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般若心經思想史

作者:東初老和尚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海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168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000022

ISBN:9789575985332

定價:NT$200

會員價:NT$170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般若心經的人間觀

↑TOP
  前面說過《心經》富有理智哲學的、宗教的特徵,所以《心經》是佛教理智的結晶。其本論(正宗分)的前半屬哲學的方面,在哲學的分量上與宗教實踐相等。加之,前為哲學部門,這在本經上應大為注意。依觀想說,宗教為哲學的根本;依論理說,則哲學為宗教的初門。這部《心經》是以理智為本質,是般若哲學空觀於佛教全盛時代的產物。
  一般哲學所討論的問題,包括宇宙自然的問題、認識的問題,及人生的問題。佛教哲學的問題也不例外,不過在分類方面稍有不同。這於《心經》的哲學理論門,把人間觀當為認識論,把世界觀當為自然哲學,並且包括人生觀在內。眾生造業,流轉三界,果報不同,分為正報與依報。這個現實,是過去的業力所招感。譬如我們今生為人,是謂正報;自己所依處的自然界與人群社會等,則為客體的果報,稱之為依報。自然界以及人群社會等,乃是眾生共同業力招感所得的共同果報。而個人自身乃為自己一人的業力招感,依業受果報;即三乘、四果也是依人生觀為起點,故把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三乘教法列為人生觀,這是根據有情世間的分類。所以,現象中若把自己及宇宙分為正副、主客、親疏的區別,自己為正報,則宇宙天地可說為副報或客報,依處所顯其果報的意義,即為依報。
  要說明自己即是人間觀的正報論及宇宙觀的依報論,當以佛教哲學最為圓滿。而且《心經》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一段經文,正是人間觀的正報論,此中聽者舍利子的人格,及色、受、想、行、識的五蘊,前章已有說明,茲不再述。今以發揮空的意義及五蘊與空的關係為主要的論題。
  觀察萬物,有兩個方面:一是橫的,屬空間的方面,即觀察萬物存在的價值;一是縱的,屬時間的方面,要說明生成變化的過程。佛教對於前者的價值觀,屬於哲學,說為實相觀或實相論;後者的生成觀,或其哲學,說為緣起觀或緣起論。所謂實相,即是如實相或真相的意思。所謂緣起,即因緣生起意,凡一切事物必由一定的因果關係而得生成。此中緣起觀,包含於人生觀中,這段經文正為實相觀的說明。
  觀察事物的價值,有多方面的觀點,大而言之,凡闡說善惡的價值者,為倫理的價值觀;評論美醜者,為藝術的價值觀;辨析真偽者,為論理的、科學的、哲學的價值觀,關懷苦樂或生死的問題者,為心理的、宗教的價值觀。此四種,總攝所有的價值觀。佛教以種種形式說明這四種價值觀,但在這裡不作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