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

作者:聖嚴法師

譯者:釋會靖(關世謙)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海

規格:平裝 / 14.8x21 cm / 600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000511

ISBN:9789575984922

定價:NT$660

會員價:NT$561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導讀

< 回商品頁

他序

↑TOP
現代的華人社會所流傳的佛教,及至普及到明代時期,中國佛教,尤其是智旭在佛教儀禮方面所造成的影響,依然還有其不可得知的種種。以往,在日本學術界的中國佛教之研究,向以佛教的唐代歷史或教理的面向是非常興盛;及至宋代以後,中國佛教的研究,呈現可謂極其低潮的趨勢。

本書著者,是一位繼承中國佛教悠久傳統的僧侶,以故,才能促使其完成此一偉大的研究,此其主要原因之一;兼以金倉圓照博士在其序文中之所敍述:「因為當今有關蕅益智旭的研究,在學術界仍然不夠充分。而就一般人的印象中,認為智旭是明末年間的天台專家,依憑著者優越的中文理解能力,坂本教授斷定如果採擇研究天台的志向,以《靈峰宗論》的深究細酌,該是最為適當的課題。」誠然是非常明確的言詞。

著者往年在台灣的南天台佛教學院專修科肄業時,即已修學過天台教學。進而來日,又在坂本幸男教授座下,更深一層地研究天台學,以致向來被尊稱為天台學者的智旭,自然是非常恰如其分的研究者,該是當之無愧。

著者開始著手於智旭論集─《靈峰宗論》的研究,首先是精讀《宗論》,進一步疏理其資料;在研究過程中,依次檢閱智旭的全部著作,精神貫注在必須掌握其思想脈絡的整體全面,下定決心針對智旭的思想與宗教綜合面向去專志考究,其成果就是本書的結構實體。隨即向立正大學的大學院(研究所),提出博士論文的學位申請。

本書是由五章所構成,第一章〈智旭的時代背景〉,應是全篇論文的結論,是敍述明末佛教的概觀,明確地將智旭定位為明末佛教的集大成者。第二章是〈智旭的生涯〉,翔實地分析智旭的傳記及其生平記事資料。第三章是〈智旭的行踐〉,即智旭在宗教實踐方面的整體修行。第四章是〈智旭的著作〉,將智旭全部著作總計五百十一種、二百二十八卷,加以分類並逐一標明其著作年代。第五章是〈智旭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是把智旭的一生分成青年期、壯年前期、壯年後期,以及晚年期的四個時段,詳論其禪律一致、性相融會、天台教學及淨土念佛思想等。以下將依次介紹其內容:

第一章是〈智旭的時代背景〉,明述智旭活躍時代的歷史背景,以及明代王朝的動亂,乃至社會不安的狀況;進而分析儒學與佛教之關係及其交涉經過,並對智旭的思想與陽明學,其與明代道教的關係。另亦得見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及蕅益智旭在晚明時期,之於儒佛道三教同源論的看法;更分別述列天主教與佛教的對立抗爭,同時述及智旭對基督教的批判論書《闢邪集》;最後論及明代佛教的諸般問題─僧眾的分類方法、僧侶墮落的情形、教團的一般狀況,以及居士佛教的實際情況等。

第二章是〈智旭的生涯〉,首先疏理智旭的師承關係資料,以及他所尊敬的人物;接著便述及其盟友與八位道友,一一列舉其為人處世的風格。其中關於智旭的弟子,當可區分為前期的弟子與後期的弟子,並分別列示其名號。其次,對於智旭的傳記,亦予詳述其始末。先行檢討其傳記資料,再述論智旭事蹟的地理研究,對其畢生所留下腳印的徑山、龍居、金庭山、九華山、溫陵、雪峰山、普德講堂、祖堂山、新安等地的風土人情,皆予詳加描述與解說,使其在傳記中均得以生動、寫實地呈現。

第三章是〈智旭的宗教行踐〉,在本書應予注意的是,必須掌握住他的信仰實際狀態。為了明瞭智旭的信仰,須先了解當時一般信仰的實際狀況,這可從觀音信仰及地藏信仰講起。書中指出他所修行的大悲懺、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金光明最勝懺儀等各種懺法,他都已親身實際修行的經驗。其次是持咒的修行、卜筮信仰,乃至刺血寫經等修行,以及捨身信仰的燃臂與燃頂等贖罪觀念的陳述;最後論及智旭的悟境變遷,終致歸向淨土信仰。智旭的證悟,可分:(1)以儒教者的立場所證悟;(2)以參禪者的立場所證悟;(3)以研究者的立場所證悟;(4)以念佛者的立場所證悟等四個階段來說明。至於在智旭的宗教實踐這方面,儘管也有禪、密、苦行、懺法等多種,但他最終所堅持的修行法門,還是淨土教的念佛信仰。

第四章是〈智旭的著作〉,這方面先是敍述智旭的著述態度,而後是對智旭的著作在書誌學上所做的研究。關於智旭的著作,大致可以區分為釋論與宗論兩種分類。著者先就釋論諸書的成立年代詳作考察,再就一部分成書年代不明者,以及尚未完成的諸論各書,分別加以檢討;最後則是著者對其最為嫻熟、詳悉的《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做了完整的考究。關於《宗論》,這是智旭的弟子─堅密成時,將智旭的七種文集加以分類編纂成三十八卷所成書。著者把《宗論》所收錄的二十八類七百九十七篇之中,可能推定其著作年代的,僅只二百五十篇而已,其餘的部分猶待後繼之賢達再接再厲。

第五章是〈智旭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有關智旭思想的開展過程,分為青年期、壯年前期、壯年後期及晚年期分別論述。其青年期,是以《楞嚴經》為中心的禪與淨土;在其壯年前期,是高倡戒律,以《占察經》為中心的性相融會思想,以《宗鏡錄》為中心的教理思想,以禪為中心的現前一念心,並且以《梵網經》為中心的心體論等,均有所闡明。壯年後期的思想開展,是隨著明代以《楞嚴經》為中心的佛教統一論為標的去盡情鋪陳,在此時期,智旭的思想全心傾向於淨土法門;至於其晚年期,則是特別重視《大乘止觀法門》而撰述了《大乘止觀釋要》,並於力倡性相融會的同時,又著述《大乘起信論》註釋書。智旭即依據《起信論》而開展其性相融會論,致力於闡明其義理。

繼之,述智旭與天台教學的關係。智旭與天台有關的著作之中,被視為具代表性的是《教觀綱宗》,以其《釋義》以及與《法華會義》的特點,均曾有所闡述。最後的第五節,是「智旭思想的總結」。對於智旭的特質,加以總括性的論述,這是研究智旭思想的結論。著者以智旭為其研究學術的指標,是性相、禪教的調和,是天台、唯識的融通,是天台與禪宗的折衷,是儒教與禪的融通;歸結到最終,則指出律、教、禪、密的統合而歸向於淨土。

以上是就本書的內容,加以簡單的介紹。整體而言,著者掌握了向來從未有人研究過智旭的整體像狀。以往的研究者,都一致認定智旭是明末一位傑出的天台學者,但著者認為他不僅是一位佛教學者,根本就是一位虔誠、堅定而徹底的佛教生活實踐者。著者所掌握到的此一新見解,著實應給予崇高的評價。著者對於智旭整體像狀的體認,其在佛教生活實踐方面,是以《梵網經》為中心的戒律主義者;在佛教信仰行為方面,則是以地藏經典群的《本願經》及《占察經》為依據;在教理的哲學思想方面,是以《大佛頂首楞嚴經》為中心,基於此一基本立場,才衍生出性相融會、諸宗融合的結論。

本書在推行有關智旭之研究的同時,對於治學的心理準備,以及資料的蒐集各方面,於闡述智旭生存時代的背景,及其思想等各層面,於論述之餘,也就智旭的生平加以解註,從而,對於智旭的宗教方面的實踐、智旭的著作,以及智旭思想形成,都做了仔細的闡述。如果勉強地非難其缺點,即是本書在結構上,如果把能將第四章〈智旭的著作〉放在第二章〈智旭的生涯〉的後面做為第三章,則對讀者來說,是否會更具切實感?還有,第一章第五節第四項的〈明末的性相融會論〉,如能把它編入到第五章〈智旭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之內,或許將更為順理成章?

儘管本書在撰述成書上,或多或少尚有勉為非難的這兩點,但這些情形都絲毫不足以損傷到本書的價值。做為一位外國人的著者,能夠利用那麼純熟的日文完成本書的著作,謹此表致深摯的敬意。

一九七六年刊於日本《鈴木學術財團年報》第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