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傳入西藏的中國禪法
Tibetan Zen: Discovering a Lost Tradition

作者:薩姆.范.謝克(Sam van Schaik)

譯者:黃書蓉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法鼓文理學院譯叢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272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90051

ISBN:9789575989750

定價:NT$350

會員價:NT$29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第九章 喪禮與異相

↑TOP
生、死與異相

在中國和西藏的佛教傳統中,著名大師圓寂的故事在傳承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些故事往往伴同物質文化,特別是繪畫或者雕塑等大師的肖像,有時是保留下來的遺體。這些東西成為傳承大師虔誠修行法會的核心。這些修行法會包括了誦讀對傳承大師的祈願文,在後來的西藏傳統中,則涉及對已故大師進行觀想的「上師瑜伽」。

因此,維護和認可一個傳承的修持法聚焦於已然仙逝之人物,故與死亡密不可分。P.t. 996寫本包含一系列的敘事,告訴我們死亡以及圍繞著死亡的儀式如何成為禪修法的一部分。P.t. 996寫本是一系列與一個始於中亞,結束於安多(現在的青海省)的傳承有關的文本彙編。第一篇文章講述了印度禪宗大師安燈海(A rtan hywer)、他的漢人弟子般信(Be'u sing)和般信的弟子滿(Man)和尚的故事。下一篇文章是關於滿和尚的藏人弟子西噶薩‧南開寧波(Tshig tsa Nam ka'i snying po),隨後是後者的一首偈頌。最後一篇文章是關於另一位藏人布‧益西央,以及他創作的一部重要的作品,名為《八十真實經》。這個傳承沒有與任何其他已知的禪宗傳承重疊,而且這些文本的編纂者也並未將安燈海之前的傳承追溯至菩提達摩,或任何其他的印度法師。

然而,在藏文禪法材料中有一些證據表明,這並非一個完全與世隔絕的傳承。〈一法〉(翻譯於第一章)按照下列順序引述大師:(i)龍樹,(ii)菩提達摩多羅,(iii)無住,(iv)降魔藏,(v)安燈海,(vi)臥輪,(vii)摩訶衍,(viii)提婆。這是一個以著名中觀論師龍樹為首,以其弟子提婆為尾的綜合禪師名單,其並非依時間順序排列。這似乎是在中觀傳統中認可和介紹那些對敦煌諸傳承極重要之大師的一種方式(關於中觀在西藏禪法中的作用,見第五章)。題名安燈海的實際教法是:「一切心之覺受,皆為最勝之瑜伽道。」

P.t. 996的文本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大師南開寧波之善知識傳承」。它首先描述這個傳承如何從印度沿著北方絲綢之路被帶到中亞:

大師安燈海,一了知平等法性之道之善知識,為眾生故,自印度至安西,收三百弟子,授入大乘之法。大師自虛空中取天飧,三百弟子盡皆饜足。

簡要介紹了大師成就之後,文章便轉向與他死亡有關的奇蹟:

得年過百時,大師以涅槃之姿圓寂。此後安西王拍打遺體云:「若大師來向無量眾生傳法,何以僅授我隻言片語?」一時,大師起身,向安西王郭冀望(Kwa tsi wang)說法三日。

這位大師姓名的拼寫方式(a rtan hywer)表示,它是從音譯一個外國名字的漢字轉譯成藏文的。有學者認為它代表了波斯名阿爾達希爾(Ardasir),但很難被證實。姓名的第一個部分可能代表了漢地姓氏安(An),這意味著它起源於索格底亞納(Sogdiana)地區。無論如何,此傳承的最早紀錄是在安西,這是中國西域督護府之名。西域督護府一直是在龜茲,直到680年代末西藏軍隊占領龜茲後,中國才將安西督護府遷移至高昌。因此,安燈海時期的安西很可能是指高昌。

傳承的下一位是漢地大師般信,他以敦煌及周邊地區為活動區域。同樣的,對於大師生平的描述很簡短,但對於他圓寂時的說明卻很詳細:

年八十時,於肅州地界,寺院西方現五色祥雲,停於和尚頭頂處。和尚便即盤腿而坐於定中圓寂,後祥雲復返西方。過後三日,大地黑暗,草木為之變色。

P.t. 996 之中的這篇文章以及其他文章向讀者呈現了傳承大師的傳法活動和所受護持,以及他們圓寂時所發生的奇聞軼事等種種事實。唯一未被描述圓寂情況的大師是般信的學生滿和尚。後者在後來的禪宗傳統中了無人知,但在敦煌顯然很受重視,在數件寫本中都可以發現他所寫的《了性句》。這部七言詩式作品的〈序〉稱他為「崇濟寺禪師」。滿和尚的死亡並未於此處描寫,因為他離開了中國,不在文本的範圍內。這充分說明文本是在安多區創作的。

聖地

另外兩位大師,南開寧波和益西央的圓寂也有類似的描述。兩者皆出現了祥雲或光,通常是五種顏色,最後消失於西方。這些五色雲也記載在觀察雲或氣的形狀和顏色的中文占卜法的著作中。五色是青(藍)、紅、黃、白和黑。雲的形狀和主要顏色表明占卜的結果。接下來是一則敦煌寫本的案例:

凡人屋舍上五色氣見,常在月晦朔日……蓋屋多青〔氣〕者,死尸之氣也;多赤者,金玉之氣也;多黃者,此邑宅有大土功興也;多白者,有銅鐵也;多黑者,此屋為神舍也。

這似乎是P.t. 996五色雲的文化背景,儘管印度密續傳統也將五色光連結五佛,後來西藏寧瑪傳統也有大修行者的身體化為五色光等的類似情形。此處在P.t. 996中,雲或光消失在西方的主題顯示「淨土」諸經和圍繞這些經典的虔誠修持法格外具有影響力,對象通常是阿彌陀佛和祂位於西方的極樂淨土。廣受歡迎的阿彌陀佛和西方淨土的信仰也出現在敦煌,從中文及藏文許多以此為主題的祈願文和頌詞抄本便可得知。

在P.t. 996諸敘事的尾聲,傳承進入了西藏的安多區。八世紀上半葉時,這個區域成為繁榮的西藏佛教寺院中心。P.t. 996提到了區域中一些重要的地點,包括宗喀(Tsong ka)和安瓊(An cung)等城市,以及赤噶(Khri ga)的閉關中心。其他幾件敦煌寫本記載了這個地區的西藏宗教組織,包括十世紀某位漢地朝聖者的一整套通關文書。此外,正是在這個地區,西藏寺院的戒律於吐蕃帝國滅亡後被保存了下來。後世西藏的歷史傳統認為一位名叫格瓦.饒薩(dGe ba Rab gsal)的僧人,在西藏政治分裂時期保留了此區域中的寺院授戒傳統。根據一件資料指出,格瓦.饒薩在附近的旦迪(Dan tig)山谷建造了一座佛塔,以阻止教授頓悟法門的瑜伽師擴展。由於這裡似乎曾是佛寺眾多的區域,所以在建立新的佛教傳承時出現衝突與競爭是非常合理的。

在這情況下,我們便可以理解為何P.t. 996的敘事特別關注描述傳承大師的死亡和喪禮的地點,以及奇特的景象。經由將這些奇聞軼事與它們發生地區的寺院串聯起來,敘事便將傳承嵌入了一個聖地之中。這便為進一步的修行法創造了一個架構,例如定期的儀式和朝聖等。我們在閱讀P.t. 996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它所描述的傳承如何傳入新的地區,又如何透過大師圓寂的相關敘事讓這些地區成為傳承的聖地。接下來,傳承若要成功,就需要有後續常態性的修行活動,以維護傳承持有者對於寺院地區所主張的權利。

禪法和密續

P.t. 996的第二篇文章專門描述一位名為南開寧波的法師,他是滿和尚的弟子,據說在赤松德贊統治期間(即八世紀下半葉)出家為僧。雖然在這篇文章中被稱為西噶薩‧南開寧波,但他很可能就是同時代的人物努‧南開寧波(Gnubs Nam ka'i snying po),在西藏史中,他以做為密續大師蓮花生的弟子以及大瑜伽密續之大修行者而聞名。雖然沒有其他證據可以確認這一點,但引人注目的是,該傳承的下一位人物布‧益西央,也以做為蓮花生大士的弟子之一而聞名。

與前述的大師們一樣,除了滿和尚以外,南開寧波傳記一半以上的篇幅都與他的死亡及圍繞著死亡的異相有關。傳記之後是他的一首偈頌,名為《讚頌瑜伽之道》(Rnal 'byor gi lam la bstod pa)。在這首偈頌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來自密續的術語——金剛界曼荼羅、菩提心、手印,以及將證悟稱為「上品悉地」。所有這一切,特別是金剛界曼荼羅的引用,表示與瑜伽部的密續文獻有關,如《金剛頂經》(Sarvatathagata-tattvasamgraha)。

南開寧波偈頌的其他部分來自禪傳承,譬如也出現在P.t. 116神會教法(見第二章)之中的飛鳥現天邊的意象。這些偈頌結合此材料的方式,表示信眾對於禪修語彙和密續修持法都很熟悉。這是努‧桑傑耶謝在《禪定目炬》中努力想改變的普遍情況。在第十章,我們將會探討禪修和密續如何整合在特定的修持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