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佛教在漢字文化圈的流布:朝鮮半島、越南
The Spread of Buddhism Throughout the World of Chinese Script: Korean Peninsula and Vietnam

作者:編輯委員:石井公成

譯者:辛如意;中文版總主編:釋果鏡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05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新亞洲佛教史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560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210101

ISBN:9789575989545

定價:NT$650

會員價:NT$55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第一章 佛教的容受與民間信仰

↑TOP
第二節 高句麗的佛教容受
一、高句麗的佛教公傳
據《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所述,在高句麗小獸林王二年(三七二),前秦王苻堅(三五七─八五在位)在遣使高句麗之際,亦遣僧順道攜帶佛像及經卷同往,此事件被視為朝鮮佛教初傳。小獸林王遣使朝貢以表謝忱,兩年後僧侶阿道來朝,翌年創建肖(省)門寺與伊弗蘭寺,各別由順道與阿道擔任住持。

在前秦稱霸華北,促使前燕滅亡的西元三七○年為止,高句麗隸屬於前燕的冊封體制之下。故國原王十二年(三四二),興起於遼河流域的前燕侵略高句麗,攻陷國都丸都城,將葬於王陵的先王屍首掘出,俘虜母后、王妃及五萬民眾,並破壞及焚毀城池之後凱旋而歸。翌年,故國原王臣服於前燕,將先王屍首領回,此為屈辱的順服行動。前燕於西元三七○年滅亡後,故國原王將前燕的亡命者慕容評等人逮捕送返前秦,高句麗此後改入前秦的冊封體制之下。

高句麗與南方的新興勢力百濟交戰,於西元三七一年遭百濟攻陷平壤,故國原王戰死沙場。同年,百濟遷都於漢江流域的漢山。對高句麗而言,南方防禦政策成為當務之急。西元三七二年,百濟向東晉朝貢,獲賜「鎮東將軍領樂浪太守」之號,在此情況下容受前秦傳入的佛教信仰。從中國南北朝與朝鮮半島各國的政治考量之下,亦可窺知佛教公傳之年的說法是否恰當。

對照於《三國史記》的紀錄,《三國遺事》與覺訓所撰的《海東高僧傳》則提出諸種不同說法。《三國遺事》援引〈高麗本記〉,引介阿道是來自東晉的說法,並引用〈僧傳〉所記載的順道、阿道皆來自魏國,而非前秦之說。然而,被視為〈高麗本記〉原本的《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之中,並無阿道是來自東晉的記載。被視為〈僧傳〉原本的《海東高僧傳》之中,亦沒有阿道來自魏國的紀錄。有關《三國遺事》所引用的〈高麗本記〉,研究者指出或許是出自比《三國史記》更早編纂的《舊三國史》記述。至於〈僧傳〉方面,則指出一然存世之際所流通的《海東高僧傳》與當時流傳的刊本《海東高僧傳》,兩者在內容上略有差異。

進而針對小獸林王五年(三七五)創建的肖門寺與伊弗蘭寺方面,《海東高僧傳》指出肖門寺、伊弗蘭寺,分別是當時的興國寺、興福寺。若與《東國輿地勝覽》等資料相互對照,該寺位於今日的平壤地區。然而,一然認為肖門寺與伊弗蘭寺的位置,就位於西元三七五年當時的都城丸都、國內城地區,並批判《海東高僧傳》的記載有誤。從丸都、國內城遷都至平壤的時間是西元四二七年,肖門寺與伊弗蘭寺的所在地至今依舊不明。

此外,有關高句麗的佛教初傳,則有曇始提出的高句麗開教說。出身關中的曇始於東晉太元年間(三七六─九六)的末期,持數十部經律前往遼東,在當地宣說三乘教及勸請皈依戒法。東晉義熙年間(四○五─一八)的初期返回關中。有關其弘教的說法,是根據「高句麗聞道之始」的慧皎《高僧傳》〈曇始傳〉。在《高僧傳》記載中,最令人關注的是新羅崔致遠所撰的〈鳳巖寺智證大師寂照塔碑銘〉(九二四年建立),將曇始視為高句麗開教之先驅。此後《海東高僧傳》介紹〈曇始傳〉,卻指出曇始是繼順道、阿道之後而赴高句麗。《三國遺事》將曇始描述成一名行徑玄異、莫測高深的人物,從生存年代及事蹟相當類似此點來看,或許是將前往高句麗的阿道、據傳將佛教傳入新羅的墨胡子、或將佛教傳入百濟的摩羅難陀等傳說人物變更其名而成。

二、佛教在公傳之前就已傳入高句麗的可能性
研究者認為佛教公傳的時間點為西元三七二年,但從民間層級來看,佛教可能在此之前就已傳入高句麗。《高僧傳》卷四之中,記載東晉的支遁(三一四─六六)撰有致高句麗道人的書簡,文中讚揚竺潛(二八六─三七四)的德懿風範。從支遁與高句麗道人的交流來看,有見解認為高句麗道人或許曾負笈於江南。總之至支遁示寂之前,從其言行記載可窺知高句麗曾有具備佛教知識的人士存在。

此外,根據記載為永和十三年(三五七)所建的安岳三號墓(今黃海南道安岳郡)之中,在墓主夫婦同坐的宅邸屋頂中央繪有蓮花,墓主擁有的宅邸隅飾(編案:設置在建築物四隅的突起狀裝飾)上繪有蓮花苞,墓主夫人所屬的屋室內則繪有三瓣蓮花。在佛教傳入中國各地之前就已描繪蓮花,若僅以蓮花圖來探討與佛教之間的關聯,則是妄下定論。

至於高句麗的情況,則是在四世紀中葉的墳墓中忽然出現蓮花圖,例如安岳三號墓、桓仁(中國遼寧省桓仁縣)的米倉溝一號墓、集安(中國吉林省集安市)的散蓮花塚。故可認為在高句麗的蓮花圖中已意識到佛教之存在,在佛教公傳之前,墳墓中就已呈現佛教色彩。西元三七二年之前的高句麗宗主國前燕曾遷都至後趙(三一九─五一)的國都鄴(中國河南省臨漳縣),一說遷都年份為西元三五八年,後趙在佛圖澄(二三二─三四八)的積極傳揚下,佛教大為興盛。由此應可推估前燕在遷都前後佛教發展的情況,以及從戰亂頻仍的中國華北亡命至高句麗的漢人所傳奉的佛教信仰,在當時皆已傳入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