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禪之道:無目的生活之道
The Way of Zen

作者:阿倫.瓦茲 Alan Wilson Watts

譯者:蔣海怒

出版社:五南圖書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28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88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51320141

ISBN:9786263666436

定價:NT$380

會員價:NT$32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前言

↑TOP
最古老的禪詩是這樣開頭的: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欲得現前,莫存順逆。違順相爭,是為心病。這段的要旨是不要試圖努力使情感平靜下來,要陶冶某種淡而無味的心境,要看穿世界的普遍性假象。愉悅和善或許會被痛苦和惡剝奪。這就是道家的第一原理: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道德經》第二章)

這也就是說無惡之善類似於無下之上,追逐善的理念,近於試圖透過一直向右轉而拋棄左。人們一旦如此行事,其結果就是原地打轉。其間的邏輯是如此簡單,以至於人們不由得認為它過於單調了。上述簡單的邏輯強大有力,因為它擾亂了人的頭腦中最愉悅的假象—在時間的流逝中,一切都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有一種普遍觀點認為,如果沒有這種可能的話,人類生活會喪失所有的意義和動力。唯一能替代這種不斷進步的生活狀態的方案不過是感覺到一成不變、麻木地活著而已,如此無趣和空洞,人只能自殺。正是這個「僅存的替代性」概念表明:人的意識被二元模式牢牢束縛到何種程度,用「好」和「壞」(或二者糟糕的混合物)之外的術語來思考就有多困難。

然而禪會使你從這種模式中解放出來。它有一個明顯悲觀的出發點,就是懂得「選擇」的荒唐本質以及所謂生命因不斷選擇善而顯著改進這一整體感覺的荒謬性。人必須從「獲得」相對性的「感覺」開始,懂得生活是這樣一種狀態,從中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握住或贏取,而不像人們可以從外部獲取諸如一塊餡餅或一桶啤酒一樣。在此意義上,成功同時總是一種失敗:當一個人在某方面獲得更多,他就有了繼續去獲得更多的欲望。吃飯是為了生存,生存是為了挨餓。

在「比較」之時,值得注意的「改善」的假象出現了—如同在硬木板床上從左向右轉。

信不信由你,舊金山確實有一位嫌惡左翼的政客,宣稱從不將轎車向左拐。只要「比較」持續下去,狀況總會變得更好些。但是不久,第二種位置給你的感覺就會類似於第一種。接下來,人們就會去獲取一張更舒服的床,安靜地睡一段時間。但是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會在人的意識中留出一塊奇怪的「真空」,這個「真空」很快被另外一個難以忍受的對比的感覺占滿了。這種感覺此前尚未意識到,卻正變得緊急,它給人帶來了類似於睡硬木板床一樣的挫折感。

「真空」之所以擴張,是因為舒服的感覺只能透過與不舒服的感覺相聯繫才能維持,這就類似於圖像之所以為人們的雙眼所見,是因為有對比性的背景存在。善和惡、愉悅和痛苦是如此不可分,它們之間的區別是如此相輔相成,類似於一枚硬幣的兩面,以至於:

公平等於違規,違規等於公平。或者用《禪林句集》解答時,就要求他們呈遞這樣的詩句。這些成雙的詩句有其極為廣泛的中國語源:佛教、道家、古典文學、流行歌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