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432期

不一樣的父親

印象中的父親,是家中最霸氣的樑柱?拙於表露情感的沉默男人?抑或總鞭策兒女力爭上游,掙得世俗光彩的老爸?作為孩子成長的重要推手,父親的角色,真實卻難以言喻。藉由「父親」演進史,從生物與社會雙軌觀察父親角色的變遷。從佛典故事中,看見父親不同於世間的愛與用心。

親子關係面對面時,聖嚴法師勉勵成為「是」的父母。四位老爸話真心,用不同方式的愛與關懷,讓孩子走出自己的人生風景。

國民作家林良的女兒林瑋,自問為什麼這麼愛爸爸;面對一生挫敗的老父,記者作家楊索想與他聊聊生命歸鄉;《我的爸爸是大體老師》作者朱美,寫下見到解剖台上父親的萬分難捨;曾是流浪教師的施鈞凱,筆下是對已逝父親的思念……

新專欄「三生有幸」,辜琮瑜與你解讀生活、生存、生命的幸福密碼。「人生行旅」介紹青農林蔚荃,投入自然農作,展開追尋眾生平安的旅程。「佛學人物」社會學者汲喆,以社會學專業結合宗教實地田調,自許成為近現代漢傳佛教史的書寫者。

►內容試閱

【分享篇】

陳榮裕:我的兒子是法師

當孩子告訴陳榮裕要出家,他沒有萬般不捨,反而滿心歡喜。不管孩子做出任何選擇,他都支持,當孩子出家成為法師,他也一心護持。

【抒情篇】
給爸爸一封信:您要不要來看我?

朱美做過記者、當過代課老師,現為電視企畫編劇、專業寫手、自由作家,沒想到當她參與「我的老公是大體老師」節目拍攝,摯愛的父親就躺在旁邊的解剖台上……

【人生導師】
找回真正的自我

相信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你一定會說:「我就是我啊。」但是你可曾想過,我們所認為的「我」,或者「自我」究竟是什麼?你可能因為從小到現在,大家都叫你這個名字,你也已經聽慣了,就覺得這個名字就是我,我就是這個名字。

【佛學人物】
汲喆:近現代漢傳佛教的歷史書寫者(上)

社會學在大陸還不是熱門學科時,汲喆便以第一志願考入上海復旦大學社會學系,之後赴法國深造,以近現代漢傳佛教為主要研究領域,法國歷史悠久的社會學研究傳統,又給了他什麼養分?讓他終於了解何謂「社會」,可以用「社會學」改變世界。

►延伸閱讀

佩姬.羅伊.華德(Peggy Rowe Ward)
賴瑞.華德(Larry Ward)

珍妮絲.史普林(Janis Abrahms Spring Ph.D.)
麥可.史普林(Michael Spring)

聖嚴法師

►前期推薦

人生431期:
愛情覺招——向佛陀學愛情智慧


問世間情為何物?佛教稱眾生為有情,情字這條路,求不得時苦,怨憎會也苦,愛別離亦苦。經常與年輕人研究生活覺招的常提法師,為青年常遇到的愛情困惑:渴愛、網戀、分手、恐怖情人……

人生424

人生430期:
認識恐懼,你在怕什麼?


為什麼有人會怕沒有威脅性的蟑螂或黑暗?有人只要在公開場合講話,就會害怕緊張到冒冷汗?什麼是「恐懼的原型」?本期專題探討「恐懼」,心理學家林以正從腦科學解析……

人生429期:
悟吧!在世界佛教村


1949年,臺灣經歷著劇烈的社會變遷,政治、經濟、族群……充滿了變數。在那個劇變的年代,人力物力極度拮据的時局中,《人生》誕生了,創辦人東初老和尚……

人生428期:
無常的功課 佛說無常經


花開花謝、日夜變化、風起雲湧,乃至呼吸、念頭、衰老、生病、死亡……無常的時時刻刻變化,我們覺察了嗎?《佛說無常經》中,佛陀告訴眾生什麼是無常,我們卻常誤以為日常是恆常,非得等到……

人生427期:
與記憶的美好告別


對熟悉環境的模糊、效率生活的瓦解、閃耀才能的消逝、記憶流逝的空洞,乃至親密關係轉為陌生,自我認知逐漸模糊……認知症(俗稱失智症)者退化的過程……

人生426期:
聖嚴法師 願的足跡


乞食千家,杖竹萬里。聖嚴法師一生不斷地出發、遠行,與不同地區、領域、宗教的人們分享佛法。法師圓寂十週年之際,作家王鼎鈞教授回憶,因為往佛教裡找尋「上帝隱瞞的東西」……

►2019人生雜誌訂閱方案

人生雜誌訂閱特惠

客服問題請洽:[email protect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