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倒吹無孔笛—明清佛教文化研究論集
Blowing the Holeless Flute Upside Down: Collection of Research Papers on the Buddhist Cultur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者:廖肇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海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552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000641

ISBN:9789575987947

定價:NT$600

會員價:NT$510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禪門修證指要》與明清禪學

↑TOP
一、前言

《禪門修證指要》是聖嚴法師(1930-2009)從《大正藏》、《卍續藏經》中輯出重要的資料,做為禪門修證的依據,既是重要的禪學思想史資料集,也是修行實踐的重要指南。《禪門修證指要》選錄的資料中既有繼承傳統備受重視的資料(例如《信心銘》),也有聖嚴法師的發明與創新。特別是明清部分。

聖嚴法師一向以明代佛教專家自許,除了以蕅益智旭為主題的博士論文外,《禪門修證指要》也展現了聖嚴法師對於明代禪學的深厚造詣。《禪門修證指要》選錄了數種重要的明清禪學資料,包括雲棲袾宏(1535-1615)《禪關策進》、憨山德清(1546-1623)〈觀心銘〉、〈初心修悟法要〉、無異元來(1575-1630)《博山參禪警語》、晦山戒顯(1610-1672)《禪門鍛鍊說》四種。萬曆三高僧中有其二,無異元來嗣法曹洞宗壽昌派,晦山戒顯嗣法臨濟宗三峰派。其中《禪關策進》、《博山參禪警語》二書流傳日本,在江戶時代的禪林廣為流行,屢經翻刻,又有各種名家註釋。晚年住持杭州靈隱寺的三峰派重鎮晦山戒顯雖然也有語錄行世,但《卍續藏經》只選入《現果隨錄》、《禪門鍛鍊說》。不過,標舉《禪門鍛鍊說》做為禪門修證的指南,完全出自聖嚴法師的睿見。從《禪門修證指要》選錄的資料,或許可以對聖嚴法師禪宗史觀有一個整體的觀照。做為明代佛教的專家,同時也是一代禪門宗匠的聖嚴法師,《禪門修證指要》一書可以說是其思想具體而微的縮影。《禪門修證指要》一書有繼承,也有新創,更體現了聖嚴法師自我認同與定位,當然也可以看到特殊的時節因緣,在在值得細細尋繹。由於《禪門修證指要》一書體大思精,牽涉範圍太廣,本文只就《禪門修證指要》一書所選明清部分加以探究。

二、《禪門修證指要》中禪宗發展史觀的再省思

《禪門修證指要》一書共選錄菩提達摩(?-535)、釋亡名(約521-約616)、傅大士(497-569)、三祖僧燦(?-606)、四祖道信(580-651)、牛頭法融(594-657)、五祖弘忍(602-675)、六祖惠能(638-713)、石頭希遷(701-791)、永嘉玄覺(665-713)、荷澤神會(668-760)、馬祖道一(709-788)、清涼澄觀(738-839)、圭峰宗密(780-841)、臨濟義玄(767-886)、洞山良价(807-869)、宏智正覺(1091-1157)、大慧宗杲(1089-1163)、長蘆宗賾、雲棲袾宏、憨山德清(1546-1623)、博山元來(1576-1630)、戒顯禪師(1610-1672)、虛雲和尚(1840-1959)等二十四人。聖嚴法師曾就選錄諸家的緣由曰:

向來的禪者,以及重視實際修行的佛教徒,大都不重視思想史的演變過程,似乎覺得「禪」的修證方式和觀念,從來不曾有過變化,僅憑以因緣而接觸到的某一種或某一些禪的方法或禪的文獻,作為衡斷及修持的標準。縱然是聰明的禪者,涉獵了往古迄今的各種禪籍,多半也僅以同一個角度來理解它們,此與各還其本來面目的認識法,是有很大出入的。

也就是說:《禪門修證指要》一書展現了動態的禪宗史觀,所謂「各還其本來面目」,也就是說彼此之間仍然有所差異,不可任意一概而論。另一方面,從這個序文中也不難看出作者博采縱覽的用心所在,嘗試鎔鑄百家,兼容並蓄。

聖嚴法師曾經就宋代以前的禪宗發展歷程大致分為:(一)純禪時代,包括菩提達摩、傅大士、道信、法融、惠能。(二)禪機時代,包括石頭希遷、馬祖道一、南陽慧忠(675-775)、百丈懷海(720-814)、南泉普願(748-834)、龐蘊居士(?-808)、藥山惟儼(751-1834)、圭峰宗密、黃檗希運(?-850)、德山宣鑒(782-865)、 臨濟義玄、洞山良价,其中選入《禪門修證指要》的有石頭希遷、永嘉玄覺、荷澤神會(668-760)、馬祖道一、清涼澄觀、圭峰宗密、臨濟義玄、洞山良价諸人,其中比較特別的是華嚴四祖清涼澄觀,雖然聖嚴法師說明採錄清涼澄觀只是襲仍《景德傳燈錄》的體例,但是聖嚴法師特別推崇澄觀曰:「能將世出世間的一切學問匯集而為佛法化世的工具,又能集禪、教(天臺、華嚴、三論)、律、密等各類宗旨而熔於一爐的人,中國佛教史上,清涼國師應算是最早而最有功德的大師之一。因此,《景德傳燈錄》的編者道原,也將他的〈心要〉收集在這部禪宗迄今為止仍是最重要的典籍之內。」集各類宗旨熔於一爐,視之為聖嚴法師之夫子自道似亦無不可。(三)禪的轉變,主要以大慧宗杲的看話禪與宏智正覺默照禪為主。聖嚴法師標舉看話禪與默照禪兩種禪法,乃是「為了挽救時弊而起的禪宗復興運動」,在〈中國禪宗的禪〉一文當中所敘只到看話禪與默照禪,《禪門修證指要》一書則增加了宋代長蘆宗賾、明代雲棲袾宏、憨山德清、博山元來、清代戒顯禪師、民國虛雲和尚六人,成為一部貫串一千四百多年的禪宗通史資料書。

在增補的六人當中,選錄長蘆宗賾〈坐禪儀〉,特別強調它對日本永平道元(1200-1253)〈普勸坐禪儀〉的影響,另外關於《禪關策進》一書,作者說:「(《禪關策進》)對於近世日本的禪宗,此書的影響力亦極大。」還有無異元來(博山)的《參禪警語》一書在近世日本禪林亦廣為流播。萬曆三高僧之一的紫柏真可(1543-1603)雖然刊刻《嘉興藏》居功厥偉,但似乎不為聖嚴法師所喜,罕所言及,且在日本禪林流傳未若雲棲袾宏、無異元來之廣,或因如此,故《禪門修證指要》捨之不談。

從《禪門修證指要》的序言來看,作者似乎也有意融合禪淨之諍。作者曰:

北宋以下,參禪與念佛合流,倡導禪淨雙修最有力的是永明延壽禪師(西元九○四-九七五年),明末的蓮池大師袾宏(西元一五三五-一六一五年)則將念佛分為「持名」與「參究」的兩門,皆以往生西方淨土為其指歸。持名即是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洪名;參究即是以大疑情參問「念佛是誰」。因此,晚近的淨土行者雖不參禪,而參禪者無不念佛;雖有淨土行者排斥禪門,真的禪者則殊少非議念佛之行,因為淨土的念佛法門,即是禪觀方法的一種,如予排斥,就像有人用右腳踢左腳,舉左手打右手,豈非愚不可及!

事實上,禪者念佛,早在四祖道信(西元五八○-六五一年)的〈入道安心要方便門〉,即舉《文殊說般若經》所說的念佛法門,勸導大家照著修行:「心繫一佛,專稱名字」,說明禪門也用持名念佛。又引《觀無量壽經》所說:「諸佛法身,入一切心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觀點,說明禪門的「是心是佛」,淨土經典中,也早有此說。我本人亦常勸念佛不得力的人,先學攝心的禪觀方法,心安之後,專心持名,庶幾容易達成一心念佛的效果。因為念佛往生極樂者,一心念要比散心念更有力。一心念,心即與佛相應,散心念,則不能與佛相應;所以永明延壽的《宗鏡錄》內,數處提到「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的主張,那也正是《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的道理。要是六根不收攝,淨念不相繼,而想「以念佛心,入無生忍」、「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是不容易的事。故請淨土行者,不可盲目地非議正確的禪門修持。

是以《禪門修證指要》在長蘆宗賾下曰:「他是一位主張禪淨雙修的大師,既著有禪宗的《禪苑清規》十卷,又著有更多關於淨土宗的書,他說:『念佛參禪,各求宗旨,谿山雖異,雲月是同。可謂處處綠楊堪繫馬,家家門戶透長安。』(見《淨土簡要錄》)」在雲棲袾宏下說:「一生致力於戒殺放生,提倡參究念佛,禪淨雙修。傳受了遍融的華嚴教理、德寶的禪宗心法,而以淨土法門為其指歸。」陳劍鍠曾經指出聖嚴法師參究念佛的路數相當程度乃承繼雲棲袾宏而來。事實上,淨土法門一直是禪門內部普遍流行的修證方式,聖嚴法師《禪門修證指要》一書雖然是禪學思想史的資料集,但去取之間以及全體構成之間仍舊展現出作者獨特的價值取向與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