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本來面目:〈觀心銘〉講記
The Original Face: Collection of Talks on Contemplating Mind

作者:聖嚴法師

譯者:法鼓山國際編譯組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大智慧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112頁

商品編號:1110750171

ISBN:9789575987190

定價:NT$150

會員價:NT$12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導讀

< 回商品頁

【憨山大師介紹】海湛空澄雪月光:憨山大師的禪修歷程(摘錄)/廖肇亨

↑TOP
憨山大師異軍突起於晚明,是晚明佛教復興最重要的旗手之一。當代高僧虛雲老和尚(西元1840~1959年)屢屢稱之,致以憨山大師後身自況,平添無限遐思。

其實,在憨山德清生前,他種種特殊的經歷已十分令人側目,各式各樣的神奇傳說已不脛而走。憨山德清高足顓愚觀衡(西元1579~1646年)甚至煞有介事說憨山大師為陳亞仙(曹溪地主)後身,逼得許多當時名流出來否認這件事情,也有人說憨山大師是六祖惠能(西元638~713年)再來。縱使未必真正讀過憨山大師的著作,但人們對他超凡的生平經歷總是那麼一絲絲好奇。

雖然如此,晚明禪門中人對憨山大師似乎沒那麼敬重,晚明禪家自從密雲圓悟(西元1566~1642年)標舉臨濟正脈開始,其後人往往將憨山大師列為「不詳法嗣」,憨山大師對此評價亦多少有所耳聞,其不以為然之情亦在意料之中。客觀來說,憨山大師出身南京大報恩寺,原本就是華嚴宗大本營,少年時期的憨山大師雖然奮力修禪,但於經教從來不敢放鬆,觀其著作目錄,可謂「遍注群經」,晚年更奮力完成《華嚴經綱要》,賢首一門可以說是他畢生的心志。

但禪修也始終是憨山大師最重要的關懷與自信所在,憨山德清的禪法多少帶有教家色彩固然是不爭的事實,不過不能因為這樣,就對他的禪修工夫與境界有所懷疑,至多只能說大師禪教並重或源出多方,駁雜之譏,當日容或有之,不過今日視來,憨山大師積極轉化不同來源的知識此等作法,可能更具有現代意義。

發悟無人請益,以經典印心

綜觀憨山大師的生平,於禪修一事,曾得力於南京棲霞山雲谷法會(西元1500~1575年)、少林寺的幻休常潤(西元1514~1585年,北方曹洞),以及臨濟祖師笑巖德寶(西元1512~1581年)等人,亦是一時之選,皆非泛泛之輩。眾人之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起手接引入門的雲谷法會。

雲谷法會可不是普通人物,而是在流傳至廣的善書-《了凡四訓》中出現的雲谷禪師。袁了凡就是接受了他的教誨,才重新認識到因果運命的道理,對人生有不同的體悟。透過《了凡四訓》,雲谷禪師大名廣為世間所知,鮮明的智者形象更是眾生膜拜崇仰的對象。憨山大師雖然轉益多師,但雲谷禪師對形塑憨山大師人生卻有幾層重要的意義:

(一)憨山大師說雲谷禪師「教以念佛審話頭,是時始知有宗門事」,是以知其修禪入手,受雲谷啟發,在於「念佛是誰」公案,憨山大師又說他「特揭唯心淨土法門」、「發揮四法界圓融之妙,皆歎未曾有」,雲谷禪師禪、淨、華嚴各種家數融合無間的特色,箇中真意,憨山大師想必體會最深。

(二)憨山大師十九歲本有意還俗,雲谷禪師勸他以高僧古德自許,後來憨山大師得《中峰廣錄》以告雲谷禪師,雲谷禪師勸他:「熟讀此書,便知僧人高貴之處。」事實上,憨山德清一生中,屢屢重刻《中峰廣錄》一書,除了對中峰明本(西元1263~1323年)的敬慕之外,恐怕也相當程度地寄託了對老師雲谷禪師的交代。

雖然雲谷禪師可謂憨山大師在修禪一事的啟蒙師,但修禪畢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一切仍必須自我體會。憨山大師後住五臺山,在五臺山上靜坐得力,憨山大師自述三十歲在五臺山上,一日粥後經行,忽然立定,不見身心,光明如大圓鏡,山河大地,影現其中。及覺,一切湛然,自覓身心,了不可得。即說偈曰:

瞥然一念狂心歇,
內外根塵俱洞徹。
翻身觸破太虛空,
萬象森羅從起滅。

幾乎可以說:憨山大師當日已經證入大圓鏡三昧境界當中。重點是他自言發悟無人請益,只好以經典印心,特別是《楞伽經》。經典印心一事幾乎是憨山大師的日常功課。又有一次,憨山大師四十一歲時在山東嶗山,大雪之日,靜坐夜起,見一片空澄,雪月交映,忽然身心世界,當下平沉,如空花影落,洞然一大光明藏。說偈曰:

海湛空澄雪月光,
此中凡聖絕行藏。
金剛眼突空華落,
大地都歸寂滅場。

隨即取《楞嚴經》印證,開卷即見:「汝身汝心,外及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心目朗然,又提筆述《楞嚴懸鏡》一卷。

這兩次特殊的體會可說是憨山大師修證體悟的真實心得,就此觀之,憨山大師禪修境界之高,實非當日信口雌黃之流所能比肩。

(廖肇亨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