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人生470期:阿彌陀佛成佛之路——《無量壽經》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70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35 (7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與生命相遇】感恩,是一輩子的功課

↑TOP
他化解了心中多年的積怨,
向兄姊表達感謝,含笑而逝;
然而也有含怨而終的人,
一念之間,天壤之別。

■ 口述/張寶方(臺中榮總志工).採訪撰文/張靜慧

道謝、道愛、道歉、道別,我們常鼓勵病人在生命終了前完成這「四道」,讓自己心中無憾,也留給生者一份愛的禮物;然而人的一生累積了那麼多的愛恨情仇,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四道」,有時並不容易。再者,有些病人還無法接受自己患病、即將死亡的事實,開口「四道」更是難上加難。

哲文(化名)擔任企業財務主管,罹患肺癌,一發現就是晚期,惡化得很快,已轉移腦部。人生突然要畫上休止符,打擊實在太大,任誰都難以接受。他原本不想接受任何治療,但太太希望他一試,他答應了。

然而病情還是每況愈下,他住進了安寧病房,我因而有機會和他結緣。

顧及親情,難拒兄姊「勒索」

我去關懷了幾次,跟哲文慢慢熟了起來,感受到他漸漸能夠接受生病、生命走向終點的事實。

「有沒有什麼放不下或覺得遺憾的事?」我問。他吐露了和手足之間的矛盾。

哲文在原生家庭中是老么,很受父母疼愛,個性溫和、憨厚。兄姊成年後,接受了民間信仰,不時以幫祖先、家人消災祈福為由,要他「贊助」一筆錢,他總覺得兄姊的出發點是良善的,自己的經濟狀況也還負擔得起,雖然心中不認同,也有點被勒索的感覺,但為顧及手足和諧,並沒有拒絕。

罹癌後,兄姊又開口要錢,說要幫他做法會、消業障,祈求早日康復。然而那時他考慮自己的醫療費用,也必須顧及自己家庭的開銷,所以很猶豫。兄姊不曾來醫院探望,也讓他耿耿於懷。

回顧過往,釋放壓抑的情緒

對兄姊長期以來的要求,哲文的內心深處其實充滿憤怒與矛盾。過去他選擇放在心裡,如今自己生病亟需用錢,兄姊不但不體諒,還繼續伸手,讓他忍無可忍。

我跟哲文分享自己的想法:貪婪常是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身為家中么弟,哲文享受父母加倍的關愛,兄姊可能從小就覺得受冷落,所以一直想從弟弟這個「既得利益者」身上要回點什麼,當成彌補父母的關愛。「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想,他們會跟你要錢,不是沒有原因的。現在不聞不問,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表達,也害怕失去親人和面對死亡。」我說,哲文原本的埋怨與憤怒似乎開始轉化。

後來哲文決定錄音,向兄姊坦白真心話,說自己並不認同他們的行為,但也同時感謝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照顧。我也鼓勵他這麼做。

轉怨恨為感恩,含笑善終

但錄音寄出後,如石沉大海,兄姊完全沒回應,也仍然沒來探病。我安慰哲文,至少把心裡感受說出來了,也表達了感謝,對方有沒有回應不要緊,自己安心就夠了。

寄出錄音後,哲文似乎在心裡與兄姊和解,也跟太太說,自己對兄姊心存感恩。

我曾跟哲文談起生命的歸處,如何讓自己心裡平安、有歸處,也送他佛法結緣書,他收下了。

他的原生家庭本來偏向佛道教及民間信仰,後來決定皈依三寶。我聯絡法師前來安寧病房,哲文打起精神,跟著法師完成皈依儀式,並合十感恩法師。沒過多久,便帶著微笑去世了。我相信是他的修為,將過往的種種轉化為感恩的力量,幫助自己安然善終。

精進自己,回報眾生

聖嚴法師曾說:「佛教是報恩、感恩和懷恩的宗教,感恩不是嘴上說得甜甜的就可以,感恩之後要報恩。報恩是用你的體能、智能和財力,總之就是要精進,精進於你的生活,用所有的資源來報恩,奉獻給眾生。」

師父曾遇到兩位身障人士,一位罹患肌肉萎縮症,雖然不能走路,坐在輪椅上,但他能寫作、演講,分享生命故事。另外一位罹患成骨發育不全症,號稱是「臺灣最矮的男人」,雖然只有65.7公分,但他積極從事公益活動。他們對人間充滿了感恩,充滿了對人間的愛,願意把自己奉獻給他人。對父母也是一樣,並沒有責怪他們把自己生成這個模樣,因為沒有一個父母會希望孩子有缺陷。

以我的經驗,大部分的臨終病人確實對家人心懷感謝,只是可能不知如何表達,我們的角色就是適度提醒、鼓勵他及時表達,但不是強迫,因為感恩必須出於內心才有意義。就像哲文,化解了對兄姊的不滿,用錄音坦誠說出內心想法,也同時傳達感謝,及時和解,我想他走前內心是平靜的。

都是別人的錯,把自己困在怨恨裡

然而,我也遇過完全不知感恩的人。

阿源有三分之二的人生在監獄裡度過,因罹患肺癌,才得以保外就醫。

他從年輕就開始偷拐搶騙,連家人也不放過,伸手要錢不成,就騙、偷,母親因長年為這個兒子操心,積鬱成疾而去世,兄弟姊妹也對這個製造麻煩者避之唯恐不及,得知他罹癌入院,都不相信,害怕他藉病耍心機、想騙錢。

阿源總是在抱怨,怨家人、社會、世界對不起他,今天自己會落到這個地步都是別人造成的,幾乎沒有一句正向的話,更別說感謝家人對他的付出。我聽了很感慨:他已經來日無多了,卻連一點覺知都沒有,只有無盡的怨懟。他的苦來自心念、認知,把自己困住了,別人怎麼幫得上他?

他孤伶伶地去世了。兄弟姊妹或許感到遺憾,但更多的是解脫吧。

感謝生命,也感謝死亡

心懷感恩能讓生命最後一程平和、無憾,讓家人感到安慰、圓滿,但是善終的關鍵,還是要看病人能不能接受自己生病、接受死亡即將來臨的事實。

聖嚴師父曾說:「能生則必須求生,非死不可則當歡喜地接受;感恩生存,也當感謝死亡。」在生命結束的時候,生前擁有的財產、名利全都帶不走,真正可以帶走的,是我們的慈悲心、智慧心和功德的生命。死亡,使我們放下了此生的種種罣礙,而帶著一生的功德,迎向未來的新旅程,同樣也需要感恩。

願自己、願眾生時時感恩、事事感恩,這是一生的功課。(本專欄連載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