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釋淨土群疑論》提要校註
Treatise of Dispelling Doubts about the Pure Land: A summarized, collated and annotated edition

作者:懷感大師 著;中華佛研所 編註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漢傳佛教典籍叢刊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66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230041

ISBN:9789575988173

定價:NT$680

會員價:NT$57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一、極樂三種身土篇

↑TOP
【提要】

在大乘佛教的世界觀裡,除了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娑婆世界之外,十方也各有許多的佛國土,其中有淨土,也有穢土,而各個佛土所屬的種類與層次都不盡相同。本篇的問答,主要探討的是佛身與佛土。雖然這裡對身、土的介紹也論及佛身,但在篇幅跟重點上,則側重於論析佛土的種類,同時也引出什麼樣的眾生可以居住於哪一種佛土的討論。

第一問,論題先從佛的身與土各別具有「法性」、「受用」、「變化」等三種類別開始切入;第二至第五問,則從有情(眾生)的部分來探討器界(環境),也就是從不同果證境界的淨土眾生們,去論析極樂世界所屬的種類。

第二問,提出極樂世界是屬於何種淨土的問題。論主舉出三種說法:1.屬於攝化大菩薩受用佛陀法樂的淨土(他受用土);2.屬於攝化凡夫眾生的淨土(變化土);3.通屬於前面兩種淨土。

第三問,是針對以上三種說法的質疑做出解釋。如果極樂世界是他受用土,為什麼地前凡夫可以往生?如果極樂世界是變化土,為什麼本來應該是他受用土的登地菩薩,仍會往生到該處?論主認為:《佛地論》「初地以上生於他受用土,地前菩薩生於變化土」的判準,只是從「大分自因」(自力)而說;若從「他力」來說,即使是地前凡夫,只要依憑著「阿彌陀佛殊勝本願的增上緣力」,同樣可以受用登地菩薩的微妙淨土,不應該被自力之說所框限。

第四問,承接著第三問釐清自、他兩種受用土的差別,說明:雖然地前的凡夫,可乘著佛的願力往生到登地菩薩的他受用土;如果是佛自受法樂的淨土(自受用土),即使是登地菩薩,也無法得生。

第五問,除了說明「自受用土唯佛自居」外,更藉《大乘起信論》的內容來闡明「地前」與「地上」(登地)的疑慮-既然「地前菩薩」可以見到他受用身,自然也可以得生他受用土;而「登地菩薩」雖然居住在他受用土中,但是為了接引地前凡夫,也可以在變化土中顯現化身。

【正文】

問答第一

問曰:

佛有幾身?淨土有幾種?

釋曰:

佛有三身,土有三土。三身者:一、法性身;二、受用身;三、變化身。土有三種者:一、法性土;二、受用土;三、變化土。法性身居法性土;受用身居受用土;變化身居變化土。

「法性身、土」俱以真如清淨法界以為體性,如《般若》說:「彼如來妙體,即法身諸佛,法體不可見。」如《法界體性經》文殊師利禮云:「無色無形相,無根無住處,不生不滅故,敬禮無所觀。」等。《維摩經》云:「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法性土」者,如《般若》云:「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又《維摩經》云:「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又云:「諸佛國土亦復皆空。」又云:「十方佛國皆如虛空。」雖知身、土並一真如,夫「如」者,不一不異;而言「法性身居法性土」者,此以「覺照性義」名「身」,「法真理體」名「土」,是施設安立諦門說。

二、「受用身、土」者,此有二種:(一)自受用身、土;(二)他受用身、土。「自受用身、土」以菩薩行八萬四千波羅蜜行,修習圓滿恆沙果德,自利、利他,四智周圓、淨五蘊等為自受用身體;即以智上所現微細、周遍、廣大、清淨四塵,唯佛與佛乃能知見,自受用身所依止處,為自受用土體。「他受用身、土」者,為初地以上諸大菩薩,平等性智擊發鏡智利他功德,隨其所應,現一分細相,為他受用身、土體性。

「變化身、土」者,為於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以成所作智擊發鏡智利他功德,隨其所應,現一分粗相,為變化身、土體性。

此「受用」、「變化」二土體性者有三:(一)攝事歸真體;(二)攝相歸心體;(三)本末別明體。「攝事歸真體」者:一切眾法皆以真如為體,此報、化二土,即以真如為體。(二)「攝相歸心體」者:此報、化二土皆如來等淨心所現,故《維摩經》云:「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即《唯識論》及《攝大乘論》等明,一切萬法皆不離自心。(三)「本末別明體」者:此二淨土俱以眾寶莊嚴為體。

問答第二

問曰:

今此西方極樂世界,三種土中是何土攝?

釋曰:

此有三釋:

一、是他受用土:以「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其中多有一生補處」、「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等故,唯是於他受用土。

二、言唯是變化土:有何聖教?言佛「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等,即證是於他受用身、土,何妨淨土變化之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以《觀經》等皆說為「凡夫眾生往生淨土」,故知是變化土。

三、通二土:地前見變化土,地上見他受用土——同其一處,各隨自心,所見各異,故通二土。由此經言,是阿彌陀佛非凡夫境,當作丈六觀也。

問答第三

問曰:

前第一釋,若是他受用土者,云何地前凡夫生?若變化土者,云何地上聖人生?

釋曰:

計彼地前菩薩、聲聞、凡夫,未證遍滿真如,未斷人、法二執,識心粗劣所變淨土,不可同於地上諸大菩薩微細智心所變微妙受用淨土;然以阿彌陀佛殊勝本願增上緣力,令彼地前諸小行菩薩等,識心雖劣,依託如來本願勝力,還能同彼地上菩薩所變淨土,微妙廣大、清淨莊嚴亦得見故,名「生他受用土」。

《佛地論》等說:「初地以上生他受用土,地前菩薩生變化土。」此據自力分判地前、地上,居二土別;不據他力別願、勝緣而說。只如肉眼,論言:「唯見障內色;唯見欲界,不見色界;唯是離中知,不是合中知。」然《法華經》說:「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於內、外、彌樓山等,乃至阿迦尼吒天色。」豈不是「肉眼能見障外等色及見色界諸天色」耶?又《解深密經》及《攝大乘論》等說:「如人照鏡,自見本面,以彼鏡中無有面像,當見自面黑白之精。」此扶根塵與眼根合,而見彼扶根色塵,此豈不是「合中知」?若言「見障外、色界及自扶根色塵」者,便與論文相違;若不見者,復與經文相違。故知佛地論師據大分自因而說,不據他殊勝力別緣而說。而定自在所生色,非是色塵,不合為眼所見;若得大威德定所變定自在所生色,即能令凡夫人眼所見,今此亦爾。以本願力令彼地前菩薩等生受用土,不可一向判令不生也。

又,如《觀經》第九觀云:「阿彌陀佛真金色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八萬四千相、好。」唯是他受用身佛,非是地前所能觀見。下文言:「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故知-乘宿願力,觀見受用之身;亦乘宿願之力,生受用土。《佛地論》中亦作是問:「前說淨土『最極自在淨識為相』,云何會中有聲聞等而不相違?有何相違?諸聲聞等同菩薩見,同菩薩見故,聞說妙法。」一論師言:「或復如來神力加被,令暫得見,聞說妙法,此是如來不思議力,不可難以根、地度等。」此師意明。說《佛地經》時,在他受用土,諸聲聞等見彼淨土、聞《佛地經》,此由如來不思議力,彼是一時化緣,令暫得見;今此是不可思議本願力,令亦得生,斯有何過也?

問答第四

問:

若然者,此亦有過。地前不合生他受用土,以乘本願,得生亦可;地上不合生自受用土,應乘本願得生?

答:

「自受用土」名為「自」,不可乘願令他用;「他受用土」既為「他」,乘彼勝緣亦得往生。又,自受用土極微妙,不可乘願而得生;他受用土為他現,縱有微妙令下見。又,他受用土有本願,乘其本願,凡夫得生;自受用土無本願,為此不令菩薩見。

問答第五

問:

若「自受用土」名為「自」,他亦若得生,「自」義不成?自受用土佛同見他佛,得見無「自」義?

答:

佛是究竟解脫身,圓證一如應他、自;菩薩惑障未除盡,不可生佛自土中——如是等眾多問答,不可一一具說,諸有智者,隨義應思也。

又,縱令地前菩薩等自識相分見粗相淨土,不見微妙清淨國土,同諸菩薩所見微妙清淨寶土;然以諸大菩薩受用法樂,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淨喜、樂,無有恐怖,或喜樂、或生厭離、或斷疑,故亦得名為「生他受用土」。

又,《起信論》云:「從初發意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名為『報身』。」此之論文已通「地前得見他受用身」。若「得見他受用身」,何妨得生他受用土?此以一義,通《佛地論》一師所解,或《起信》文據「初地以上證發心,說見佛」。

言「變化土,地上菩薩生」者,此有現一身,理通報、化,隨宜見者,凡、聖各別何妨?

下不得生上受用土,以下不能見勝妙之土,又業劣弱,不得往生;上能見下,為欲接引地前凡夫生變化土,有何妨廢?又地上菩薩生變化土者,皆是化身,亦無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