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套書全三冊】
Old Path White Clouds-Walking in the footsteps of the Buddha

作者:一行禪師

譯者:何蕙儀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大智慧

規格:平裝 / 752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910750013

ISBN:4716795012727

定價:NT$750

會員價:NT$599 (80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鹿子母夫人的哀傷

↑TOP
佛陀回應道:「非常好,蘇納檔達!你說出了真義。賢德與智慧,確實是生命裡的至寶。你可以再申說嗎?怎樣才能把賢德和智慧發揮至最高境界呢?」

蘇納檔達微笑著合上雙掌,向佛陀鞠躬頂禮,說道:「大師,請您指點我們。我們雖然知道這些原理,但您才是證得大道真理的人。請您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將賢德與智慧發揮到最高境界吧!」

佛陀對他們宣說解脫之道,他告訴他們開悟的三次第──戒、定、慧。持戒生定,定能生慧,慧能令我們更深入地持戒。持戒越深,定力越長。甚深的襌定,又可啟發更高的智慧。佛陀又講解如何觀想因緣互生法以破除恆常和獨立自性的妄見。觀想緣起,可以幫助我們斷除貪、瞋、癡,而達至解脫、平和與喜悅。

蘇納檔達聽得非常入迷,佛陀說完後,蘇納檔達站起來合起雙掌,說道:「喬答摩大師,請接受我的感謝。您今天使我重見光明,把我從黑暗中帶領出來。請您讓我皈依佛、法、僧,同時,我也希望請您和比丘們明天到我家裡,接受我的供養。」

佛陀與蘇納檔達這天的誠懇交流,在這一帶的各階層都引起了震撼,一群婆羅門的知識分子,都追隨了佛陀為師,其中包括了離車難伽那村的著名婆羅門阿摩伽,和他的老師布伽羅薩帝。當婆羅門投皈佛陀門下的人數日漸增多時,一些婆羅門和其他的宗教領袖便難免心生嫉妒了。

他們還停留在菴沒芭娜帝伽的時候,縛悉底曾向目犍連尊者請教當時不同的宗教運動,目犍連幫他把所有的宗派做了一個總結。

首先有富樓那迦葉的宗派,他的門徒是不信道德禮教的,他們堅持好與壞只是傳統習慣引起的觀念。

末迦利瞿舍梨子的信徒,是宿命主義者,他們相信一生中所發生的,都是先天註定而不是個人的能力可以改變的,就連一個人在一千年或五百年後得到解脫,也是早已註定的,與他個人的努力和修行無關。

阿耆多枳舍欽婆羅所教導的,是享樂主義,他相信人是由地、水、火、風四種元素所組成的,一旦死後,便一無所有,因此他認為應該在有生之年,盡量體驗世間的享受。

以迦羅鳩馱迦旃延為首的一宗,則持相反的見解,他們相信一個人的肉體與靈魂,都是永不壞滅的。他們認為,人是由七種元素所組成──地、水、火、風、苦、樂以及生命力。生與死只不過是外在形式,因七種元素的聚散而產生的短暫現象,一個人的真實本質是永遠不死的,無法被摧毀的。

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尊者,都曾屬於刪闍耶毘羅胝子的宗派。刪闍夜所教導的是相對性,他相信真理會隨著環境與時空而改變,在某一個情形下的真理,在另一個情形下未必是真理。一個人對環境、事物的覺知,才是最佳的度量。

尼乾子所帶領的一群,是異行的苦修者,他們不穿衣服,又對所有眾生都嚴持不殺之戒。尼乾子所教導的,是一種二元對立的宿命論。他相信宇宙中有兩種基本力量──「命」與「非命」。這一宗派在當時非常受尊崇,因此在社會上有很大的影響力。比丘們與耆那教的苦行者時常有接觸,他們都同樣尊重生命,但同時也有很大的差異,而且有一些耆那教弟子對比丘抱持著敵對的態度。目犍連尊者對這派的苦行尤其反對,直斥他們過分極端,因此,有許多苦行頭陀對目犍連尊者特別有敵意。

佛陀回到舍衛城後,住在東園,他在這裡的訪客川流不息,一天早上,鹿子母夫人前來造訪。當佛陀看到她全身衣髮濕透,便問她:「鹿子母,你剛到哪兒去了?為何衣髮盡濕呢?」

鹿子母夫人哭著訴說:「世尊,我的孫兒剛死去。我想前來見您,但卻忘了帶雨傘。」

「鹿子母,你的孫兒多大?因何而死?」

「世尊,他只有三歲,是死於傷寒。」

「可憐的孩子。鹿子母,你有多少孩子及孫兒呢?」

「世尊,我有十六個孩子,九個已結了婚。八個孫兒,現在只剩下七個了。」

「鹿子母,你是否很喜歡有這麼多孫兒?」

「當然了,世尊,愈多愈好。如果他們的人數如舍衛城的人口那麼多,我不知道會有多快樂了。」

「鹿子母,你知道舍衛城裡每天有多少人死去嗎?」

「世尊,有時會有九到十個的,但每天最少都會有一個。在舍衛城,沒有一天是沒有人死去的。」

「鹿子母,如果你的孫兒數目如舍衛城的人那麼多,你的頭髮和衣服豈不是天天都要濕透了?」

鹿子母合起掌來,「我明白了!我真的不應該想要有像舍衛城人口那麼多的孫兒。一個人的牽掛愈多,痛苦便愈多。您時常都這樣教導我,但不知怎麼的,我總是忘記。」

佛陀輕輕微笑。

鹿子母告訴他:「世尊,您總是在雨季之前才回到這裡。一年中其他的時間,您的弟子都非常想念您。沒有您在,我們來到精舍也覺得很沒意思,都不知道要做什麼才好,我們通常只會在您的房子附近走一走,便回家去了。」

佛陀說:「鹿子母,勤修正法比造訪精舍更重要,況且,你來到精舍,也必定有其他的尊者在說法,你可以向他們請示修行的法要。法教和導師絕無分別,請不要因為我不在這裡便荒廢你的修行啊!」

站在旁邊的阿難陀尊者,想到了一個主意,「在這裡種植一棵菩提樹,應該會有幫助的。這樣,信徒前來的時候,便可以用這棵菩提樹來代替您。他們甚至可以向它鞠躬,象徵對您頂禮,我們也可以在樹下建一個石壇,讓信徒供花,他們可以繞樹而行,觀想佛陀。」

鹿子母夫人說道:「這主意真好!但你去哪裡找來菩提樹啊?」

阿難陀答道:「我可以在優樓頻螺佛陀證道那兒取來菩提樹的種子。別擔心,我會取得種子,把它栽至發芽,再種成大樹。」

鹿子母夫人感到比較輕快和安慰一些了,她向佛陀和阿難陀尊者鞠躬禮辭後,便回家去了。

摘自:《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Ⅲ‧獅子吼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