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474期

工作好修行,修行好工作

每日汲汲營營於工作時,是否曾思考過,人為何需要工作?工作的意義又是什麼?如果面對工作,始終找不到能提起生命熱情的方法,甚至是想到工作就厭煩,只想當「躺平族」,這樣的人生是樂?還是苦?

職場即道場,對於職場常會遇見的問題,精選聖嚴法師的開示,為大眾解惑,讓我們在工作中開啟心的智慧。借重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工作心法,學習他的「人生與工作的結果=思維×熱情×能力」方程式,明白「正向思維」才是事業永續的至要關鍵。工作,就像一座精進道場,鍾明秋、辜琮瑜、釋演一、張顥嚴、朱嘉漢分享在工作中提昇心志、修福修慧、成人成事。

「佛陀的生命教育」六群比丘是僧團的頭痛分子,屢屢引發佛陀制戒,同時也讓戒律愈趨完整,以及彰顯僧團共住的精神。「電影不散場」介紹《朝聖之路:聖雅各》,父親湯姆帶著兒子骨灰,走上西班牙聖雅各之路, 這是朝向內心、面對自己的重生之路。「世界佛教村.京都」有暋法師暫告日本留學生涯,回到馬來西亞短暫陪伴家人後,將赴香港慈山寺擔任「文教法師」,展開新的弘法路。

►內容試閱

【本期專題】

工作,生命「精進」的道場

工作占了我們人生的三分之一,人生的精華時光幾乎奉獻給了工作,將工作視為利他的修行,在其中提昇心智、成人成事,工作,也是實踐六度萬行的生命精進道場。

【遇見善知識】
我在田裡種茶種福

從想當學者變成當農夫的職涯大轉彎,張顥嚴靠著佛法,明白一切自有因緣,在種田的過程中,體會到種福、修慧的重要,現在他將佛法理論與農業管理科學做有效的結合,原來農法即佛法……

【電影不散場】
朝聖之路:聖雅各——解脫之道,始於破除見思惑

父親湯姆走上西班牙聖雅各之路,帶著兒子骨灰,替他走完這趟旅程。路上碰到的人事物,撼動了湯姆的價值觀,這是朝向內心、面對自己的重生之路……

【世界佛教村.京都】
我的弘法路

有暋法師暫告日本留學生涯,回到馬來西亞,許多師長關心法師的未來規畫,出乎意料地,他接受了香港慈山寺「文教法師」的新任務,將負責教學與推廣佛教文化工作,自我期許「不忘初心」,以最正確的知見弘揚佛法,讓大眾得到最可靠的精神支柱……

►延伸閱讀

達賴喇嘛, 勞倫斯‧穆增伯格

聖嚴法師;法鼓文化編輯部選編

聖嚴法師;法鼓文化編輯部選編

那洛巴尊者, 堪千創古仁波切

►前期推薦

人生424

人生473期:
經典中的福慧寶藏


佛教重視的是福慧雙修,福德與智慧,就像車子的兩個輪子,亦如鳥的一雙翅膀,福慧並行,才能在修行路上平穩前行、展翅飛翔。「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行路上,該怎麼用功,才能穩健踏實,福慧雙修?……

人生424

人生472期:
與地藏菩薩有約


在疫情瀰漫、國際戰端紛起的末法時代,許多人會想到誓願到地獄救度的地藏菩薩,不管世界多麼黑暗,他遵守佛陀給他的囑咐——守護娑婆世界的眾生,使眾生離苦得樂。地藏菩薩給眾生無窮的希望與信心,而眾生透過地藏法門,尋得心靈歸依處……

人生471期:
跟著禪師學休息


放假即使大睡一覺,似乎補了眠,卻還是覺得好累,或者明明什麼都沒做,身心卻仍是疲憊不堪?多工的時代,我們的心永遠在遺憾過去、憂慮未來,行住坐臥都在人事裡打轉,不得休息。如何打開真正的休息開關,讓大腦不再妄念紛飛,產生疲累?……

人生470期:
阿彌陀佛成佛之路——《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並稱「淨土三經」,其中《無量壽經》又稱《大阿彌陀經》,是淨土法門中最早受到重視的經典。如果以河流來比喻,《無量壽經》是上游源頭;《觀經》是中游,河系密布;《阿彌陀經》是下游,接入大海,一片汪洋……

人生469期:
從佛典「譬喻」學智慧


佛陀善說譬喻,巧說故事,依眾生根機應病予藥。初期佛教經典《阿含經》記錄了世尊和弟子們,詮解法義和修行方法的種種譬喻巧說,一則則生動的譬喻故事情節,不僅能看到當時生活的現場實況,從與請法者一問一答中,更能看到佛陀洞悉世間萬象……

人生424

人生468期:
省思死亡,積極人生


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間,想要學習如何好好活著,省思死亡是最直接的修行下手處。念死無常、思惟死想是佛教中殊勝的修行法門,佛陀曾用四種良馬譬喻四種善男子,警策弟子在老病死面前,要生起怖畏心,如理思惟,把握人身精進修行……

►2023人生雜誌訂閱方案

人生雜誌訂閱特惠

客服問題請洽:[email protect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