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巨浪迴瀾:明清佛門人物群像及其藝文
Vital Revival: Enlightening Encounters with Eminent Monk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rough Their Verses

作者:廖肇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琉璃文學

規格:穿線膠裝 / 15x21 cm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700281

ISBN:9789575986452

定價:NT$400

會員價:NT$340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推薦序】乘風飛去又飛來,天上人間信獨步/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

↑TOP
幾年前在中央研究院內遇到廖肇亨先生,得知他應《人生》雜誌之邀將開闢專欄介紹明清佛門人物,甚為歡喜與期待。廖先生於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的碩士論文探討的就是明末清初遺民的逃禪之風,後來負笈東瀛,於東京大學的博士論文進一步鑽研明末清初的文藝思潮與佛教之間的關係,前後關注此一領域多年,並出版許多學術論述與譯著。他願意在百忙的學院生活中撥冗撰文,將研究心得分享社會,甚是難得,實為讀者之福。不久之後「巨浪迴瀾」專欄便出現於《人生》雜誌,即使在他回母校東京大學從事教研期間也未曾間斷,自三三二期(二○一一年四月)連載至三六五期(二○一四年一月),以生花妙筆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明清時代此一佛教高峰的三十三位佛門人物及其藝文成就(有關覺浪道盛一文分兩期刊出),前後近三年,遂有《巨浪迴瀾—明清佛門人物群像及其藝文》一書。

我個人為外文學者與佛教徒,多年來雖然閱讀過一些佛教論述,也有機緣翻譯聖嚴法師的幾部著作,但未曾鑽研中國佛教史,應邀為此書寫序深恐有佛頭著糞之譏。轉念一想,既然作者發心不辭辛勞以專家身分分享研究心得,我就不妨以一般讀者身分撰寫心得報告以示回饋,就教於作者與讀者。

本書總共介紹波瀾壯闊的明清時代多位高僧大德及其時空背景、靈修歷程與藝文作品,相關文字逾十二萬言,分為三大部分:「風骨奇絕續佛燈」收錄十二篇文章,著重於弘法與續佛慧命;「亂世悲心度群迷」收錄十四篇文章,著重於利生與普度群倫;「詩文書畫信獨步」收錄七篇文章,著重於文學與書畫造詣。這種分類固然有其善巧方便之處,其實彼此之間難以截然劃分,反倒相輔相成、呼應成趣。各文所介紹的人物,包括晚明四大師,除了生平與作品各有千秋、引人入勝之外,彼此之間也有或同或異的宗派歸屬,有些且有不同程度與方式的互動。所附的高僧畫像讓人得識廬山真面目,真可謂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簡言之,作者根據多年鑽研思辨所獲致的史識,透過精選的史料呈現與生花妙筆的鋪陳,將人物、歷史、宗教、文學、藝術融於一爐,讓有緣的讀者得以經由這些人物群像,一窺當時的佛教景觀、社會現象與藝文人士。

由於作者深厚的學術背景與宏觀的研究取向,此書可從宗教史、思想史、文化史、文學史、藝術史、交通史等不同角度切入,看作者在兩、三千字的有限篇幅內,如何巧妙呈現不同時代、宗派、背景、個性的法師,在歷史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作出不同的貢獻。各文以篇名言簡意賅地標明主旨,小標題綱舉目張地提示要點,文前的金句與文中的引文讓讀者得以品嘗歷史人物原汁原味的詩文,並不時以註釋說明典故及提供必要的資訊。這些文章的訊息豐富,文字密度高,有如作者以獨具的匠心搭建的七寶樓台,琳瑯滿目,讀者若能再三咀嚼,反覆玩味,必然別有會心。筆者拜讀後認為此書至少有幾項特色:

文字典雅:中文系科班出身的作者經年浸淫於經典古籍,練就深厚的文字造詣,介紹的明清佛門人物個個能詩善文,有些且擅長丹青、甚至建築。作者的文字與引用的詩文搭配得當,出入之間不僅不顯突兀,反而相得益彰。若干譬喻與用語更是活潑生動,出人意表,足證作者駕馭文字的功力。

資料豐富:作者鑽研此一領域多年,資料早已嫻熟,為了撰寫專欄,再次翻閱與消化相關人物著述,重新思考,剪裁織錦,信手拈來,如數家珍,若干罕見的文本、圖像更得以面世,讓讀者見識到佛門龍象的多重面向,塑造出生動立體之感。

體例得當:專欄文章有字數限制,書中大多數佛門人物資料豐富,要加以精簡而不令人覺得缺漏,其間的選材與鋪陳誠屬不易;反之,極少數的禪師則資料欠缺,必須根據有限的史料配合時代背景、宗教脈絡、甚至政治環境加以推斷,運用想像,建構出自足完整、前後呼應、具說服力的敘事與詮釋。這些努力使得最後的成品維持類似的篇幅與體例,非內行人難以看出作者的心血與功力。

如實觀察:高僧大德的修為自有傑出之處,故為世人景仰。然而面臨個人的生命抉擇,動盪的世局,尤其是政權的遞嬗,即使佛門人物也不免內心的衝突與掙扎。此書除了描述傳主屬靈的面向之外,並從其生平與詩文中呈現與世間凡夫相通之處,避免美化、神化,讓人見識到高僧大德人性與屬世的一面,而非遁隱山林、不問世事之徒,益發令人覺得親切。

文學解析:文為心聲,古有名訓。佛門人物往往以詩文言志記事,甚至訴說自家生平、證悟領會。一般佛教學者由於個人的專長與興趣,多著重於義理辨析與歷史考證,較少進行文學解析。作者的中文系訓練使他重視文本的肌理與結構,進行解讀與賞析,儘管因應各文脈絡而詳略不一,卻提供了讀者欣賞詩文的進路,從文學角度看待這些穿越時空而來之高僧的言跡與心聲,甚至以禪解詩,以詩證禪。

世局時勢:由於時空之隔,後代讀者難以設身處地了解前人處境,也就未能深入體會、感同身受。作者根據多位佛門人物的史料,建構出明清的時勢與世局,尤其面臨中土的改朝換代,文化與經濟重心轉移江南,而在國際情勢與變局中,中國與異域的關係更趨複雜,東方涉及越南、尤其是多方面受到禪宗影響的日本,西方則涉及挾帶科技新知洶洶而來、受到不少知識分子與朝廷重視的基督宗教,以及積極向外擴張的帝國勢力,從歷史的宏觀視野來定位並體認這些佛門龍象的處境。

性別角色:以往佛教史輕忽女性的地位與角色,以致相關史料與論述甚少,實為一大憾事。作者留意到此一缺失,鉤沉爬梳,特地介紹了明末的祇園行剛和清初的子雍成如,甚至在後者的有限資料中,發揮想像,試圖建構出合理的說法,並對兩位女禪師的角色與貢獻多所肯定,以期彌補過往佛教史的缺憾,可謂用心良苦。

此外,這些文章當然也會觸及相關學術研究,因而數度提到華文世界研究明末佛教的先驅聖嚴法師,認為他不僅在研究領域開風氣之先,也因直接披閱原始文獻,獲得第一手資訊,而能抒發創見,改變以往對於蕅益智旭的成見,提出重要的研究議題,從佛教學術史的角度予以聖嚴法師恰切的評價,讓人得以見識其在「宗教師」之外的「學問僧」角色。

在「巨浪迴瀾」專欄推出之前,個人便不揣淺薄提供先前為《人生》雜誌撰寫專欄的經驗,並建議作者以出書為目標,而這其實也是他已設定的方向。待全書完成後,並建議進行訪談。廖先生原本謙辭,覺得不必如此張揚。我則根據多年有關訪談的實務與翻譯經驗,說明訪談可提供作者與讀者之間獨特的溝通平台,藉由他人的扣問,作者得以現身說法,提供背景資訊,重申書中要旨,補充未盡之處,進行回顧與反思,訴說前瞻與期許,有其不可取代的功用。此外,訪談與內文之間也具有對話與彰顯之效。這些說法終於獲得作者首肯,相信讀者在閱讀書末近兩萬字的訪談後,對作者的胸懷與全書的旨趣都會有更深入的體認。

學院中人撰寫類似文章雖然無法列入正式的研究績效,卻更見其不計現實利益、致力於結合學術與社會的具體行動,藉此普及研究成果,廣結善緣,其社會影響反而往往大於學術論述,無怪乎訪談中屢屢提及「分享」二字。至於文中出現的「筆者」或「管見以為」,多為作者不吝分享的創見,值得特別注意。身為讀者的我們更期許未來因緣許可時,廖先生能再度與讀者分享知識、經驗、心得與智慧,進一步撰寫有關佛教文化史的著作,介紹佛教在文學、藝術、音樂、建築種種方面的表現與影響,並編選高僧詩文集,附以生平背景與文學賞析,引領讀者直入他們的歷史時空與心靈世界。

總之,《巨浪迴瀾》接引讀者進入明清佛門人物的外在環境與內心世界,藉由其生平與詩文、藝術,勾勒出人物群像。這些特立獨行的高僧大德乘風飛來又馭風飛去,以跌宕精采的一生,獨步於天上人間,並留下雪泥鴻爪,讓後世得以從遺下的詩文書畫、信函唱和中循跡探源,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探索他們所處的大時代,外在際遇,內心世界,宗教修為,悲心弘願,藝文表現,從而產生借鑒與提撕的作用,接續佛門心燈與慧命。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單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