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漢傳佛教專題史
Chinese Buddhism: A Thematic History

作者:于君方

譯者:方怡蓉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大視野

規格:15x21 cm / 平裝 / 392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770061

ISBN:9789575989668

定價:NT$700

會員價:NT$595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佛教傳入中國

↑TOP
關於佛教傳入中國有幾個傳說,最著名的一則與東漢明帝(58-75年在位)的夢有關。據說他在夢中看到一個身形極高的金人飛入王宮,當他問群臣此夢如何解釋時,有人上奏說印度有一位聖人稱為佛陀,能飛行空中,而且身現金色。明帝隨後於60年(或有61、64、68年的不同說法)派遣使團至印度,三年後迎回兩名僧人攝摩騰(Kasyapa Mataga)和竺法蘭(Dharmaratna),連同二僧以白馬馱運的《四十二章經》。明帝將兩位傳教僧安置在首都洛陽一座以白馬為名的寺院,即白馬寺。

這個故事的敘述引人入勝,因為它將佛教傳入中土的起源和王室拉上關係。但這個傳說沒有歷史依據,最早提到做為翻譯中心的白馬寺是在三世紀。學界一致認為《四十二章經》是佛教教義的彙編,成書於印度、中亞或中國,而不是任何經典的譯本。隨時間推移,這個傳說中增添了更多細節,到了五世紀已成定說。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一世紀時佛教已經存在於中國,不過此後經過三百年才成為我們所說的漢傳佛教,也就是漢傳佛教徒理解和修持的宗教。最早提及佛陀的史料是65年的一道詔令,內容是判處死刑之人只要支付一定數量的絲綢做為贖金,可獲得明帝赦免。楚王英是明帝同父異母的弟弟,居彭城(今江蘇徐州),他奉上縑帛三十匹,以贖罪愆。但皇帝拒不收受,反而稱讚他信奉黃老與佛陀。楚王隨後用贖金備辦素齋,宴請城中佛僧和居士。

佛陀也連同黃帝、老子,奉祀於宮中,因為在166年一則大臣上書中,桓帝因道德敗壞,不遵黃老、佛陀之教,遭到嚴詞譴責。歷史資料提及三個佛教中心:位於長江下游地區的彭城、華中的洛陽,以及今越南北部的交州。彭城是商業中心,連接絲綢之路與山東、廣州。最早的佛教護教論著《牟子理惑論》,其作者來自交州。佛教主要是外來宗教,這些早期佛教中心由新移民和歸化的外國人組成。

起初,人們對佛教認識不足。佛陀被視為可以傳授長生不老之術的神明。藝術提供另一實例,說明佛教最初如何移植到本土信仰。道教神仙信仰最重要的女神西王母,是第一位以藝術形式呈現的中國神祇。到了一世紀時,中國人將西王母像刻在石頭或磚上,做為富人的墓飾。此圖像沿著墓頂下的牆壁上端安置,代表天界。中國人開始創造佛像時,以西王母為模仿對象。

浮雕佛像出現於四川樂山麻浩崖墓和柿子灣崖墓,年代可追溯至二世紀末,佛像在墓穴中的圖像和位置都與西王母相同。對中國人來說,佛教的輪迴教義是理解上的一大問題。他們唯一能夠了解輪迴的方式,是假設佛教認為死後靈魂繼續存在,但這種想法與佛教的中心教義「無我」完全相反。

《四十二章經》

傳說中由兩位印度僧人用白馬馱運至中國的第一部佛經《四十二章經》,其中有哪些佛教教義?這個文本經常納入今天臺灣佛學院的指定讀物中。儘管其歷史真實性存疑,卻顯然獲得漢傳佛教徒公認的權威地位。

此經由簡潔的格言和生動的譬喻組成,其格式不像佛經,反而類似由孔子與弟子的對話構成的儒家經典《論語》。這可能是此經引人入勝,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經中有類似《論語》勸導仁慈、修行的段落。不過有更多段落是關於佛教最重視的正見和正業。

雖然我們不知道這部經的早期使用情況,也不清楚在哪些群體之中流傳,但經中宣揚的是小乘經典中典型的苦行理想。經文中流露出強烈的厭女心態衝擊我們現代人的感受,卻具有教學功能。由於性欲和感官享受,包括家庭生活,對於出家志業是最大的威脅,因此將這些投射到女性身上,使她們變成令人擔憂、懼怕的媚惑者,或許也就不足為奇了。這種觀點並未出現在同時傳入中國的大乘佛經中。(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