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菩提心與普賢行願

作者:濟群法師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05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56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50261161

ISBN:9786263188341

定價:NT$350

會員價:NT$29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自序

↑TOP
菩提心與空性見,是大乘佛法的兩大核心。但在佛學院的常規教學中,都以空性見為重點,很少安排菩提心教法的課程,最多學一學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

我從求學到教學、弘法,一直沒離開佛學院。在我過往的印象中,研學經論,掌握各宗義理,然後分享給學生、信眾,就已盡到內修外弘的責任。對於大乘菩薩道精神,雖然也知道,講課和弘法時也會說到,但並沒有特別深入的思考。那種感覺,好像一個熟悉的陌生人,說起來大家都聽過,但究竟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卻知之不詳,說不出什麼所以然來。

二〇〇三年,北京趙奉新居士到訪。他是學《華嚴經》的,特來和我交流菩提心教法的殊勝。那天,我們在阿蘭若暢談八個小時。應該說,趙居士的分享對我觸動很大,使我對菩提心引起高度重視,並有了很多新的思考。當年秋天,我將這些思考結合多年修學心得,作了「認識菩提心系列講座」,後整理為同名書籍。這是我弘揚菩提心的開端。

二〇〇四年,我在戒幢佛學研究所講授《菩提道次第略論》。這是一部探討修學次第的論典,但有相當篇幅貫穿了菩提心教法。我曾經將本論的特點總結為:一個根本,兩大利益,三類設教。一個根本,即菩提心;兩大利益,即現實利益和究竟利益;三類設教,即三士道。《略論》的結構分為道前基礎、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但整個修學都是為了導向上士道,那就是發菩提心,成就無上佛果。

受此啟發,我又在二〇〇七年作了「修學菩提心繫列講座」,後整理為《菩提心的修行》。

同時,還在各地廣泛宣說菩提心教法,並編寫了「受持菩提心儀軌」。說起菩提心戒,大家可能覺得陌生。漢傳佛教歷來重視菩薩戒,那菩提心戒又是什麼?菩提心是一種發心,怎麼會是戒呢?其實在《瑜伽師地論》、《顯揚聖教論》等佛典中可以看到,中觀、唯識都有關於菩提心戒的傳承,只是被我們忽略了。

不重視菩提心教法,不具備菩提心戒的基礎,正是菩薩戒流於空洞、菩薩道精神有名無實的關鍵所在,特別有必要補上這一課。所謂菩提心戒,是對十方諸佛和法界眾生莊嚴承諾,將「我要盡未來際利益眾生」的願心,作為誓言確定下來。二十年來,我多次在戒幢律寺等地為信眾傳授菩提心戒,還宣導大家重複受持,強化願心,使之成為發自內心的願望,不可推卸的使命。

說起我和《普賢行願品》的緣分,那就更早了。一九九六年,我應淨慧老和尚邀請,到柏林禪寺開講此經,並整理為《學佛者的信念》。此後,我又在蘇州定慧寺開講「普賢行願品的觀修原理」,在成都文殊院開講「從有限到無限」,在峨眉山大佛寺開講「行願無盡」。在多次講述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行願品》見地的殊勝、修法的直接,將此總結為:菩提心的無上觀修,佛陀品質的臨摹方法。

在漢地,《普賢行願品》作為淨土五經之一,被信眾廣泛傳誦;在早晚課的大懺悔文中,也將出自本品的七支供,作為修習懺悔的重要內容。而在印度、西藏的各種修行中,更是對七支供推崇備至。基於這些傳統,我在編寫「皈依共修儀軌」、「菩提心受持儀軌」、「菩提心修習儀軌」時,也把七支供作為集資淨障的法門。依普賢菩薩的廣大見地觀修,就能將每個行為從有限變為無限。以此集資,可速速圓滿成佛資糧;以此淨障,可速速消除一切障礙。

本書將有關菩提心教法和《行願品》的內容編在一起,因為二者在修行上密切關聯。前面說過,《行願品》是菩提心的無上觀修。如果沒有這種見地,就無法像佛菩薩那樣,以虛空般的廣大胸懷,接納並利益眾生。反過來說,如果不立足於菩提心教法,我們也難以理解《行願品》開顯的甚深境界。

發菩提心,行十大願。身為大乘佛子,別無選擇!

二〇二三年春寫於阿蘭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