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斷念の練習: 斷念,不是單純放棄,而是願你盡力。勉強不來的事學會不在意,生活才得以繼續積極

作者:名取芳彥

譯者:賴詩韻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27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21*14.8*1.5cm

商品編號:1150700071

ISBN:9786267123126

定價:NT$380

會員價:NT$32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推薦序二

↑TOP
想斷煩惱,先學「斷念」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林建德

  在佛教的修行中,「心念」無疑是最重要的。有什麼樣的心念,即會產生什麼樣的行為,行為成為習慣,久而久之形成業力習氣,形塑一個人的人格特質,甚至有一說「起心動念無非是業、無非是罪」。因此,佛法修學所重,即是心意識的覺知與觀照。

  修行佛法有三種道路:「人天道」重視福德因緣的累積,從利他、助人中增長善業,因此「善念」是重要的;「解脫道」則強調四念住(按:指身體、感受、心理、思想四面向)的止觀修行,近來風行的「正念」法門,即是透過對四念住的覺察,深化身心的智慧洞察,進而遠離貪、瞋、痴等煩惱;「菩薩道」邁向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圓滿成佛,善念與正念更往上、往前開展,故大乘佛法裡便有「無念」之說。無念是「於念而無念」,隨任何念頭的升起與消失,既不執著、也不強求,即便是善念和正念亦然,再無二元的對立分別。

  善念、正念與無念,大致相應與人天、聲聞(按:即「解脫道」)與菩薩的修行心法;然而,於此三者之外,本書所說的「斷念」亦是一絕,實可謂「斷念即解脫」,猶似禪宗所言的「歇即菩提」(按:放下心中的煩惱,就可察覺自己的真實面目)。
人之所以有煩惱,乃因心有牽繫,看不破、放不下、捨不得等,如此「懸念」,使人一步一步走向痛苦的深淵;如何臨崖勒馬、回頭是岸,就要在病痛起處勇猛奮躍,不生起此等心、不復作此等人。簡言之,要「斷煩惱」必須先「斷念」,本書的要旨即在告訴人如何斷念;其實斷念亦是「轉念」,轉向善念、正念,乃至於無念。

  斷念的人生修練是重要的。佛教「十二因緣」從無明為始,一個牽引著一個,不斷接續生命的苦痛;相對的,只要從中截斷,生死苦痛的流轉就此結束,即可能終結無止境的輪迴。

  此外,從斷念而至斷煩惱,象徵一種決絕的勇氣與信心,斷然且毅然決然,在生命旅途上做一個堅強的勇者。

  「放下」需要勇猛無畏,在人生諸多時刻,倘若執著太深,煩惱勢必粗重!斷念象徵一種「離執力」──遠離「執念」的能力,此亦為一種心靈的力量,邇來逐漸盛行的「斷捨離」,可謂是斷念的實踐,值得吾人深思和推廣。

  很欣悅大是文化出版一本關於斷念練習的書。本書指出「放棄」其實是看清真相,「斷念」就是心靈的大掃除;相對的,執著是不安、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的源頭,想太多、愛比較,著實讓人日子難過。綜括言之,活在當下──不懊悔過去、不煩憂未來,才是人生的幸福之道。

  全書雖諄諄教誨卻平易近人,隨手拾取、咀嚼其中片言隻字,隨即得以獲益啟發、心開意解。值此繁忙世道,本書當可為現今困頓、正在渡越生命重大關卡之人,帶來一帖及時的清涼藥方,故樂為推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