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我可以這樣改變人生──佛子行三十七頌

我可以這樣改變人生──佛子行三十七頌

作者:堪布慈囊仁波切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21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24頁 / 雙色印刷

商品編號:1150772561

ISBN:9786267219812

定價:NT$300

會員價:NT$255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六波羅蜜

↑TOP
布施波羅蜜

《佛子行三十七頌》是將佛陀的教言及論典的思想要點集合在一起,把菩薩們主要的實修方法以及發菩提心等許多學處,完整無誤地做一個開示。

就菩薩學處而言,主要是六度(六波羅蜜)的學習。龍欽巴尊者曾經說過:「諸菩薩之總學處,主要為學習六度。」菩薩學處即是六波羅蜜,也就是說,菩薩學處雖然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六度,因此六度包括了所有的學處。

頌二十五
為求菩提身尚捨,身外物自不待言,
布施不盼異熟果,不求回報佛子行。

對渴求圓滿菩提的人來說,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連身體也可以捨棄,那麼身外之物如錢財、物品等等的布施就更不用說了。在做布施時,應當不求對方的回報以及異熟的果報。有些人將錢財、物品布施給別人時,內心有渴求對方回報的想法,或是仍希望有異熟果報、福報的產生,這樣就不是純淨的布施。我們應當是出於對眾生的慈心、愛心、菩提心來做布施,這種方式才是諸佛子菩薩的行持。

錢財、物品的布施 可以分為小的捨、中等的捨、極大的捨。

‧ 小的施捨是將自己所用的錢財、物品上供──供養三寶、下施──布施乞丐等,這些是屬於小的施捨。

‧ 中等的施捨是以指例如所疼愛的子女、非常珍愛或對自己非常重要的人、事、物等來做布施,這是中等的施捨。

‧ 極大的施捨是指為了純正的佛法與利他而毫無顧惜地將自己的身體、性命施捨出去,這是最大的施捨。

就實修來說,最重要的是先做到小的施捨。除此之外,最大的施捨──身體、性命的布施,以及中等的施捨──自己的孩子等等,對初修者而言雖然還無法實際做到,但是我們仍可以從內心觀想將自己的身體、性命、兒子、女兒布施出去,依此方式來修持捨棄之心,如此便能逐漸減少自己的貪戀和執著。

布施是指捨棄之心的實修,所以可以經由再三觀修讓自己的捨棄之心增長。但就最大的布施而言,現在做並不是適當的時機,而且以我們的能力也沒辦法做到。

《入菩薩行論》中提到布施時曾經說:「我們所布施的物品及果報都要一起布施給眾生,大家應該如此地行持捨心。」這裡提到捨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布施指的即是內在的捨心,所以在了解《入菩薩行論》所講的內容之後,我們也應當如此來學習。布施物品的大小,或者自己能不能直接做布施,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藉由布施來修捨棄之心。我們常談到布施波羅蜜,是指布施到彼岸、布施圓滿。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當我們布施時,例如使乞丐脫離貧窮的痛苦,就算是布施圓滿了呢?當然不是。那麼,怎樣才是布施波羅蜜呢?布施波羅蜜的圓滿是指透過觀修的方式,讓自己的捨棄之心徹底究竟。

就布施某一方面的成效來說,布施是讓我們積聚福德資糧非常好的方式,也可以藉此淨除我們慳吝的習氣。

月稱菩薩在《入中論》中曾經針對布施提到:「彼諸眾生皆求樂,若無資具樂非有,知受用具從施出,故佛先說布施論。」每個人都想要幸福,在財富上沒有匱乏,然而財富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是上輩子布施而來,所以佛陀在六波羅蜜中首先就開示了布施的實修。就此而言,累積福德資糧、幸福快樂的方式,就是布施。

布施也是一種對治的方式,能夠消滅慳吝的煩惱。密勒日巴尊者曾經說過:「斷除慳吝法,除布施無他。」對治慳吝這個煩惱的方法,就是布施。布施主要是指捨棄之心,如果把捨棄之心觀修得非常好,就能夠對治慳吝之心。如果不好好地觀修捨棄之心,雖然某人也經常做布施,給予別人一些錢財、物品,好施小惠,但他所做的布施並不能對治慳吝之心,也不是純正的布施。

無畏救度的布施 這是指對方弱小、無助,當他的生命、財產受到危脅時,我來保護他的生命,讓眾生的生命得以延續,就稱為無畏救度的布施。例如我們平常修法時,迴向、發願給他,讓他的生命得到保障;或我們以身體、語言、行為,或用自己的錢財、物品等方法,解除對方生命所遭受的危險,能夠活下去。又或者是當對方陷入恐慌、害怕的情況時,我們想辦法解救他免於恐懼、害怕,這也算是無畏救度的布施。

以無畏救度的布施來說,殺生在十不善業中是屬於非常嚴重的罪業,因為憤怒是非常負面的。其次就個人來說,自己最珍惜、寶貴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對其他眾生來說也是如此,所以,最大的痛苦與恐懼莫過於生命的消失,也就是死亡,因此殺生的罪業才會這麼嚴重。了解這一點後,我們不僅不能造殺生的罪業,還要保護生命,經常買命放生,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買命放生,我們的善行就會很廣大,就其他生命而言,我們救了他的性命,使其生命得以延續,讓他得到最大的利益,而我們也累積了最大的善根。

如果我們能夠經常保護生命、救度生命的話,以前所造的殺生罪業便可以清淨、去除。了解這些功德、利益之後,平常應當用自己的身體、語言,或錢財、物品來買命放生。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足,就經常對別人放生的事做隨喜,或是修法、發願、迴向,這也是屬於無畏救度的布施。

如果向眾生布施錢財、物品,雖然能使對方免除冷熱、飢渴之苦,但所得到的利益卻遠遠比不上保護他的生命所得到的利益,因為我們不僅僅可讓他得到溫飽,免除風寒、冷熱之苦,更保護了對方最重視的生命,使他不受到傷害,所以當然會使對方得到最大的利益。仔細了解這些道理之後,大家應該重視放生這件事,因為這能讓我們累積廣大的善根,是非常重要的布施。

現在社會上也經常有人放生,例如放生魚苗等來保護眾生。但是有許多地方的人,他們的生命受到極大的威脅,例如發生戰爭等。在許多落後的地方,甚至是進步的社會裡,自殺的人愈來愈多,這也表示他們飽受死亡的恐懼。因為我們追隨佛陀的勸導、教化,便應當生起大悲心,例如平常買命放生,讓動物的生命得以持續;此外也要經常迴向給世界,祈願世界和平、沒有紛爭,世上所有眾生都能免除死亡的恐懼;在自己所生存的社會中,要依自己的能力或善良之心勸告、防止很多自殺的發生,能多注意、防範是很重要的。以上這些都屬於無畏救度的布施。

正法的布施 正法的布施是指向對方講說教法、講解佛法詞句,或者是迴向、發願給對方,或是幫眾生、有情生命念誦咒語並迴向給他們,都屬於教法的布施。

即使我們不了解教法,無法講說佛法的內容,仍可以用善良、關愛之心勸導他人,端正他們的行為,這也是屬於教法的布施。

我認識一位在大學教書的教授,聊天時,這位教授談起:「現在當老師很辛苦,教學生很累,而且學生也不一定會認真聽講,有時甚至不是很用功。」我就告訴他:「其實你有非常大的福報,因為你有布施正法的機會。例如,只有已經進入佛法、重視佛法的人,才會學習佛法,因此對上師、僧眾、出家人而言,只對這些人才有機會講述佛法,至於其他人就沒有機會了。但是對在小學、中學、大學教書的老師來說,不管學生喜不喜歡,都必須到學校上課,所以老師可以藉此機會教導他們待人處世的道理、端正他們的品行,慢慢地,如果學 生聽進去了,對他一生的品德、言行都受用不盡,這就是正法布施的機會。」

所謂教法布施,講的內容不一定都是佛法,也不是我們一定得用佛法的詞句教導對方。例如佛法告訴我們要觀修慈心、悲心、菩提心,這是用佛法的詞句來解說,但是教化別人時,雖然我們要宣說的是佛陀開示的內容,卻可以不直接用佛法的詞句來解說。譬如你可以告訴他:「你要有愛心,用同理心去想一想對方的痛苦是什麼?快樂是什麼?經常關懷、照顧他人。」這樣他很容易就可以了解。如果你跟他說什麼叫慈心?定義是什麼?什麼叫悲心?定義是什麼?他可能並不容易了解。所以,用世俗之人可以了解的語句告訴他,更能幫助他了解和學習,對他的幫助會更大。例如在一個家庭裡,父母要好好教導子女,培養他們的關愛之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在辦公室裡,同事之間有很多聊天的機會,我們也可以告訴他們:如何讓內心獲得平靜?如何讓身體、語言與行為走在端正的道路上?這些都屬於正法的內容,我們在做的,便是教法的布施。等他的身體、語言與行為變得更善良,也慢慢了解善行的重要,就會開始修習佛法了。

如果面對一些學習佛法的人,可是他們的學習方式有點錯誤,身體、語言與行為也不端正,內心也不善良,雖然表面上是在學習佛法,卻走上錯誤的道路,我們也可以慢慢地勸勉他們,引導他們對學習佛法有正確的認識。在辦公室裡,我們也可以鼓勵周圍的人經常日行一善,鼓勵大家行善業、做善事,這些也都屬於正法的布施。

就內道佛弟子而言,要端正身體、語言與行為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輕忽,絕不能夠修著內道佛法,卻不重視身體、語言、行為等外在的表現,這是完全錯誤的!假設一個佛教徒的談吐很得宜,行為舉止很寧靜、調伏、優雅,別人看到了,自然會重視佛教、喜歡佛法,覺得因為他學習佛法,受到教法的影響,所以行為舉止非常優雅、端正,有良好的品行,心地善良,就會把他當作典範,然後自己也喜歡佛法,認為佛法多麼美好。但是假設一個人學習佛法後,身體、語言、行為都不檢點、很粗魯,其他人看了,就會覺得佛法不好,會說:「你看這個人學習佛法,是一個佛教徒,可是講話卻很粗暴,行為不得體,品行也不端正,經常給別人製造麻煩,可見佛法沒有用處。」這些人因為這個人的緣故而輕視、毀謗佛法。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自己的品行不好、行為不端正,別人看到之後加以詆毀,也使他累積了罪業,而我們做為一個外緣而讓他人累積罪業,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對一個學習佛法的人來說,一定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語言和行為。《入菩薩行論》中提到:「或是自己觀察,或向別人詢問,一定要有高雅的行為。」也就是說要入境問俗。這個地方的身體、語言、行為怎樣是好、怎樣是不好,我們並不知道,所以自己要仔細地觀察,也可以請教別人,然後好好調整自己的身體、語言、行為。因此,擁有高雅的品行是很重要的。

特別是對學習密咒金剛乘教法的人而言,身體、語言、行為是特別重要的。為什麼呢?密咒金剛乘的教法已經從西藏傳到了許多國家,對其他國家來說,這是一個新興的外來宗教,並不是當地傳統社會的一部分,因此往往會引起許多社會人士的關注,等到它舊了、久了,就不會那麼受到重視了。例如,有一個新產品剛剛發表時,大家會覺得新奇,想知道它具有什麼功能?效果好不好?有什麼特色?等到時間久了,產品逐漸普及了,就不會有人再去詢問了。所以,密咒金剛乘傳到許多國家時,因為屬於新興的外來宗教,自然會吸引許多好奇的目光,大家會去重視它。西藏的佛法不僅只有密咒乘門的教法,還有顯教乘門的教法,是顯密融合在一起的,所以是小乘、大乘合在一起的教法。就法而言,是屬於甚深的教法;但這並不是指其他的教法就不深奧,不是這個意思。佛陀的教法就是甚深的教法,不是深奧的法根本不會存在。但是西藏密咒乘門是顯教、密咒乘門道次第完整地結合在一起的道路,是完完整整的教法。現在這種法剛好從西藏傳到世界各地,所以對世界各國而言,這是一個新興的外來宗教,很多人會好奇地探詢,此時正是一個時機,也是一個潮流,如果修法者的身體、語言、行為非常高雅的話,就會引起大家的重視,這是非常重要的。

就過往的歷史來反省、檢討看看:當密咒乘教法在印度顯密合為一個教法而完整地傳到西藏時,遭遇到很多阻礙,因為這在當時是一種新傳進去的教法。之後國王赤松德贊為了弘揚佛法,連生命都受到威脅。有一句俗語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特別是現在這個西藏的佛法才剛開始流傳到世界各地,跟當時從印度傳到西藏的情形是一樣的,在這樣一個時機和時代背景下,學習西藏密咒乘門的人更需重視自己的身體、語言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