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親子圖書文具展

商品圖片

我們誤解了這個世界——高僧與哲人的對話

作者:釋濟群, 周國平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2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36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50772481

ISBN:9786267219539

定價:NT$380

會員價:NT$323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六、生死與輪迴

↑TOP
2.自得其樂的人需要被喚醒嗎?

周:很多人可以在自己的視野內自得其樂,比如搞藝術的,搞研究的,都有讓自己全身心投入的樂趣。普通老百姓,能夠平安過日子、結婚生孩子,就樂滋滋的,不必想太多。只有困惑比較多的人,才需要深入到哲學、宗教裡去尋找答案。

濟:一個人要否定什麼沒價值很容易,但要找到什麼有價值就比較難。如果否定了現實的價值,又找不到更有價值的,就比較悲慘了。現實的一切,藝術創作也好,科學研究也好,榮華富貴也好,自己把這些東西看得很真實,很有價值,也能做為暫時的依靠。

周:這些自得其樂的人需要被喚醒嗎?他們本來很開心,遭遇生老病死,也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套理由來接受,佛教卻要替他們把繁華的表像撕開,有必要嗎?

濟:真正能夠從容面對並自得其樂的人,其實並不多。多半只是在順利時、一切相對穩定時才能自得其樂,一旦遭遇什麼挫折,可能受到的打擊更大,感受到的痛苦更強烈。還有不少人自得其樂到了一定年齡,就發現自己糊弄不了自己了,還是會恐懼死亡,會關心終極問題,會覺得前方有個看不見的黑洞在等著自己,四顧茫然。

周:佛教追求的解脫,不也是想達到自得其樂的狀態嗎?

濟:阿Q式的自得其樂和徹底解決問題後的自在喜悅是兩回事。

周:身在其中的人,怎麼知道兩者之間的分別呢?如何證明什麼時候是傻樂,什麼時候是解脫之樂?

濟: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回望自己過去的時光。當你原地踏步的時候,會覺得一切都很好,自己很聰明。但當你取得進步之後,再回頭看,才能發現自己曾經的局限。

周:有的人認為,普通民眾不需要太多思想,給他一些簡單的做人道理,一些心靈的慰藉就可以了。

濟:每個人的信仰層次不同,對普通民眾來說,希望健康、平安、發財,這個願望是合理的。但如果停留在這裡,只能說明信仰層次不高,不能說他不對,這些人也需要不斷地啟發和引導。

周:佛教有福報一說,往往給民眾以誤導,好像信佛就可以得到實際好處。

濟:的確會有現實利益。有人學佛後心態好了,慈悲心增加了,就會產生福報,讓事情變得順利。同時,他對員工也有愛心,大家就更團結、更敬業了,這也會促成業績的增長。所以,有現實利益也是正常的,是因為自己改變帶來的,可以說得通。

周:這個層次就比較低。

濟:所以還是要直面困惑。生命存在永恆的困惑,如果找不到答案,就不能看清人生真相,唯有擺脫這些困惑,才能成就智慧,獲得認識的自在。另一方面,這些困惑又會製造煩惱,讓生命不得安寧,這就需要透過戒定慧的修行,斷除煩惱,獲得心靈的自在。

周:人還是有類型的區分的,有的人宗教性特別強,有的人科學性特別強,這也許是天生的。科學性特別強的人,對於超驗的問題真的沒有興趣,只關心可以用經驗求證的問題。我覺得,每個人都沒有必要為難自己,把自己改變成另一種類型的人,這也不可能。你只需要把自己的類型做到最好,並且對其他類型的人能夠理解或寬容就可以了。

濟:宗教解決的是人類永恆的問題,不論你是否有信仰,問題都在那裡。如果意識不到,只是被你忽略或擱置了。對於這類問題,不同的學科或宗教會從不同角度做出解釋。每個人有自己的視野和教育背景,也有自己的局限,對解決程度的期待不同,所以答案也不一樣。正因為這樣,才會造成不同文化的差別,造成世界的多樣性。

周: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這類問題存在不存在,有沒有必要去想?這個已經有分歧了,極端科學性的人就認為這類所謂終極問題是假問題,沒必要去想。另一個層面是承認這類問題存在而且應該去想,但想的角度不同。人類的思想體系無非是這樣劃分的,分為科學和人文,人文又分為宗教、哲學、藝術。