士
熊谷守一是近代日本美術史上的傳奇人物,1880年出生於日本岐阜縣,17歲依地主父親安排前往東京求學,但因熱愛繪畫,轉而就讀東京美術學校。本片以1970年代的東京為背景,當時日本經濟強盛,熊谷守一早已是畫壇大老,捧著重金上門求字的人絡繹不絕,但他卻守著自己的一方後院,甚至當周圍的房舍紛紛改建成公寓,他仍不改其志:「我的心裡有一座庭院,能裝下的人很少。我的世界很小很小,但對我來說剛剛好。」

很難想像一個人足不出戶,日復一日浸淫在自家後院,觀察草木蟲魚等大自然變化,這正呈現出畫家與眾不同的心靈世界,以及生機盎然的生命內涵。兩位資深演技派演員山崎努(《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與樹木希林(《橫山家之味》、《小偷家族》)的詮釋,讓影片更添可看性。尤其今年9月才辭世的樹木希林,她在片中從容自在演出「以夫為天」的妻子,詮釋畫家身邊世故慧黠的伴侶,實在令人懷念。而82歲的山崎努,也重現畫家生前長鬍亂髮的模樣,任性地吃東西,以及拄著兩支拐杖、足踩木屐,行走於後院森林的神采,返老還童的自然風格表演,一步步引導觀眾進入畫家的心靈世界。

關於本片的敘事特色,首先,導演運用攝影師與助理以旁觀者的角度,看熊谷守一夫妻的互動。這種敘事視角的不斷切換或許突兀,卻也有推展劇情的功能。此外,電影的日式輕喜劇調性,呈現熊谷與妻子閒時下棋卻老是輸、吃烏龍麵卻夾不起來、家中群眾訪客一起看電視轉播,或看到妻子照片時順口批評等種種生活瑣事,頗富趣味性。

小後院藏大宇宙
再者,導演明顯刻意營造封閉的世界:「一個有名老人的後院生活」,此手法可以是局限,也可以是為電影加分的對策。全片沒有如一般傳記電影交代主人翁的童年、人格特質或畫壇崛起過程,更甚的是,除了第一場戲國立美術館裡出現一張像小孩子的畫,全片幾乎沒有出現其他畫作或作畫過程。導演蜻蜓點水式地交代他拒絕日本文化部頒予「文化勳章」;許多人前來要求墨寶,或搶買他畫作,他卻不管世事,只論心情隨心而作,而妻子一直照顧與輔助他的畫家生活。

電影刻意沒有提的幾個關鍵事實:原來熊谷守一足不出戶,有部分原因是七十多歲時的一場小中風;畫風從早年得獎的濃烈油畫,到晚年的樸實勾邊色塊捕捉日常生活事物;有五個孩子卻有三個比夫妻倆早逝,是因早期熊谷不願為金錢作畫以致家境清貧,次子因而死於疾病;導演故意將他所守護的後院拍得像森林一樣大,其實只有25坪大……

影片的迷人之處是,一般人認為枯燥乏味無趣,但熊谷守一卻可以每天在院子裡瀏覽庭院裡的萬物萬象:他鉅細靡遺地觀察花草樹木,每天與昆蟲、魚兒問候,連發現一顆不起眼的小石子,都可以引發他深邃專注的注視……在午間,任性隨地躺在院子地上,享受陽光及微風,或側躺在地上專注觀察螞蟻的動作,還發現「螞蟻走路都是從左邊第二隻腳開始」……

有一場戲是,他發現一條新增的幼嫩藤蔓植物好像伸長了手,他說:「你是誰?我沒見過你。」直到因為微風拂過,枝葉似乎點了頭打了招呼,他才又繼續自己的後院巡禮路程。

生活無處不是禪
全片最值得深入探討的故事軸線,可惜的是,導演以喜劇腔調帶過。商家遠道而來,帶來一塊珍貴檜木,求熊谷守一寫上溫泉旅館的名字「雲水館」,其他訪客驚訝於平常不理會重金求墨寶者,此番竟然隨心答應幫忙。不料,接著眾人發現,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在檜木上寫了「無一物」三個字。

「無一物」應是全片最能呈現熊谷後院生活,以及後期畫作風格的精神。「無一物」輕巧點明世間萬物的「相非相」的本質,相信這是熊谷在靜觀中,體悟到的萬物因緣條件:只消觀察兩顆種子的成長過程,因為地、水、火、風的不同條件,土壤養分、下雨泥土的潮濕、日照角度、土裡蚯蚓的鑽動路徑、空氣流動條件的細微不同、獨角仙爬過留下糞便多寡不同,都會帶來模樣迥然不同的兩株植物生長結果……一坯土已隱含無比可觀察的萬萬因緣條件,何況是一盆景、一方水池、一座庭院……而這現象,遍及全宇宙,如此小,卻如此巨大廣博!

片中令人欣喜的設計是,導演透過音效,間接地透露畫家寧靜後院之外的現實世界(到影片的最後,鏡頭才揭露),其實有著許多街道、工程的噪音,但因為慎選的攝影角度,每每呈現熊谷守一的心靈視界:如森林的後院。

熊谷守一靜心觀察,明白了世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的「無常」本質,無一事、無一物、甚至無一念是「常」。當修行者體驗到這樣的程度,當下就可以鬆脫了對事物「恆常」的執著,也因而可以照見「緣起性空」,這是多麼珍貴的「體悟」,如此貼近《楞嚴經》所說:「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消弭了萬象大小二元對立的情況,形成萬物互入互融而成一體,也是「無一物」的境界,這是尋常向外攀緣成習的人們,所難以想像的世界。

這一部樸實無華、類似紀錄片的劇情片,可以讓觀眾看到某種生活形態的可能,因為我們這顆已習慣馳騁於外緣的心,永不滿足地追求聲色及名利地位,許多人已喪失靜觀的能力,但電影中讓人瞥見日常生活的厚實活潑,也讓觀眾被電影啟發,生活可以如此簡單,能局限自己的永遠不是外境,而是心的貪求,如熊谷守一在隨筆集《蒼蠅》所寫的:「和畫畫相比,我更樂意做其他事情。無欲、無計畫、無夢、無厭煩,就這樣活到永遠。只要一塊小石子兒放在身旁,能撫弄著過上好幾天。」

(更多內容詳見《人生》4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