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般若心經思想史

作者:東初老和尚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海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168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000022

ISBN:9789575985332

定價:NT$200

會員價:NT$170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諸家中道觀

↑TOP
  諸法的價值觀,即在探求諸法的實在性。無論說有說空,或實有論、皆空論,都是歸於正、反對立。而宇宙的如實相,本來唯一、絕對、平等,不落於有空的相對觀,若強以相對的觀察,即是非有非空,亦有亦空。實有論、皆空論,僅不過為如實相的片面觀,執有執空,都是偏頗。
  今者不偏有空,以如實相觀想,詮表中道觀的妙義。中道觀,就是不偏頗於一方,或落於淺深,即在佛教思想史上也不得止於一邊。法相宗的唯識中道論,是以折衷有、空二大思想,為論理的顯現如實相。三論宗的八不中道觀,是超絕相對,依絕對的認識,直觀如實相。天台宗的三諦圓融中道觀,是即現象全體肯定本體,即於現象內在如實相的中道。
  唯識法相宗的祖師無著、世親兄弟,都屬於有部的末派,大眾部化的化地部,及經量部,繼承現在有體、過去未來無體說。一方繼承《解深密經》、瑜伽部等唯識思想,說有體的現在法的根本,即是阿賴耶識,或說為心識,依此心識成立唯識中道論。即依三自性顯一切非有非空的存在,故不斷定為有為空,畢竟唯識所現為有,非是空,非識所現的為空,非是有。即依心識成立非有非空的中道觀,統一前面所說的有、空二大思想。
  三論宗的八不中道的典據,即《中觀論》的卷首,「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的四句四對。凡夫的迷執雖多,但總括不出此「生、滅、一、異、斷、常、來、出」的八計,這個說為八迷或八計。凡夫因有如此的八迷,故不能悟達佛所說的中道真理,故破此八迷,說八不中道,顯第一義。諸法的本體即菩提涅槃的真理,然凡夫依於情執而起八迷,若否定此八迷,則中道當即顯現。因此,《般若心經》中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六不與《中觀論》的八不,其中不生不滅是共通的,所以除去這二不,合為十二不。八不中道觀與十二不中道觀相同。
  三論宗的中道觀,超越相對的差別現象,然只是偏於非空非有消極抽象的中道觀,故未能顯出空有相即、積極性的中道義,不能評價事實世界的真相,所以不能契合宇宙的如實相,與大乘佛教的真義─現象即實相,本體即現象,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真理也未相應。而立於「內在」積極的中道觀,即是三諦圓融觀的天台宗。對《中觀論》的八不說與空假中三諦說,即於《中觀論》超絕的中道觀而有「內在」的中道觀,特別顯示空假中三諦相即圓融的中道義。
  所謂三諦,即空、假、中的三諦,其典出於《中觀論》卷四的〈觀四諦品〉「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所謂空者,即無差別相的平等性;所謂假名,即假現象的差別相;宇宙間無論從全體觀之,或從部分觀之,沒有一點的偏頗,並且是調和的,於空平等性中有差別相,這些空假全體即為中道,空假中三者圓融為一體,故萬物完全成立。若依三諦圓融中道實相觀,非是空假以外別有中道,而是一即三,三即一的如實相觀。唯識多明有義,故於三自性,擴大依他起性,一切依他如幻。三論多辯非有非空義,故於三自性擴大遍計執性,一法不立,有無皆遣,只顯空而未能顯不空的真理。按《起信論》說:只能顯如實空而未能顯出如實不空。天台宗的三諦雖帶有禪定的色彩,然皆不及《心經》的絕待空性,所以般若中普遍地運用「不異」、「即是」來說明色與空的關係,用來彰顯非有非空的中道妙義。以般若的空觀彰顯非有非空的中道義,詳說於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