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人生487期:與《心經》相遇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03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87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71 (9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精選專欄.北美參學札記】呼吸感作息-小滿與留白的僧活

↑TOP
放香囉!夏斯塔僧院一週兩次放香,
呼吸感的作息有助修行的長遠心,更有生命的智慧,
生活只要「小滿」,留下「餘地」,
留白的僧活因保有空間或時間,
不僅有改善與迴旋的餘地,
也能容納各種不經意出現的驚喜。

■ 文.圖/釋常啓(法鼓山僧伽大學教務長)

從熱帶國家來的演建法師,從未實際摸過,甚至也未看過白雪,得知這個消息的典座與大心法師,悄悄地規畫了一場滿願初體驗,他們商量著在週一「放香日」帶我們去尋跡踏雪,就在最近的夏斯塔山。

這座以終年白雪覆蓋出名的大山,近幾十年來,由於氣候暖化,融雪加劇,夏天積雪只留在山谷的辮狀褶皺縫隙中,使得這座海拔4317公尺的圓錐形休火山,傲立中顯得蒼涼,也讓我們的踏雪之旅更添難度。

然而,三位西方僧穿著輕便的運動服,一派輕鬆;三位東方僧則是百搭的中掛,以不變應萬變,我們不打算征服群山,往上爬是為了往下山谷,尋找堅毅不化的雪。七十三歲的大心法師由於腳較不穩,拄著拐杖,一路爬坡,走得辛苦卻也走得強韌,不輸年輕人。仔細觀察老者,呼吸均勻不急不喘,適時停駐休息,充分掌握身體的節奏,再出發又是活力滿滿。

呼吸與放香的呼應

呼吸真是神奇,一呼一吸之間,能使生命有力地循環於整個身體,又與心的狀態有直接關係,我們如何掌握呼吸是生命極為重要的課題;我們如何向呼吸學習,映照於我們的生活節奏,也是生命能調和順遂的關鍵。當吸氣吸飽,肚子鼓出,橫膈膜下降,肺部擴張,更多的氧氣進來,血液就能攜帶飽滿的氧氣送到身體各器官;而呼氣縮肚時,相反的動作讓二氧化碳大量吐出體外,生命就在呼吸間,循環不已。

氧氣就像是細胞的能量與營養素,而橫膈膜上下移動的過程中,則能調節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作用。吸氣調和交感神經,使得全身的機能活躍起來;使我們機警、敏感有衝勁。吐氣調和副交感神經,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緩和緊張與興奮,使我們放鬆、沉著且穩定。所以交感神經猶如油門,副交感神經則是剎車,兩者透過呼吸分工合作、平衡發展,就像海洋裡的波浪起伏,可以幫助水體的循環流動,使它不至於停滯敗壞。

很多現代人不是猛踩油門,就是完全躺平,使得自律神經都處於衰退狀態,晚上睡不好,早上又爬不起來。要讓呼吸恢復平衡,關鍵是吐氣要深,要先把原有的空氣排出去,才能夠多吸進一點空氣。就像一杯水一定要先倒光,才能加更多水。不這麼做,體內存的多是舊且沒有換的氣,排不出去,使得新進來的氣有限,反而可能缺氧,因此吐氣主司的放鬆休息是關鍵。

夏斯塔修道院的呼吸感作息,充分展現平衡節奏,尤其關鍵的吐氣,先以一週的作息來看,在週末接眾外弘的法務之後,週一放香;週三大出坡之後,週四再半天放香。逢週一放香日延後起床,在早坐、早課、早午齋(brunch)後,僧團會在齋堂進行羯磨會議,預告本週的相關活動與調配人力,之後只需兩人一組,便可開車外出,我們的「踏雪」之旅因此成行。也有法師選擇室內游泳、看牙醫,或是留在寮房拼圖。

另外,放香日晚課、晚坐取消,大寮也不開火,又稱為「點心日」,自己可進大寮料理,讓大寮法師也能充分休息。鬆緊得宜的作息,不會累積太多疲累與壓力,又能長養蓄勢待發的力量,讓平均年紀七十歲的僧團,能枯木逢春,奉獻一生。

動靜之間的調變

這樣一週兩次的放香吐納,讓我想到一個鋸木工人的故事。

面對堆積如山的木材,工人埋頭不停地鋸,緊張得不敢休息。有人勸他:「你的鋸子鈍了,應該休息一下,磨磨你的鋸子吧!」鋸木工人卻不耐煩地說:「你沒看到我有這麼多木材要鋸嗎?哪有時間去磨鋸子!」眼看著鋸木工人用鈍劣的鋸子,費力的埋頭苦幹,也許我們會因他的缺乏效率而覺得可笑!

但很多時候,我們也會不自覺地陷入這種「鋸木工人的困境」中--有很多事情要做耶!一寸光陰一寸金耶!不敢浪費絲毫時間去休息,甚至不願意去磨利自己的「鋸子」,而成為我們眼中那個可笑之人!

夏斯塔修道院的呼吸感作息,以一天的作息來看,早坐與早課是出家人的本分,不過一般寺院領執大寮的僧眾,通常會用此時段料理齋食,以備接下來的僧眾早齋。然而,修道院為了讓所有僧眾,都能在清晨一起共修,特別安排在早課後、早齋前,有一小時的僧團執事出坡,早齋的料理便自動移到此時段,讓大寮法師也能透過清晨共修來滋養道業,培養宗教情操,更讓每天的開始都在靜坐與梵唱中凝聚彼此。

以一年的作息來看,我們夏天到訪,一般作息日是六點起床,比冬日晚起,這讓東方人的我們疑惑。根據《黃帝內經》順時養生的說法,春夏應早起,接受太陽的光熱以吸收陽氣,來散掉身體在冬天時所累積的寒濕之氣,有助筋骨強健。而「白天短,黑夜長」的冬天,則應該是「早睡晚起」,而有「必待日光」的說法。但到了西方的加州道場,沒有順時養生的觀念,卻有動靜之間的調變。夏日因白天勞動多,砍柴、森林維護、清防火道等出坡,晚上需要較長的安眠,所以晚起有助清除白天的疲勞;冬日因積雪,勞動少,萬物寂靜隱伏,但僧人則早早起床,披精進鎧用功,長養道業,甚至較長的冬安居,更是在風雪中封山精進閉關。

修道院的僧眾一年會有一個月的時間,申請僻靜場獨修,僧院有慈友(Compassionate Friend Hermitage)和普賢(Fugen Forest Hermitage)兩處僻靜場,都位於深山或海邊,通常會自行開車,載著一個月的食物,便可在深山絕人處獨修,雖然廚房、臥室、客廳與供暖系統樣樣俱全,但有些僧眾依然會選擇戶外帳篷過夜,接受自然的淬鍊。有了天地的洗禮,僧眾都有一種天然的抵抗力,能抵抗現代文明的侵擾,活得悠遊而自在。

生活小滿又適度留白

透過作息,發現夏斯塔的西方僧人活得更像中國人的思維。中國節氣有小暑、小雪與小寒,就有對應的大暑、大雪與大寒,但獨獨「小滿」卻缺了「大滿」。為什麼呢?它其實代表了古人的一種生命智慧。若不管什麼事都想要有大大的滿意,或者想把所有的時間和空間都填得滿滿的,這不是理想的生活。我們需要的是對己、對人事物能有幾分或小小的滿意就好,也懂得要為自己與他人留一些「餘地」,這樣才是愜意、自在、開闊的人生。換句話說,人生跟自然節氣一樣,需要的是「小滿」,而不必「大滿」。

而現實生活裡留下「餘地」,對應到作息安排便是所謂的「放香」或「留白」,這並非空空如也,什麼都無所作為,而是懂得空出一部分,不要什麼都填滿、說滿或做滿,這樣不僅能讓自己比較沒有壓力,更輕鬆自在,而且還可因保有不小的空間或時間,而能有改善與迴旋的餘地;同時也能有更多機會容納各種不經意出現的驚喜。

其實對待人生與自然亦復如此,兩人從戀愛到婚姻,不是膩在一起、綁在一起就能長久,反而是兩人的關係留些白,醞釀些美好的想像,不只是在向對方表示尊重與寬容,同時也可讓兩人的感情變得更成熟與溫暖。親子關係與朋友關係也都應該如此,留給對方足夠自由與自主空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更勝無所不至、包山包海的辛苦酬對。

還有日常生活中,吃飯七分飽,給腸胃留點空間,減輕負擔的養生原則;甚至家中雜物的「斷捨離」,延伸到腦中雜事與心中煩惱的「斷捨離」,則是具體而微的留白方式;對於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更應該懂得「留白」,不要妄想去開發每一寸土地,若能留得青山與綠水,甚至森林和荒野,不只是愜意生活所必須,更是人類生存所必要啊!

這天的放香日,我們六人走到半途,就在山谷下尋得一塊未融的白雪,儘管雪已成冰,我們依然不減興致地歡笑踏冰,還堆起了冰人、互丟剉冰,可說此行的目的已達,但我們仍然繼續向前,不為什麼,原來過程就是目的,走在一起的過程,向彼此學習才是真正的目的,能更認識不同面向的彼此,因為我們都空出了彼此的心靈空間,所以才能東西互參,相互學習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