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頓悟南蠻子:六祖惠能

作者:陳月文 | 繪者:劉建志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高僧小說系列精選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160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3010012

ISBN:4716795012734

定價:NT$200

會員價:NT$158 (79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佛學視窗】六祖惠能

↑TOP
【時代背景】

中國禪宗六祖惠能禪師也稱為慧能禪師(在唐代,惠與慧通用),有關惠能大師出生與死亡年代的記載,在現有的文獻資料當中,有相當大的差異。依據敦煌本《壇經》的說法(也是當代佛學大師印順長老的見解),惠能大師應該是出生於唐太宗貞觀十二年(西元六三八年),逝世於唐玄宗先天二年(西元七一三年)。
此時正好是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在當時:新舊宗派並弘、高僧輩出、寺院文物燦爛完備,佛教的信仰與文化已深入人民的生活之中,也因此,惠能會在挑柴去賣的路上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且有人願意送錢支助惠能安頓母親以便使他專心出家修道。

【六祖惠能的主要思想】

惠能的主要思想,是以《壇經》為中心。而《壇經》主要的內容重點是:(一)定慧為本;(二)一行三昧;(三)無相為體;(四)無念為宗;(五)無住為本;(六)無相戒;(七)四弘願;(八)無相懺;(九)三皈戒;(十)說摩訶般若。
其中定慧為本是指保持心念的清淨,不被外在紛擾的境界所迷惑與束縛,如此心中將充滿智慧的光芒。而一行三昧是一種念佛三昧,就是在任何的時候,不論行、住、坐、臥,都能保持正念,而無住、無念、無相就是不住著在任何的心念或事物上,也就是不執著的意思。


直指心源、不落文字

惠能之所以能成為一代的大禪師,絕對不是偶然的,這必須歸因於他本來所具有的特殊悟力。因為在他承接弘忍大師的衣缽前,他根本不識字,也因此,他不借任何外在的知識,而直透本真的心性。所以,惠能主張直指心源、不落文字,一切經教文字只是方便設施,坐禪修行也不可執著。
惠能思想的主要來源是大乘般若思想,而他承接大乘般若思想的最主要媒介就是《金剛經》,他不但因為聽了《金剛經》而出家,也因為《金剛經》而悟道。在《壇經》一書中,一再地強調「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當知此經功德無量無邊。」

頓見真如本性

此外,「自性」可以說是《壇經》最主要的概念。惠能在弘忍門下,是因為「頓見真如本性」而開悟。惠能認為一個學習禪法的人,如果不能自己開悟,就必須尋找一位「大善知識」,為自己「示道見性」。所謂的自性,是泯除一切對立的知性內容、概念,它不是一般的推理與分辨可以求得的。《壇經》所說的自性是斷除了名相、妄想之後,所顯發出來的境界。而自性的本質是清淨的、常住不變的,它隱藏在眾生的身心當中,他認為人人皆含藏有一切萬法的自性,從自己心中就能體會到真如本性,但是卻往往被煩惱所覆蓋,所以要頓悟見性。

頓悟一辭,可以說已經變成惠能以後禪學的招牌。然而,惠能強調頓悟,並非否定日常的修行,而是批評那些只執著於表面,而不向內反觀自省的人。頓悟不在誇大工夫的快速,而是著重是否「明心見性」。惠能認為,如果人們能夠真正地體悟到本心本體本來是佛,那就是頓見真如佛性,即可成聖作佛,不用再向東向西四處尋覓。

【禪宗的發展與惠能地位的建立】

禪宗有所謂教外別傳,並以「傳佛心印」自稱,所以禪宗又稱為佛心宗。依照傳統的說法,中國禪宗的淵源要推到釋迦牟尼佛,並且奉迦葉為初祖、阿難為二祖、馬鳴為十二祖、龍樹為十四祖,直到菩提達摩為二十八祖。然而在印度並沒有禪宗的宗名與傳承。

禪宗在初期幾位祖師的作風,整體上來說是比較重視獨自在山林中修行的。如初祖達摩,便是以深居嵩山面壁禪定著稱;二祖慧可也以著重坐禪聞名;三祖僧璨禪法的特點是「隱思空山,蕭然淨坐」;四祖道信更是提倡「閉門坐」,常常教誡門人勤坐為根本;五祖弘忍也強調要在山中修身養性,並遠離世間的俗事。

總之,惠能之前的幾代祖師,都以靜坐修禪為特點。這種現象,到了惠能以後就開始發生變化。由原來的岩居穴處、潛心修行,慢慢發展到先開悟見道,再居山修行,進而衍化為既在紅塵俗世化導眾生,也在孤峰頂上修行的人間佛教,最後流於運水搬柴皆是神通妙用的廣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