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生死學中學生死

作者:辜琮瑜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琉璃文學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38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700161

ISBN:9789575985264

定價:NT$380

會員價:NT$32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前世今生的生死謎底

↑TOP
◎尋找自己此生的功課

如果真能從學習的角度來看,將肉體理解為此生學習的工具,就可以進一步省思:「能否觀照到此生的功課?」從過往到現在,看看這一生的經歷,能找出罩門在哪裡嗎?常常過不去的問題在哪裡?真的願意或可以把這些問題當功課嗎?或是每次碰到時就尋求閃躲迴避的可能,甚至希望不要碰到,可是根源不處理,真的躲得掉嗎?這也是我們可以從宿世歷程來觀察的,有哪些是到目前為止都沒辦法解決的生命難題?是因為沒辦法解決它,還是不想理它?或者問題出在我們老是習慣性地套用、沿用過往的模式來處理,以致於問題老是重複出現。

另外,從造業、受報的角度來看,如果那是業力的話,或者就是功課,閃避有沒有用?如果沒有完成,就好像沒有完成小學的學業,就進不了中學;沒有完成中學,就進不了大學一樣。每件事都如同一個又一個必經的歷程或階段性,沒有什麼是可以跳過去的,如果真是如此,當我們面對一些被視為業報或不喜歡的狀態時,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方式去看待?

此外,如果從因果的角度看,不管今天承受的是什麼,如果那都與過去所造作的因有關,那接下來要不要讓這樣的歷程重複地循環下去?還是在進行下一個動作之前,可以更謹慎,因為知道會產生某一種結果,如果不想要產生那樣的結果,那造作的當下,就會更加謹慎。我們常講「眾生畏果」,眾生都很怕果報出現,可是「菩薩畏因」,因為在造作時就知道會有什麼結果,所以不用等果報出現才憂慮恐懼,而是在你做的當下,產生因的那個當下就更謹慎去處理。

◎從前世故事還可以看到什麼?

很多人也許對他的前世很肯定,也許透過催眠或某些記憶,或神通人士的訊息,看到某一世是某一種狀態,可是即便能懷念那個狀態,卻也不可能回頭。上輩子也許是歐洲皇室的公主,可是現在歐洲很多國家已經沒有皇室制度了,就算還有,也不可能回頭告訴他們:「我上輩子是你們家的公主。」這聽來就夠荒謬,甚至毫無意義。很多事情也許可以懷念,但不可能回頭,這都是所謂的「不可逆」處境。即使今生所經歷的,都不可能回頭重來,何況隔世?

也許透過所謂宿世的回溯,得到某種鼓勵或者愉悅的感受,但若陷入耽溺,不但對未來無用,反而形成障礙,無法踏實地活在當下。或許我們曾有過偉大的前世,或曾擁有極大的力量、財富,過著幸福圓滿的人生,但不代表此生就能把那些東西帶過來。所以,如果只是停留在緬懷那些過程,對這輩子的生命是沒有幫助的。如果想再擁有那樣的狀態,就像那個電腦遊戲的狀態,每一次都要重玩。

不過如果視之為學習的功課,那就看我們如何看待,但不要因為宿世的回溯,影響到這一生的感受與體會。我常聽老一輩的人說起當年在大陸的生活,有些長輩家裡很有錢,是大小姐、大少爺,家裡有好多佣人伺候,經歷戰亂到台灣後日子變得很苦;有些在那個苦當中不願去想接下來要如何調適、改變,只是每天耽溺在過去當小姐、少爺的追憶,這種追憶只會帶來更多的苦惱。如果我們耽溺在過去世的豐功偉業當中,也會類似這樣,沒辦法往前走。

此外,我們也可以從回溯前世學習判斷訊息,哪些是幻想、哪些是期待,或是對生命的想望渴求,例如很多人回溯後都說是王子、公主,幾乎沒有人是清道夫,所以透過回溯的歷程,也可以看到我們內心深處的訊息,為什麼會回溯出某種身分,是不是生命中出現了一些什麼樣子的問題,讓我們產生這樣的渴望與期待。

想想我們這一生才到目前為止,就已經經歷過多少人、事、物,接觸過多少知識觀念和想法,聽過多少故事,這樣的積累就是生命,因此偶有片段畫面或思緒訴說著彷彿是宿世經驗時,也許可以提醒自己,生命是涓滴流水般地延續,而非大片切割的事件組合。

前世今生的課題可以很有趣,也可以充滿想像或憧憬,但更可以以佛法所說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麼簡短的一句話來理解,當然,也可以如前述般,給出許多來自不同學科領域者所研究、探索的論述或詮釋,但更重要的還是我們究竟能從中學習到什麼?能否長養出對當下的珍惜或知解後的轉化,從而對未來帶出更如實看待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