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21期:懂孤獨,不寂寞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9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21

定價:NT$180

會員價:NT$30 (17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守著老屋守著你

↑TOP
前言:
埕仔邊搭著一個簡單的木棚子,
躺臥床上的阿嬤說:「以前我們都在那兒喝茶看海……」
推著輪椅出來之後,
阿嬤望向海的那張臉卻如此憂傷……

■辜琮瑜(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碩士學程主任)

老屋建在濱海的路上,是那種非常有味道的老房子。即使有炎炎日頭曬著,屋裡仍有一股清涼。躺臥床上的阿嬤,是癌末的居家安寧病人,身體的疼痛因為有醫療上的控制,彷彿沒有那麼不適,但不知為何,似乎還有來自其他狀態的苦,讓阿嬤眉頭深鎖。

再度充滿溫暖的石屋

我們圍著阿嬤,想逗她開心。阿嬤指著外頭,緩緩地說:「以前阮都在埕仔的棚子下喝茶、看海、開講。」那怔忡的表情,像是沉浸於某種回憶般的悠然神往。看阿嬤體力、精神還不錯,我們把她扶上輪椅,推到棚子下,正好來見習的學生身上帶著茶,捧起一杯茶給阿嬤沾沾唇,好像重演過往一樣,大夥兒凝望著遠方,看向那藍到澄澈透明的海,以及天際。

輕輕替阿嬤按摩肩膀、手腳後,回到屋裡,望著收拾得一塵不染的石屋,聽聞阿嬤有七個孩子,徵求阿嬤同意後,我登上二樓四處看看,突然好像懂得了阿嬤的憂傷。

二樓有三個房間,卻都空蕩蕩的,只有兩三張小床靠在牆邊,十分乾淨,卻也顯出一種幽微的蒼涼。孩子們一個一個離巢,都往城市裡漂移了,這個設籍不到八萬人口的小區,留不住年輕人。

孩子們都想接阿嬤到城裡住,但阿嬤無法割捨老屋--曾經裝載著孩子們的笑聲,來回幾次,終究還是選擇回到這裡居家安寧。

望著阿嬤的悲涼神情,我們感到不捨,但知道解鈴還須孩子。不料護理師與孩子們談起,才知道大家並不清楚阿嬤所剩時日不多,或者說,可能會比他們想像中的還快離開。孩子們愛媽媽,但因為忙碌,而疏忽了仍在老屋守著過往記憶的悲傷母親。

後來直到母親離世前,大家頻繁返家陪伴,小孫子搬回來住,讓這乾淨卻如空巢的老石屋,有了人氣與溫暖。之後開啟瀕死密集照護的護理師提到,臨走前阿嬤笑容多了些,神情也不再那麼悲悽。

真誠陪伴敲開心房

另一位阿嬤出院之後,為了方便照顧,被孩子們送到雖算不上深山,卻也算山裡的老屋,只有一位外籍看護陪著。出院第一晚,看護緊急聯繫護理師,因為阿嬤哭到快昏過去,嚇壞她了。原來阿嬤一到陌生的屋子,家人都不見,認為自己被遺棄了。

後來我們常去看她,九十多歲的阿嬤,記憶在一點一滴消失中,但無論是否認得我們,她最喜歡的動作,是把身子和頭靠著我們,唱著年輕時採茶的山歌,說起阿公仔來看她並告訴她,她的命很好,因為我們都很疼惜她。那是一張充滿皺紋,卻有著童稚表情的容顏,因此我永遠無法知悉,阿嬤口中的阿公仔,是她過世很久的先生,還是她童年記憶中的父親或阿公。

安靜而寂寥地守著老屋的長輩,在這個不被定義為偏鄉的偏鄉,其實為數不少。醫師曾對這個現象分析過,現在北海岸四區人口老化的狀態,就是未來臺灣的縮影。到那時節,繁華不再、熱鬧消失,如果無法適應,心一定會跟著空洞而淒涼。

所以當那位身子骨還硬朗時,會自己搭車到街上,找個餐廳坐下來吃飯,或邊喝咖啡邊望著街頭人來人往一下午的阿嬤,在無法自行外出而變成需要被照顧的病人之後,神情冷漠地三番兩次把前去關懷的人趕出去。直到那顆心重新被溫暖,爾後見到我們就握緊雙手的情境,讓學生深深感受到,與長者之間相互憐惜的美好。

進出過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屋,陪著長輩說話、唱老歌、念佛、說些彩衣娛親般的胡鬧話,學生也曾問起,這樣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你也來到這裡,看著孤寂的老人們靦腆而開心地笑著說:「下次什麼時候來?」大概就能理解,生命與生命的相遇,簡單到不必問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