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生死學中學生死

作者:辜琮瑜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琉璃文學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38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700161

ISBN:9789575985264

定價:NT$380

會員價:NT$32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無常與變化

↑TOP
◎無常人生的四大恐怖

由於是以無常闡釋人生,因此討論其中的四大恐怖時,除了大家都能理解的「老、病、死」之外,還外加一個「情愛」,而這也是大部分的人無法認同的。事實上,如果從人所認定、感受的恐怖情況來觀察,會發現那也是主觀而沒有絕對值的。例如有人認為三更半夜走在路上,遇到人或不是人都很恐怖,因為半夜遇到的人可能是壞人,你不知道他會對你做什麼;如果不是人,那更無法判斷會發生什麼事了。但也有人喜歡半夜在山林中散步,享受那種寂靜的美,對這樣的人而言,三更半夜在路上走一點也不恐怖。

而之所以把恐怖設定為這四種,主要還是與控制有關。很多人喜歡《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尤其喜歡他們手上的魔杖,童話故事裡的魔女、巫婆,甚至教母,手上最迷人的就是魔杖,因為魔杖可以用來控制自己不想要的狀態,而很多恐怖的覺受正是來自於無法控制的狀態。

◎無法控制的老、病、死

而這四大恐怖,都是人類到目前為止還無法控制的事物或狀態。第一大恐怖的老,是絕對無法控制的,即使花錢整型,也只能改變一時,生理機能卻無法延滯,或像把白頭髮染一染,能染到什麼程度?這些都改變不了衰老的事實。

《黃帝內經.素問》當中有一段文字論述男性、女性的生命週期,或是所謂身體的循環週期,男性是八、女性是七,所以只要逢七、逢八,生理、心理上就會產生變化;對很多女生而言,最嚴重而很難忍受的七,照醫書的紀錄,應該就是第六個七,也就是四十二歲,那一年無可避免的,會開始出現兩個讓人很難適應的狀態,一個是白髮,另一個則是面容憔悴。

這是老祖宗長期觀察的智慧,描述的是生命遞演過程中無可逃躲的自然現象,也讓我們可以更真切地體會:老是一個完全沒辦法控制的事。骨質疏鬆後,吃再多維骨力有用嗎?也許能減緩流失,但仍然不斷持續地流失;器官變老了、衰竭了,換個器官有用嗎?換了一個,下一個又壞了。臉開始長皺紋了,去拉、去灌、去做醫學最新發明的微型美容,有用嗎?如果已經七十歲了,即使可以透過方法讓自己變得像三十歲,但也只能讓外表看起來像三十歲,裡面的器官可還是衰老到七十歲的程度。

在年華老去的過程中,身心狀態開始慢慢不聽話了。滿桌佳餚都是最愛,可就是吃不進去,腸胃機能變差了,讓人很懊惱,連胃口都不能控制。或者很想走到遠一點的地方散步,可走沒幾步就累了。此外,很多老人家都不喜歡出門,因為隨時隨地要上廁所,不能控制。從健康而靈活的狀態,開始衰老,什麼都無法控制了。然後也會開始失去力量,拿重一點的東西都覺得很吃力。這些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徵兆出現時,很多人會開始陷入一種恐慌狀態,最深層的恐懼則有兩 個,一個是身心失去控制,另一個則是提醒自己,也許死亡靠近了。此外,讓人無法忍受的事是無論人長得再美都會因老而變醜,﹁美人遲暮﹂對美人而言是多麼難堪的境況。

因此,老會讓人覺得失去控制,當然是一件令人感到恐怖的事情。

第二大恐怖的病,也很恐怖,人生的鬥志和希望都可能會消失。生病也許是暫時的,但也許就得一直躺在床上,時間久了,那種﹁人生還有什麼意義﹂的恐慌感就會出現。

我常會播放一部討論安樂死的影片《點燃生命之海》(The Sea Inside)給學生看,年輕的孩子看了會很感慨:「如果換成我二十幾年下來都只能躺在床上,只有頸部以上可以動,可能也不想活了!」因為那種狀態會讓人覺得失去活下去的意志。

有時只是生病個幾天躺在床上,明明知道會再好轉過來,都還是會沮喪,更何況有些病是不可逆的,一旦犯了病,就不會好過來的呢?那種感覺像突然被判刑的滋味很不好受。小孩子偶爾會小病裝大病,因為可以不用上學,可以吃到蘋果,會被父母長輩特別照顧,那種孩子式的遊戲,是因為知道病可以靠吃吃藥、打個針治得好。可是如果生了治不好的病,打針、吃藥都沒用,甚至必須把器官割除,或者得長年每天打針、洗腎控制,不可能回復原來的狀態,也許會好轉、控制住,但不會根治,那種與我們原先認定什麼都可以復原的落差,也會讓人情緒低落。

而這種恐怖感,當然也來自「失控」。生病的人無法控制外在的環境,即使在生病的當下,家人很用心照顧,可是病人心裡還是會擔心:「會不會有一天被嫌棄呢?」然後病人的生活會受到限制,可能得一直服藥,可能得隨時回診,哪裡都去不了,原先期待的生活品質會受到影響。此外,即使是原先認定的吃藥、打針就會好的病,在無常變動中,是無法確認的。感冒送進醫院就沒出來,發燒之後竟然就走了,這種看起來沒什麼的事,也可能在不預期下發生。

第三大恐怖是死亡。死亡的恐怖有幾個關鍵的原因,首先還是從無法控制而來。在《與死亡對談》(Start the Conversation : The Book about Death You Were Hoping to Find)一書當中,作者康閣.史東(Ganga Stone)撰寫了一個發人深省的租約。上面寫著:

租 契

新製肉體一具租予 ○○○做暫時使用。
租用期限:按造物主意旨,隨時可予終止。
承租條件:租用者自費維修,大限一到,即放棄使用。
合約之終止: 任何時地皆可終止租用,無須事前通知,也無義務聽租用者申訴,無論租用者準備妥當與否,應立即遷出。

從我們開始租用這個身體開始,不但房東回收的日子不確定,回收的狀態不確定,甚至不一定是你把身體這個房子弄壞了,有時好端端的也會被收回去。而在使用的過程當中,所有的破損請自行負責,房東不管的,不會幫你修身子。這個租契如果以我們的習慣模式來看,當然極不合理,但卻又很清楚地點明了死亡這回事無法控制,更無法延遲的真實面貌。

曾有過一個醫學上的案例,醫生對一個癌症病人說:「現在發明了一種治療癌症的新藥,如果吃了,就有機會多活六個月,但後遺症是不知道身體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因為還在實驗階段,可以不收費,你願不願意接受這個實驗?」

這個故事有一個前提,就是病人的小孩年紀還很小。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這個男主角,願不願意簽下這個合約去試這個新藥?病人簽下合約了,原因只有一個,他希望有多半年的時間陪孩子。

結果試新藥時發生了一件事,他的身體產生激烈的排斥,所以在半年時間中,他的小孩根本不可能常進醫院病房看他,因為多半時間他都處在緊急救治狀態。雖然多延遲了半年的時間,但期望的陪伴並沒有發生,只是多活了半年痛苦的日子。這就是人生的真實狀態,與我們想像的沒辦法完全吻合,因為就像醫生告訴他的,只能再撐半年,但會產生什麼樣的後遺症,連醫師也無法保證,所以死亡延遲了,但這個延遲與沒有延遲結果差不多。

死亡這件事是無法化解的,從古到今,東西方多少求仙、求長生不老藥的人都曾努力過,可至今沒有人成功,人們還是在生生死死的過程中,不斷地經歷恐怖與釋懷交織、起落的狀態,這是第三大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